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日报编委会决定提前于今年年底基本上实现三年苦战纲要.在八月七日的全体工作人员大会上,邓拓同志就这个问题向全体工作人员作了报告,他分析了二十三条苦战纲要的内容.忍为绝大部分应该和可以在今年年内实现.他说,关键在于下定决心,鼓足干劲.邓拓同志指出了提前实现苦战三年纲要的三个重点.首先抓评论工作,提倡"人人练笔,个个献宝".不断地增加评论数量,不断地提高评论质量.打破对评论写作的神秘观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新时期网络化的采编工作高效快捷,对编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校对工作没有了可参照的纸稿,校对的时间大为缩短,要求由照本宣科式"校异同"的"死校对"转变上升为更理性、更专业"校是非"的"活校对";另一方面,党报校对工作也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具有对编辑工作监督、检查、补充和完善的多种功能.因此,网络化之后的校对工作责任更大,作用更重要.  相似文献   

3.
人民日报编辑部各部门两个月来为了实现苦战三年工作纲要(草案),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3月份,各部门一方面积极改进工作,活跃版面,另一方面,集中力量对"纲要"逐条进行讨论,提出了不少修改和补充意见.3月下旬,整风办公室先后公布了一些实施"纲要"的办法.经过3月份的苦战,各部门都先后根据"纲要"精神,订出了本部门的苦战三年规划,使工作目标更明确,工作更有划性.有的部门还在这一月内,完成了过去拖下来的工作任务.检查版面、总结工作,过去注意不够,做得不够经常,3月份以来,这些工作都有所加强.部门间开始有了比先进的新风气.这一时期,整改、"双反"和讨论"纲要"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它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编委会更加注意抓重大的思想政治问题,加强了思想领导.具体表现在讨论和传达中央的指示较过去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社掀起了工作大跃进的热潮.二月二十七日下午,人民日报举行大跃进和苦战三年的动员大会.社长邓拓同志号召大家消除"六气"——官气、暮气、傲气、娇气、阔气和书生气,鼓起干劲,向前跃进,比赛多、快、好、省.接着,总编辑吴冷西同志向全体人员报告了苦战三年的工作纲要(草案).纲要提出的战斗口号是:苦战三月,使报纸面貌焕然一新,苦战三年,使报社面目大大改观.纲要规定对于中央的路线、方针和重大政策,要做到准确、及时而又系统的宣传.凡是中央号召全国立即行动的指示,应及时连  相似文献   

5.
前些时候,我碰到一些刚参加编辑队伍的新同志.他们之中,大部分对校对工作不了解,少数人对校对工作看法不正确,认为校对是字对字,原稿对校样,是很机械的"雕虫小技",只要识几个字就行了,不必要有什么学问的.其实,这是对校对工作的偏见,至少也是一种误解.我认为,校对在出版工作中有其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与编辑的关系尤为密切.打个形象性的比方吧,就象一对连内脏也长在一起的孪生儿,彼此密切到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6.
利用方正文易和Acrobat软件实现期刊论文校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传统的稿件校对工作,是将排版后的文章以信件的方式寄给作者,作者校完后再寄回编辑部, 往来一次需十几天."非典"流行期间,我编辑部组织了一批关于"非典"研究的专题论文,时效性要求高,若按传统模式校对,势必会影响专题的快速出版.为此,我编辑部利用方正文易和Acrobat软件,摸索出了一套快捷的校对方法,很好地完成了校对工作.  相似文献   

7.
八月十四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山西日报干劲大进步快"的消息后,很快在各报掀起了一个再跃进的高潮.当人民日报发表了山西日报跃进经验以后陕西日报全社同志大为震动,当天就从编辑、行政、工厂等部门抽出三十人组成访问团,第二天由总编辑丁济沧率领,到山西日报访问一周.访问团回社以后,作了传达,并立即召开了进军大会,大家一致提出"苦战四十天,卫星满天飞,超山西,夺第一,给国庆献大礼",把山西日报作为对立面;部门与部门、个人与个人也都找  相似文献   

