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同朋大学教授槻木瑞生、成城大学教授矶田一雄、艺芸大学助教大森直树一行于8月17日到吉林省教育科学院访问,就伪满洲国教育问题进行了座谈。参加座谈会的除省教育科学院《东北沦陷十四年教育史》的作者外,还有该书主编、  相似文献   

2.
从1931年“九·一八”到1945年的“八·一五”,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进行了十四年的血腥的殖民地统治。与其侵略的政治目的相适应,日本帝国主义通过伪政权,在东北实施了以愚民奴化为核心的殖民主义教育。本文试图对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帝国主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奉天教育》杂志和《东北沦陷十四年教育史料(一)》为基本材料,通过对殖民者文本与被殖本者文本的解读,透析东北沦陷时期伪满教育方针的殖民文化特征.具体概括为:以排斥中华民国教育为提出伪满教育方针的基本前提;以天皇体制的“王道”之治为确立伪满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以“日满一体”为实现伪满教育方针的终极目的.力求揭示历史上日本侵略者对东北三省学校德育的严重文化伤害,反驳日本右冀对东北殖民地教育史的美化,以促使日本能够正确认识文化殖民的非法性与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东北沦陷时期的语言教育研究多集中于日语的普及及其作为“国语”的教育。随着近年史料的不断发掘与整理,东北沦陷时期汉语作为外语的教育政策及文献研究逐渐增多,进一步丰富了伪满时期语言政策及语言教育的内涵,也为伪满时期语言接触与变异研究提供了“同时”语料。伪满时期汉语被称之为“满(洲)语”,凸显了当时汉语教育的特殊性;“满洲国语研究会”主办刊物《满洲国语》杂志连载的系列“满语”讲座类资料文献,呈现出东北方言口语的杂糅及早期现代汉语的特点。《满洲国语》及其《初级满语讲座》《中级满语讲座》等汉语教育文献,极大丰富了东北沦陷时期汉语作为外语的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5.
日本侵华殖民教育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张永红“日本侵华殖民教育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8月20~2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共交流了17篇论文和《东北沦陷时期教育研究》(齐红深编著)等三部专著,及北京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编辑的一批研究资料。一、关...  相似文献   

6.
佚名 《高中生》2011,(25):14
1931年,日本当局为实现其侵吞中国的野心,令其驻东北的关东军在制造了一系列挑衅事件后,于9月18日突然袭击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次日占领沈阳。此后,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日军的魔爪伸遍了东北各地,东北三省先后沦陷。3000万东北同胞从此被  相似文献   

7.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0月24日,浙江杭州沦陷。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被迫带领苏步青教授等浙大全校师生700多人西迁,从浙江建德向江西吉安、泰和方向艰难前行。西迁路上,曲折坎坷,敌机一路尾追,狂轰滥炸,险象环生。不久,南昌沦陷,浙大不得不继续向西转移。1938年11月1日,到达广西宜山,刚刚搭建的临时简易校舍又被敌机炸毁。24日,南宁沦陷,教育部电令竺可桢  相似文献   

8.
《辽宁高职学报》2010,(8):F0002-F0002,F0003
2010年7月27日至28日,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东北分会在辽宁省营口市召开了第21次全会暨学术年会。会议由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东北地区25所高职院校近6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工业和信息化部CEAC国家信息化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辽宁教育研究院、辽宁高职学报等有关单位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东北分会副会长、抚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建中教授和东北分会秘书长、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4月16日,俄罗斯阿穆尔州阿穆尔国立大学宗教考古学系主任扎卡比亚·安德烈·巴甫拉维奇教授及安娜·阿纳托利耶夫娜教授一行,访问了中国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会和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受到了中国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会会长、大连大学东北史研究中心主任王禹浪教授的热烈欢迎和接待。安德烈教授一行首先参观了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资料室和历史文物陈列馆,并与王禹浪教授就黑龙江流域文明的合作研究进行了广泛  相似文献   

10.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从实现其血腥的殖民统治利益出发,曾在伪满洲国制定和采用适应不同时期要求之学校教育制度.通过对日伪先后所制定和施行的学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揭示东北沦陷时期殖民教育的本质,戳穿日本右翼势力宣扬的日本在中国东北统治"有功"之滥言.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12):F0002-F0002
受山西省教育厅委托,教育部东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和教育部东北高师资培训中心与太原师范学院合作,于2005年10月16日至10月30日在东北师范大学举办了山西省示范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期间安排了校内外相关学科的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授为研修班的学员进行讲课,并参观了有关学校。半个月的研修获取了显著的成效,共培训57名学员。  相似文献   

