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小康文化是指建设小康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精神需求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复杂系统工程,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占80%,所以小康文化建设要以农村小康文化建设为重点。  相似文献   

2.
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民生文化是"十二五"的一项突出任务。小康的本质是文化小康;小康文化也是全民享受文化资源的文化。所以加强小康文化和民生文化建设,也是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核心要求。十二五期间,要围绕小康文化扎实推进民生文化建设,要以系统思维来发展文化产业,要进一步加大文化投入,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让发展的文化成果惠及广大老百姓。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经济的灵魂.繁荣发展乡镇文化,是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生产力发展,实现农村小康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析乡镇文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推进乡镇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乡镇文化站能否以新颖的、健康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吸引和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有效的抵制现代文化中各种消极负面的现象,有效地推进农村小康文化建设,是广大乡镇文化干部责无旁贷的职责.  相似文献   

5.
温家宝总理在《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为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而奋斗》一文中指出:“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不断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文化程度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就给农村教育提出了重要的任务。农村教育如何适应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教育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我校是贵州遵义市余庆县的一所边远农村学校。近年承担了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学校成果巩固与发展模式研究》的研究任务。课题组近期又调整了一项研究任…  相似文献   

6.
当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使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和综合国力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必然要求农村教育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转型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这明确指出了农村教育发展的两个最终目的: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进步。而农村经济和社会本身…  相似文献   

7.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培育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需要,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村镇的有效途径.本文选择六安市农村文化建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等调查方法搜集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红河州在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从农村小康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入手,实证分析红河州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展及突出问题,提出以"三农"发展视角,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提出,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当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使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和综合国力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必然要求农村教育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转型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这明确指出了农村教育发展的两个最终目的: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进步。而农村经济和社会本身又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两个立足点。因此,农村教育的发展显示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和问题,其中振兴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题中应有之义。乡村文化赋予了村民生活以意义、乡村社会以秩序,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文化支撑与精神动力。城镇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对信阳乡村传统文化的冲击与消解,使乡村文化建设面临两难困境。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信阳乡村文化发展路径:一是形成政府、社会、村民三方合力,共推乡村文化振兴;二是推进信阳乡村文化价值重建,实现历史价值、当代价值、未来价值的连通;三是挖掘信阳乡村文化精神内涵,提升乡村文化的自信与自尊;四是推动信阳乡村文化现代转型,做到保护与利用并举。  相似文献   

12.
乡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能够促进乡村的振兴。婚嫁文化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当地文化传播、培育文明乡风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青岛市即墨区南王家庄村婚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深入思考,重点探讨其婚嫁文化的演变特征、成因,以更好地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要,改善农民的精神风貌,树立乡村文明新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3.
殡葬是人类对已失去自然生命的同类所采取的意味深长的告别活动,其间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内容,是一种文化特定的存在形态.殡葬文化是殡葬行为的总和,对殡葬文化的研究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建设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坚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的小康,必须确立现代农业发展观,实现农业知识化,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农村文化是农村精神状态的反映,也是农民总体素质的表现。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批判继承了从古至今的众多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先进文化和优秀的外来文化等。  相似文献   

16.
和谐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在正确分析和谐文化内涵和准确把握和谐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特点的基础上,实现“三种资源”融会贯通、“三种方式”有机结合以及“三位一体”多方联动。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化建设是发展我国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着力点和关键。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加强政治文化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全面小康社会下的政治文化构建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广场文化活动以其开放性大、参与性强等特点逐步成为群众文化建设的拳头产品,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常熟市海虞镇的广场文化活动实践,通过分析活动的特色和经验,对今后的活动进行探索和展望。从而对苏南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广场文化建设部分作一些微观探析,也为其他地区的广场文化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方化、流行化、网络化在丰富校园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建设现代化的、先进的高校化,对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