8.
冯大成 《浙江档案》2001,(10):10-10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三个解放出来"是学习领会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把金钥匙.我们档案战线的同志只有自觉做到"三个解放出来",才能在档案工作中真正落实好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9.
用热气腾腾的冲天干劲,大力报道一九五九年陕西省工农业全面大跃进的面貌,已经成为我们报社全体同志一致的思想。在去年的大跃进中,我们曾经组织过两次苦战四十天的宣传报道高潮,在发挥报纸的组织、鼓舞、激励、批判和推动作用方面收到了—定效果,同时也使报纸有了很大的改进。一九五九年是三年苦战的第二年,是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一月间举行了中共陕西省二届三次代表大会。这次会上提出了今年全省更大跃进的建议计划。要完成这个计划,必须切实解决思想问题。我们报社在当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与校对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在文稿发表、电文发出时,非常重视校对工作.他对校对工作的重视,体现他一贯倡导的"认真""过细"的工作作风,对我们做好出版工作有深刻的启示,是非常值得我们继承的宝贵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现代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校对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出版物的质量.可以说,校对攸关出版物之质量.然而,校对又是一件十分繁琐、需要极其小心谨慎、来不得半点疏忽和大意的工作.尽管许多同仁对此可谓是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然而,能做到完全消灭差错的校对少而又少--这是由校对工作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由于实行了电脑操作,无原稿可做比较(即使有原稿,也只能参照比较),报纸校对工作不再以传统的"校异同"运作方式为主,而是以在新技术条件下实施"校是非"的校对方式为主.这一变化并不意味着可以取消校对,而是应强化校对工作,全面提高校对人员的素质,由专一校对向校对编辑或校审方向发展.在提升和扩大校对功能基础上实行"编校合作",形成更密切的"编校合力",是报纸校对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根据自身的体会和观察,将电脑操作中可能或已经出现的主要差错作一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13.
现实校对工作的最大特点是读校,这就使得原本可以通过"对校"比较容易捕捉到的差错只能通过自己的判断才能发现,因此,有意识地记忆校过的内容应成为校对人员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毛浑东同志的办报思想,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指针.特别是在返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时代,如果不去认真学习,体会和贯彻毛泽东同志的办报思想,报纸就会落后,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党给我们的.也就是这个不平凡的时代所要求于我们的不平凡的任务.因此,应当经常根据毛泽东同志所指示的办报方针,检查我们的工作.今春,  相似文献   

15.
我在省委机关印刷厂做校对工作30年了,由于单位隶属于省委办公厅,为领导和机关服务是我们主要的工作任务,校对中接触到的省委文件和省委各部委的文件都是党的机关公文,这就对校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校对工作是在公文起草后,审批印发前所进行的最后一道质量把关的工序,是公文处理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公文印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我作为一名中直机关的代表,荣幸地参加了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不仅是我政治生命中的最大荣誉,也是全国新闻出版业者中校对人员的光荣。激动之余,我感到最实在的,唯有那责任、信心和力量。记得在大会开幕的第一天,当我们全体代表步出人民大会堂东大门的时候,江泽民  相似文献   

17.
羚子 《出版视野》2004,(4):44-44
列宁把校对看成是出版最重要的条件。他说:出版“最重要的条件是:保证校对得很好。做不到这一点,根本谈不上出版”。毛泽东对新闻出版工作的要求是“不出”错字。毛泽东同志是十分重视校对工作的,他在编辑《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就亲自做读校工作,一一改正校样上的差错。1938年6月,在《论持久战》发表时,他曾不止一次地亲自校对,在退校样时,还亲自写信给有关同志,说:“都校了,第三部分请再送来看一次,第一  相似文献   

18.
代表们、同志们: 广东图书馆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两天来在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已顺利完成预定议程,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大会得到省社联省科协和省文化厅的指导,省情报学会和省档案学会的关心,我们深表感谢。社联副主席陈枫同志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们几年来取得的成绩,对我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并作了具体指导,给大会代表很大鼓舞。代表们审议了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一致认为这个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学会三年多来的工作和活动。理事会的工作是有成绩的,应该充分肯定,这和理事们的积极努力以及全体会员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当然也要看到,学会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与形势对我们的要求、会员们的期望还有不少距离。代表们在讨论中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今后我们还将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研究,不断改进工作。代表们还审议了《中国图书馆学会章程广东省实施细则》对修改的部分,有代表提  相似文献   

19.
去年本刊第四期出版之际,因好稿较多,我们不免有点沾沾自喜。但很快我们就面临了一个难堪的情况:这一期中赵家璧先生的《编辑生涯忆茅盾》和叶子善先生的《一个编辑读<红楼梦>(6)》两文,错字较多,造成了本刊创刊以来较严重的校对失误。在此向作者和读者致歉。本刊创刊以来,一直是由业余校对的同志承担校对任务的。去年第3期起改由上海师大印刷厂承印后,从第4期起校对也换了人。由于校对组新接受本刊的校对任务,在各次(共四次)校对的人力上没安排好,有一些工作制度不明确,终校也有所疏忽,因而那两篇文章漏校了。这次失误发生后,校对组同志十分重视,已制定必要的工作制度,安排好各校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有关校对工作社会化的问题,时时有人提出,即把出版社的校对工作交由社会上的"校对公司"完成,双方形成买卖契约关系,更便于管理.但依笔者所见,目前我们尚不具备使校对工作社会化的几项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