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莆田学院学报》2021,(1):37-47
依据墓志铭、行状等更为原始可靠的记载,确证明代建文至万历朝31科《进士登科录》55名进士的中式年龄存在史实讹误,并推断应试者瞒报中式年龄应是主要致误原由。  相似文献   

2.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校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利用20科明代《进士登科录》和其他文献资料考证出朱保炯、谢沛霖两先生编篡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牵引》(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在进士人数、姓名用字以及某些注释等三个方面所存在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皇明进士登科考》是研究明代科举的重要参考文献,但也存在一些讹误。以现存的明代《登科录》和其他重要的科举文献、地方志为依据,考证出22处讹误。  相似文献   

4.
《类姓登科考》是研究明代科举的重要参考文献,但也存在一些讹误。文章以现存明代《登科录》和其它科举文献、地方志为依据,考证出其9处讹误,其讹误类型可分为:将非进士举子误作进士、一人误作两人、籍地和科甲之误等。  相似文献   

5.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勘误拾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收录了明清两代51624名进士,是明清科举史研究的重要工具书,但其亦有不少讹误。试以现存《登科录》和其他科举文献、地方志为依据,指出并纠正书中的8处错误。  相似文献   

6.
异体字作为同词异形或同音异体的文字,是汉字字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字不断发展的产物。天一阁馆藏《明代进士登科录》是我国明代科举考试登记考生情况最重要的史料,对研究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明代进士登科录》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出现的异体字及其类型进行了简要的叙述,以期对《明代进士登科录》异体字的处理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登科录》详细记载了明代进士殿试及名次公布等情形。当年三月十五日举行殿试,一早,贡士会试得中的称为贡士们就到内府即宫廷参()()加殿试,神宗皇帝在文华殿亲自策问他们。天以后,即三月十八日一早,文武百官3身穿朝服,依次班列;锦衣卫设卤簿(即仪仗)于文华殿殿阶两旁,由皇帝亲自在此主持传胪仪式(也叫唱名,就是按名册点名),宣布登科进士的名次。由鸿胪寺官员唱名,然后礼部官员手捧写有进士名次的黄榜在鼓乐声引导下,走出长安左门外张贴。仪式完毕,顺天府官员还要用伞盖仪从送“状元归第”。三月十九日,…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清光绪二十一年会试录、登科录材料以及《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的记载,澄清了因进士题名碑记载的缺失而导致的康有为进士身份的疑问。并进一步就此问题探讨了人们因对相关科举制度的模糊认识而有的史学研究的偏差。  相似文献   

9.
明代婺源桃溪潘氏,从成化二十年(1484)至万历二十六年(1598),百余年间走出11位进士,从寒门转型为望族。文章以《登科录》等科举文献为中心,采用文献梳理、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以婺源桃溪潘氏为例,展现了明代徽州进士家族的科第盛况。研究表明:潘氏科第繁荣的主要原因为家族专经的传承、殷实的家族财力、良好的家族教育和注重家族声望的意识;与其他因素相比,专经因素是潘氏进士家族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莆田学院学报》2016,(3):66-69
《类姓登科考》是一部重要的科举文献,但也存在一些讹误。以存世的明代《登科录》和其他科举文献为依据,考证进士人名、籍地、科甲讹误及缺载共19则。  相似文献   

11.
明代进士登科录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进士登科录是一座亟待开发的宝藏,它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留下的实物例证,是研究明代人物和科举制度的第一手资料。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进士登科录的研究尚处在文献介绍、影印整理等初级阶段。个别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和利用,然而仅限于作为文献资料的征引。因此,加强对明代进士登科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后人在明史、明代人物传记和中国科举制度史等领域的研究中充分利用其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2.
根据明代《明一统志》《土官底薄》《明代登科录汇编》及黄佐《广西通志》等文献,对明代庆远府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的情况及特点作了论述。出身于宜山县学的举人、进士人数占整个府的首位;韦姓壮族的举人和进士,超过苗、瑶、侗等其他民族,是广西庆远府科举考试特点。  相似文献   

