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媒体行业已经成为人们娱乐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新媒体行业中,电视行业显得更加重要。电视节目一直以来都是媒体传播的主力军,也是最大众化的一种传播手段。我们平时可以在电视上观看各种娱乐节目,同时也能够收看新闻、了解相关的事件。电视节目从制作到播出往往要经过很多的环节,必须经过层层把关,才能够确保电视节目的质量。电视导播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节目的策划、编辑、幕后保障,都离不开电视导播。所以导播在节目的传播与控制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导播的作用受到了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电视节目传播中的相关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电视理论节目不同于其他大众化的传媒节目,往往以正确社会价值观念的传播,作为电视节目制作的主要目标。特别在互联网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电视理论节目通常会利用记者采访、嘉宾访谈、纪录片讲述等素材进行节目策划与设计。本文主要探讨新媒体时代下,电视理论节目的创新与传播的发展方向,通过对电视理论节目现状的梳理与分析,提出推动电视理论节目样式与内容创新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电视节目主持人影响力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控制力,其核心是主持人的意见传播.依托于娱乐化的节目情境,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的影响力在判断解读、分析点评、即兴表演、现场掌控中渗透,同时在节目之外的新媒体、跨媒体及非媒体视域下辐射,共同形成主持人影响力传播的合力.  相似文献   

4.
正从信息产业的角度看,电视节目的价值链就是在节目生产和传播过程中有助于节目价值生成和增殖的节点分布状态。在传统的传播技术构架下,电视节目的价值链节点单一且分布线性。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以多媒体为信息呈现形式、以互动为传播动力、以非线性为传播模式的新媒体,不断改变着既有的媒介格局和传播生态。作为对此变局主动或被动的回应,电视节目的价值链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嬗变。从电视传播的整体性变迁上看,这一  相似文献   

