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来临和迎接21世纪挑战,早在1996年,我们学校就提出了:发展计算机教育,提高信息化水平的要求,并确立了“以发展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建设现代化学校”的奋斗目标。为此,1998年我们制定了《东风东路小学发展信息化工程规划》、《东风东路小学教师计算机教育培训方案》。1999年我们提出了学生计算机教育“低年级学会上机、中年级学会上网、高年级学做页(网页)”的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师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信息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校的信息化程度有了很大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优势日趋显现,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学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学》2003,(8):16-20
“九五”期间,嘉定区在中小学普及开展计算机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本特征和教育信息化技术正大踏步地走进教育领域中,使原有的教育设备、设施已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我区从2001、2002年通过财政拨款购买了较多数量的计算机设备,使全区中小学计算机达到了小学15:1、初中10:1、高中8:1的生机比。特别是到2002年底,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学》2003,(7):16-20
“九五”期间,嘉定区在中小学普及开展计算机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本特征和教育信息化技术正大踏步地走进教育领域中,使原有的教育设备、设施已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我区从2001、2002年通过财政拨款购买了较多数量的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教学要实现现代化,首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形态要实现现代化。而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无疑是一种最佳途径。因此,以各种结构组成的计算机教学系统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用户。许多大中专院校为了实现教学信息化,纷纷组建全新的多媒体教学网,以达到现代教学信息化的要求。而一些学校原来已配备有计算机设备,虽然配置较低,但仍然能够适应教学需要。而从使用需求、投入资金、管理维护等多方面来综合考虑,可以…  相似文献   

5.
“四化”趋势 当前世界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可以用“四化”来概括,即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和知识化。 首先是信息化。20世纪,从1947年半导体问世开始,实际上揭开了信息时代的序幕,经过50年左右的发展,尤其是后20年,以宽带网和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经济...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水平,防止校园网建设各自为政、重复投资、联通不畅、共享不足等问题,我县积极推进以教育城域网网络中心为主体、以各校校园网和接入计算机为基本结点、面向全县教育系统的教育城域网的建设。如今,一个稳定、高速、安全、智能的教育城域网已为全县教育网络互联和资源共享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并探索出一条颇具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2001年12月,我县召开了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全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县教育局成立了教育城域网建设领导小组,并邀请省内外有关专家、国内有实力的厂家技…  相似文献   

7.
《教育信息化》2007,(12X):95-95
天津大学附属中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中学,天津市首批重点高中校。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校建设了电子化、信息化的系列工程,主要目的是要建立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资源共享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将学校的PC机、终端设备和局域网、广域网连接起来。自2004年以来,国家教育部和天津大学的鼎力支持迅速地推进了我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从集中到分散,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最重要的一环。本文主要阐述了计算机从集中走向分散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其依据主要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教学信息化;学生是应用计算机的主体;计算机的功能决定了计算机必须进入教室;借鉴国外经验。最后,本文论述了随着计算机从集中走向分散,步入教室,必将推动教育信息化的第二次革命,促进教育信息化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2006,16(1):79-79
2005年11月18日,“2005年中国教育信息化高峰论坛”在中国国际科技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有200多人参加了此次高峰论坛。“2005年中国教育信息化高峰论坛”是由计算机用户协会、《计算机教育》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和北京凤凰天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一次学界、政界、商界精英云集、对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总结、反思和前瞻性探讨的顶级盛会。  相似文献   

10.
《治黄科技信息》2003,(2):22-22
解读信息化和水利信息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正在从工业化社会迈向信息化社会。信息是继物质和能量之后的第三资源,微电子、计算机、光电和通信技术构成了信息技术的主体,也是信息化的基本条件。信息化是以丰富的信息资源、先进的信息技术、发达的信息技术产业和完善的信息咨询服务业为标志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技术》2005,15(3):58-58
深圳4年来共投入5亿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到2003年,全市九成公办学校建成校园网,100%装备了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电教室,有一大批学校达到了全国一流的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深圳市平均8个学生一台电脑,小学三年级以上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9岁以上的孩子都能使用计算机,12岁以上会使甩国际互联网络,比国家规划时间提前了9年。这是记从刚刚结束的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全面、深入地运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信息资源,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教育信息化包含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过程、信息技术、教育信息资源。三个基本要素中,信息技术是基础,没有信息技术就无法实现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资源是核心,没有教育信息资源,就没有教育信息化过程。下面以美国和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比较入手,找出差距,提出对策,以促进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是2000年开始的日本新千年计划中“教育信息化”计划的目标实现年。该“教育信息化”计划的目标是:(1)在以往的计算机改善教学的基础上,运用ICT等信息技术推进“充分理解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推进以培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能力与素质为目标的信息教育。具体是培养运用信息能力、对信息的科学理解、参与信息化社会活动的态度;(3)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以改善学校管理工作,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师范院校应系统地规划和设计计算机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整体提高在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全面启动教育信息化工程。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面向全体,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社会为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回顾我自己1997年以来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信息教育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经历了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和课堂教学信息化三个阶段。我的教学理念随着信息教育技术的变革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本人在以变“教”为“学”的课堂教学信息化研究中得到了成长。  相似文献   

16.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并部署了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启动“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从此,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从硬件上看,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发展速度很快,基础设施建设很快。到2003年底,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663万台,建设校园网的学校达到3.5万所,与2000年的统计数据相比,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翻了两番,校园网的增长将近10倍。  相似文献   

17.
半个多世纪以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基础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黑板加粉笔”的年代,我们率先实现了小学六年教育;“电视加录像机”的。新三室“时代,我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到了世纪之交,我们进入了。计算机加网络”的信息化时代。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州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州的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城镇大部分学校都建有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农村中学全部建有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济源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山区面积占88%,是河南省18个省辖市之一,辖16个乡镇办事处。现有中小学352所,中专1所,职业技术学院1所,在校学生135000人,教职工7000余人。1995年,济源市率先在河南省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并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教育现代化工程奖励,使济源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走在了全省前列;2000年提出“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使济源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济源市现有计算机教室200多个,计算机6000余台,达到了每15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所有中学和成建制小学都以不同形式接入了互联网,建成了以济源教育网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和资源服务平台,教育城域网框架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9.
蒋桂文 《广西教育》2013,(39):143-144
结合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的实践经验,本着节能、高效、便捷等原则,对计算机实验室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信息化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廖兰花 《教师》2023,(15):111-113
文章以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堂中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策略为研究主题,分析了目前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堂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堂中的应用意义,探索出了提升专业课教师信息化素养、中职教师积极优化教学方式、搭建课堂教学信息共享平台和建设专业实训教学资源库的教学策略,以期为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教师提供参考,推动课程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