12.
在东北沦陷的14年间,日本殖民者及其傀儡政府总共创办了各类高等教育机构80余所。根据这些学校与伪满政府推行的"新学制"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它们划分为"学制内"高等学校和"学制外"高等学校两种类型,每种类型下面则按照学校的性质还可划分出若干细类,籍此可搭建起东北沦陷十四年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研究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的高等教育体系,对揭示日本殖民统治者推行奴化、殖民教育的罪恶本质,提醒人们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思潮抬头给世界和平和各国高等教育自主发展带来的严重威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1首都高等法院检察官起诉书 (1946年6月 17日) 被告周作人,男,年六十三岁,浙江绍兴人,住北平新街口八道湾十一号。 右开被告因民国三十五年度侦字第四六二号汉奸案件业经侦查终结,认为应行起诉,兹将犯罪事实及证据并所犯法条叙述如左: 犯罪事实 被告周作人,于中日战事发生前,曾历任北京大学、师范大学等校教授有年。迨北平沦陷、伪临时政府组织成立,遂受汤道尔和之怂恿,于民国二十八年八月出任伪北京大学教授兼该伪校文学院院长,秉承敌伪意旨,聘用日人为教授。三十年一月,经升任为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为之称赞的"廉洁奉公、尽忠职守"的公仆形象,也会遇到为之唾弃的"阴奉阳违、敷衍了事"的官吏形象。然而当这两种官吏形象出现在东北沦陷期中日作家笔下的时候,我们有必要提高警惕,站在尊重历史的高度,更加理性地加以比较与分析。本论以牛岛春子《姓祝的男人》(1940)和吴瑛《新幽灵》(1939)为例,就两者对于中国东北官吏形象的不同描写加以阐释论证,揭露当时"日系文学"中带有的殖民主义的本质属性以及我国东北沦陷期文学中描写的被压迫民族的生存实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专业委员会1999年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8月17日—19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会议由沈阳师范学院教育系承办。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高等学校、教育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40余篇学术论文。会议期间,代表们颇有兴致地参观了沈阳故宫、东陵、张氏大帅府等在中国及东北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遗迹。教育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孙培青教授、副理事长王炳照教授和田正平教授、秘书长杜成宪教授等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与会代表围绕着“20世纪中国教育与教育史学”等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讨,现…  相似文献   

16.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从实现其血腥的殖民统治利益出发,就曾推动伪满洲国采用和制定适应不同时期要求之学校教育制度。本拟从对日伪先后所施行的学制分析中,进一步呈现东北沦陷时期殖民教育的本质,戮穿日本右翼势力时而宣扬的日本在东北统治“有理”“有功”之滥言。  相似文献   

17.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0月24日,浙江杭州沦陷。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被迫带领苏步青教授等浙大全校师生700多人西迁,从浙江建德向江西吉安、泰和方向艰难前行。西迁路上,曲折坎坷,敌机一路尾追,狂轰滥炸,险象环生。  相似文献   

18.
东北沦陷时期的报纸文艺副刊,使沦陷时期在东北文学上占较重要地位的副刊文学真实地浮出历史的地表,这种文学史料的有效发掘,为东北沦陷区文学、乃至整个中国沦陷区文学的研究补充了别样的文学图景,使一段被长期遗忘和忽略的历史有了清晰的脉络,为文学史的书写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空白,为后来研究者整理和保存下鲜活的文学史料,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一九九九年一月十八日至二十日,由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工作会议在北京新大都饭店召开。参加本次大会的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王建国副司长、张永彪督学、雷启之处长和李泽宇同志;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主任史宁中同志,副主任赵鑫同志;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顾问陈琳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于永年教授(东北师范大  相似文献   

20.
孟娥 《成人教育》1996,(11):48-48
黑龙江成人教育八十年(续四)孟娥东北沦陷时期的社会教育(一)伪满社会教育的前期,一度沿用民国时期的民众教育名称,强行推行奴化教育,把血腥统治美化成“王道乐土”。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逐步向战时体制转化,加紧深化奴化教育。1941年12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