5.
谈话节目是电视节目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易于吸引电视观众,对社会影响巨大。它也在随着社会和电视发展而不断发展,满足受众需求。当今,谈话与娱乐,谈话与新闻,谈话与其它类型的电视节目常常融合在一起,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谈话节目也将一步呈新媒体融合,继续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传播特点和电视谈话节目发展趋势,以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为对象,努力探索适合新媒体时代受众需求的谈话类节目类型。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与电视综艺节目的结合是目前很多电视节目都采取的方式。目的是强化电视综艺节目的趣味性,提高收视效果。电视综艺节目与新媒体的互动让电视节目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本文以此为例,通过研究新媒体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影响,为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娱乐节目作为电视节目最活跃的节目形式之一,以娱乐大众作为节目主要卖点,受到观众的广泛喜爱.但近些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接收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上《奇葩说》《吐槽大会》《火星情报局》等网络综艺节目的纷纷崛起,电视娱乐节目的收视率开始出现下滑趋势,面临更加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本文主要从电视娱乐节目的节目定位、内容创新、传播渠道、营销手段四个方面探究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工作者提高电视娱乐节目影响力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天方晏谈》是云南卫视推出的一档大型原创生活文化脱口秀节目,在新媒体的背景下,该节目运用新理念、新技术,从观众需求出发,不断发挥电视优势,将"互联网+电视"作为转型方向,丰富内容、创新形式,获得了良好的收视率和大众影响力.本文通过分析《天方晏谈》的节目定位、传播内容、运作方式的特色,为脱口秀类电视节目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新媒体、电视媒体概念的阐述及相互关系,从电视媒介本身的变革、电视节目形态的融合几方面论述了新数字媒体环境下,新数字媒体对传统电视媒介的融合。首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介本身的变革经历了从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变;从结构化到面向对象的转变;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的转变。其次,从电视节目形态的板块化、实时性、互动性、非专业化四个特征论述了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形态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奥运电视的新媒体传播途径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和楼宇电视四个角度,探讨了这些相关的新媒体传播奥运电视节目的方式。并建议传统电视媒体等部门抓住奥运的机遇,加快电视新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系列报道具有形式多样、气势恢宏等特点,因而一直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快速增长,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传统媒体受到很大的冲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使得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得以最大化,本文以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节目为例,旨在探索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系列报道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柳 《今传媒》2016,(12):71-72
在新媒体大力发展的当今,微博营销成为电视真人秀节目重要的宣传、推广手段.而作为首档与微博雷达有深入合作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在传播特性、文化氛围等方面都实现了高度的契合,通过微博平台丰富与推动了节目的发展,促进了电视节目社交化进程.本文以东方卫视《极限挑战》节目为例,概述了其成功的历程,分析了节目微博营销的重要手段,并探讨了新时期电视真人秀节目微博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对电视编辑而言是挑战也是契机,在这个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电视编辑的工作视角由编辑转向观众、工作视野由节目制作转向品牌创立、工作机制由单打独斗转向互动共赢,同时新媒体时代的电视编辑必须面对编辑方式的拓展、传播技术的拓展和电视节目内容情节的拓展。本文阐述了新媒体时代对电视编辑工作带来的考验和新的契机,提出了应对这一新的外部形势的思路,旨在为新媒体时代辛勤工作的电视编辑的成长提供个人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4.
当今的电视媒体不仅要面对行业内的激烈竞争,还要接受各种新媒体的冲击。各级电视台都在自主创新、模式开发和引进,以及好剧大剧的订制编排上拼实力。电视媒体除了保持和发挥自身内容制作的相对优势,还需在营销推广和终端利用上不断创新,创造价值增量,增强传播效果,提升竞争实力。作者通过分析新媒体背景下电视创新节目的营销实践,以及近年来在市场营销领域被广为应用的口碑传播的优势特点,从传播的渠道、方式、时机、内容再造、观众体验、受众引导等多个方面,提出电视创新节目的全媒体口碑传播营销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15.
李长莉 《视听纵横》2007,(3):102-103
在日益激烈的电视市场竞争中,节目编排已经成为各级电视台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笔者以为,电视媒体应将节目编排贯穿于电视节目的研发、生产、传播、营销各个环节。节目编排不仅仅是时间的概念,还是内容上的概念,电视媒体生产什么产品,怎样传播,都属于节目编排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媒介融合的不断加快,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间的合作成为内容传播的大趋势。在面临传统电视受新媒体强烈冲击,电视节目又强调收视率和收视影响的双重矛盾形势下,电视节目的跨平台传播成为扭转局势的首选途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节目是近期以来取得较大成功的电视节目,其强大的影响力,除了其节目本身过硬的品质外,与其跨平台传播,与视屏网站的合作播出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电视旅游节目是上个世纪9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节目类型,旨在向受众传达旅游目的地的独特风光和风俗习惯、美食类型等,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达到提高收视率和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宣传的效果.电视旅游节目的涌现对电视节目的发展和旅游信息的传播都产生了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旅游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旨在引导旅游类电视节目的积极健康发展,以便打造出更加精品的电视旅游节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内宽带用户的激增和3G手机的全面商用,国内用户对网络视频节目必然有着强烈的需求,只有搭建传输快捷的技术平台才能实现电视节目传播的最大化。在这种形势下,世界各大电视机构对新媒体的态度,已从10年前的漠视转变为现在的热情拥抱,与新媒体的关系也从“竞合”发展到“融合”。  相似文献   

19.
房方 《传媒观察》2013,(2):58-59
电视节目的策划在我国电视事业刚刚起步之时就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电视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及网络新媒体行业的高歌猛进,各类外来节目在网络大放异彩,电视市场趋向饱和,电视台所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电视节目策划的重要性更为显著。策划是电视节目生产和运作取得成功的奠基石,好的策划通常是打破常规,出奇制胜,但是也绝非天马行空,要在一定的原则下科学地进行,这样才会尽可能地避免风险,获得最大成功。在当前的形势下,电视节目策划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我国传统的电视媒体发展遇到极大的挑战。一方面,整个电视媒体内部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各类新媒体不断涌现,电视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强烈冲击。而要在这种复杂环境下,有效推动电视台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电视台必须积极革新其节目编辑工作,通过对电视编辑角色定位的转变,有效优化电视节目的质量。为此本文在概述目前电视台节目现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电视编辑的角色定位,同时指出了电视台编辑角色定位的科学转变方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