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18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愤怒地呐喊:“救救孩子!”鲁迅以“狂人”的目光.揭露当年的旧社会是人吃人的罪恶社会。  相似文献   

2.
谈鸣凤之死     
巴金的《家》作于一九三一年,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宝库中的优秀作品之一。作品所反映的封建仕宦家庭,成了整个封建社会的缩影。巴金正是以这个封建家庭的血腥事实,满怀激情地揭露封建制度与旧礼教的黑暗和罪恶,揭示封建社会日趋衰亡的历史必然,歌颂青年一代在“五四”革命浪潮激荡下的觉醒、抗争和叛逆。这部小说喊出了我国  相似文献   

3.
诞生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红楼梦》与《狂人日记》,他们的思想价值取向,分别构成了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远传统与近传统。两个作品的思想倾向的首要方面是反封建,但着眼点和支点不同,就主要方面而言,《红楼梦》以百科全书的规模,从封建的生产关系入手,其批判的主要支点是对封建制度文化“吃人”本质的揭露;《狂人日记》的着眼点是封建的意识形态,其批判的支点是对封建精神文化反人道本质的揭露。两个作品反封建的目的都是为了“人的解放”,但《红楼梦》追求的是人的社会地位与生存方式的解放,《狂人日记》追求的主要是个体精神的解放。《红楼梦》要解放的人主要是青年女性,《狂人日记》要解放的人主要是孩子。两个作品都揭示了家族内部的反叛力量与家族的矛盾,但两个作品对家族内部反叛力量与家族关系的认识不同。《红楼梦》中家族内部的反叛力量与家族是“剥离”的关系,在剥离中凸现了反叛者的反封建性;《狂人日记》中家族内部的反叛力量与家族是紧密相连的关系,在联系中显示了反叛者反封建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著名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为了揭露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性,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又创作了第二篇现代白话文短篇小说《孔乙己》。在这部作品中,鲁迅先生借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向封建科举制度发起猛烈攻击。  相似文献   

5.
鲁迅一生热爱、关怀孩子,他的教育孩子的事迹,至今仍然令人钦佩感动;他撰写的不少阐述儿童教育问题的文章,见解卓越,现在看来还是那么清新和深刻,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有益的启迪。在《狂人日记》中,鲁迅以文学形式揭露“礼教吃人”的罪恶,并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以反对反动政府对儿童施行的封建奴化教育。1919年,他又发表《我们怎样做父亲》,鲜明地表述自己对儿童教育的主张:“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  相似文献   

6.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在1918年初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地攻击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在文化战线上,为号召人民向封建堡垒进攻发出了第一声进军号。1918年冬,他又写了第二篇白话小说《孔乙己》,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鲁迅先生对病态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无疑是深刻无情的,但对人性的弱点剖析更是发人深省的。本文试从鲁迅思想探索目的与思想本质、孔乙己悲剧命运心理探源、孔乙己悲剧性格,探讨孔乙己给人的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8.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以深刻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 ,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家族制度的罪恶。本文针对“狂人”是封建制度的“奴才”还是启蒙的先驱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以短短六千余字揭露了几千年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吃人”就是它的总罪状,而结束语中“救救孩子”的呼喊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本文着重分析了“救救孩子”这一呼喊其实表现了鲁迅深深的绝望,由此反映出鲁迅终其一生都在“反抗绝望”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一九一八年四月二日写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通过一个“狂人”的自述,深刻地揭露了几千年来吃人的封建社会的罪恶,发出了“救救孩子”的革命呼喊,是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声响亮的春雷,是鲁迅投向旧社会的一颗猛烈的精神炸弹。这样的伟大作品是如何写出来的?生活中真有这样的狂人吗?《滇池》文学月刊今年十月号载文《〈狂人日记〉生活原型》,对此作了明确回答:“有的。”并说“狂人”的生活原型,原是鲁迅的一个姨表兄弟。作者写小说前两年曾遇见过他。  相似文献   

11.
《孔乙己》一文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笔锋直逼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及在这种制度之下麻木的民众,揭示了救人先救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开山祖和奠基人。《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杰出的白话小说,也是中国新文学的开创之作。正如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所说的:《狂人日记》的发表,“算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这里“表现的深切”是指小说思想内容而言,是说《狂人日记》所表现出来的反对封建主义的  相似文献   

13.
《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的战斗檄文。小说通过对孔乙已这个清末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控诉了腐朽的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4.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作品。六十多年来,尽管人们对《狂人日记》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给予了崇高的评价,但在对“狂人”形象的认识上始终不能一致,甚至有很大的分歧。而正确认识“狂人”的形象,则是进一  相似文献   

15.
《药》是鲁迅先生小说中的名篇,其主题是:通过描写华夏两家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的罪恶,揭露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揭示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引起疗救的注意”。分析这一主题的方法很多.我在引导学生分析主题时,作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鲁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1902年春,被官费派赴日本留学,先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1906年中止学医,选择以文学艺术为武器救国救民的毕生奋斗道路。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被誉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第一声春雷”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积极参与筹备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从而成为中国新文学奠基人,被毛泽东称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七十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七十年前新思想的迸发,带来…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新文学的第一声“呐喊”,《狂人日记》在今天的深刻意义不仅在于“家族制度和礼教”吃人“本质的揭露和批判,也不仅在于对于”我也吃过人”的洞见,而在于对于“吃人者”全是被“吃”空了灵魂的揭示。鲁迅先生的“赎罪”意识是启蒙思想的具体体现,《狂人日记》作为中国新文学“启蒙文学”的性质不容怀疑。“救救孩子”,从“娘老子”着手是破坏,给孩子自主的灵魂是建设,这也是我们今天文学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狂人日记》是鲁迅应时代精神的感召而创作的,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它充分显示了鲁迅小说创作的艺术独创性。鲁迅坦率地指出:《狂人日记》的创作“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  相似文献   

19.
2.最早显示了文学革命实绩的主要作家五四文学革命以后,作家辈出,群星灿烂,各以其不同凡响的文学作品呈献于新文学的殿堂,由于得风气之先,新文学的发难者和其它一些留学生,在封建文人的一片鼓噪声中,纷纷致力于文学创作,成为最早显示文学革命实绩的主要立业者(此时也有一些非留学生作家,但人数和影响都较小)。最能显示新文学成果的是鲁迅及其小说。这就是“从1918年5月起,《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陆续的出现”。鲁迅自谓“拿笔的开始,是在应朋友的要求。不过,大约心里原也藏着一点不平,因此动起笔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文章对作品中关于封建礼教“吃人”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指出封建礼教“吃人”所依赖的三种基本形式:封建官僚机构、封建家族制度、封建伦理道德,深入剖析“吃人者”与“被吃人”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从而增强读者对《狂人日记》深刻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