13.
《清史稿》和《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两种书都谈到了新科进士的授职情况,前者较为简要且有缺漏,后者较为详尽。然而,尤其是《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在同治和光绪时期所授职"知县"和"内阁中书"的记载上有不当之处。此外,该书对现任官员考中进士后授职情况的记载也不甚完备。对此,论文利用《清代朱卷集成》中丰富的进士履历予以一一指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4.
余区翻阅唐代载记,每每发现《登科记考》未载,岑仲勉《登科记考订补》及施子愉《登科记考补正》均未补的进<><>士与明经及第者,略述如次。张钦敬 《全唐诗》卷录存其《洛出书》首。网络版《全唐诗》()在其名下《校》 7801http://www.cgz.com.cn云:“《全唐文》卷四○一小传云:‘钦敬,开元时擢进士第。’”张何《全唐诗》卷录存其《织鸟》首。网络版《全唐诗》()《校》云:“《全唐文》 7821http://www.cgz.com.cn卷四五七小传云:‘何,大历中进士。’”郑昉 《全唐诗》卷录存其《人不易知》首。网络版《全唐诗》()《校》云…  相似文献   

15.
滑入徐松《登科记考》三十卷,是研究唐代科举史的重要资料。然以一人之力网罗三百余年科举之事,不免有所遗漏。笔者前撰《登科记考匡补》及《续编》,刊于《文献》1988年第一、二辑,凡补正徐氏之疏失百余事。随后,又披阅大量方志,发现可补《登科》者甚多,录而备忘,喜不自胜,今选取有年份可考之进士一○六人,作为《三编》,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登科记考》所载唐代状元正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良代状元的考证上,《登科记考》用力甚勤,弥补了《献通考》之不足,亦纠正了《玉芝堂谈荟》的某些,然仍有不少未尽人意之处,如误将分场榜首当状元,误将状元当该科知贡举或视为普遍进士,漏载及张冠李戴等等。  相似文献   

17.
[民国]《台州府志》卷二二《选举》二转录[万历]《仙居志》所载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戊辰科进士有吴全智、樊蜚卿2人,其按语曰:“时钱镠称天宝,杨渥仍称天祐,安能假道吴国北应汴梁之试,颇为可疑。”言外之意似认为此2人为吴越自行开科所取的进士。其实,钱虽称天宝却又声称“奉中原正朔”,吴虽独立而当时尚未称帝,吴越境内的士人还是有可能赴汴京应试的。据《登科记考》卷二五,开平二年进士郑希闵、陈沆都是莆阳(今莆田市,当时属泉州)人;贞明二年进士何泽是广州人;贞明四年(918年)状元陈逖、天成二年(927年)状元黄仁颖也…  相似文献   

18.
《国榷》是私修明史中影响颇大的一部编年体文献,所收科举史料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世所罕见。据《明实录》和《皇明进士登科考》等文献考证,发现该书所收科举史料存在人名错误10处。  相似文献   

19.
光绪《畿辅通志》卷三四《选举》录辽进士46人,其中9人记载较为确切可信,而多数人记载失误、不详或有异议,可从朝代、姓名、籍贯、科次等方面予以考辨;所录进士缺遗较多,根据史传、墓志、碑记等文献,并参考前辈研究成果,辑补和考订失载进士50人。  相似文献   

20.
明代著名学者焦的生年有三说。其一,生于嘉靖二十年(1541),此据钱大昕《疑年录》。其二,生于嘉靖十八年(1539),此据《明状元图考》说他登第时为五十一岁推断。其三,生于嘉靖十九年(1540),据容肇祖年谱、李剑雄年谱。其卒年亦有两说。其一,泰昌元年(万历四十八年),如黄宗羲《明儒学案》、钱大昕《疑年录》、《明史·焦传》。其二,万历四十七年,如黄汝亨《寓林集》。对此,笔者认为焦应生于嘉靖十九年(1540),卒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其理由如下:其一,尽管现有资料没有留下焦生年的确切记载,但其友人的文章笔记可供查找。黄汝亨(155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