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术是推动传媒发展的主要力量,它不仅使媒介存在的形式发生重大变化,而且改变着传媒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在传媒技术的推动下,广电传媒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受众由原来的"受传者"变成了新媒体环境下广电传媒的"参与者"、广电内容的"提供者"以及广电服务的"享受者".同时,在信息泛滥的当今时代,广电传媒不得不以内容的细分来吸引有着不同需求的受众,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夺已经被"细分化"了的受众.  相似文献   

2.
区域性广电传媒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实际上就是广电传媒的"新媒体化"过程,即广电传媒的现代化、数字化过程,同时也是区域性广电传媒跨区域发展的过程.媒介融合时代区域性广电传媒要成为具有竞争力的跨区域现代传媒,仍然有很多问题亟须解决.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区域性广电传媒才能实现真正的跨区域发展. 三个问题 关于政府管理规制统一问题.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广电、电信和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形成一个大的传媒产业,这为广电传媒联合外界力量走跨区域发展壮大之路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张莉 《新闻界》2012,(15):58-61,71
在中国三十多年的传媒体制改革过程中,相对于报业的改革先行,广电传媒更多扮演"搭便车者"的角色。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成本——收益"的分析角度切入,探讨了中国广电传媒改革"搭便车者"角色扮演的成因。广电传媒改革的"搭便车"行为也是广电传媒自身利益博弈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罗石曼 《传媒》2004,(9):32-33
2004年的广电传媒倍受社会各界瞩目,很多业界人士将2004年称为广播影视传媒业的"产业发展年"和"数字发展年".随着国家逐步有限度地将广电传媒业向社会资本开放,广电传媒业迅速成为当下社会资本关注的焦点,广电传媒固有的体制被打破,原有的产业格局正在裂变重组,民营资本的进入为中国广电传媒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它是否能够占据中国广电传媒发展的主流?中国的广电传媒业会走向何方?谁将最终成为中国广电传媒的领头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胡正荣教授.  相似文献   

5.
写在前面     
, 《现代传播》2012,34(7)
本期发表朱剑飞的《改革是传媒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之源——兼论广东广电"先行先试"的因应之道》针对过渡政策模式化、既得利益刚性化、时政媒体非企化、传媒集团转台化等这些在中国广电传媒转型中出现的乱象,总结广东广电传媒"先行先试"的实践经验,提出繁荣我国传媒的出路在于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研究发展部"、"研发中心"、"策划研究室"等名称出现在各地广电集团的机构序列中。研发机构的大量出现,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广电传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的深刻变化。研发机构在广电传媒变革中发挥的举足轻重作用,更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思考。一、强化内脑,广电传媒研发机构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五年,也是广播电视改革发展实现历史性转变的关键五年。数字化、信息化带来的媒介传播格局的变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传媒竞争的加剧,给广播电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深度开发和急剧扩散,成为引发广电产业战略转型的决定性因素,以往的分散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广播电视产业进入业态、服务以及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型之中。战略转型是"十二五"时期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的核心命题。中国由广播电视大国向广播电视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取决于"十二五"时期能否以新思维、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由于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来说,有着诸多优点,所以对当前的广电传媒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就新媒体的特点以及新媒体之于广电传媒发展的影响做了分析,并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广电传媒的发展对策,旨在为广电传媒的良好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9.
季涓 《东南传播》2012,(1):29-31
宁夏传媒业的发展状况也和西部众多省级媒体一样,在跟进东部发达地区传媒业发展的同时,缓慢稳步的前行。伴随数字化的进程,传媒环境急速变化,西部广电传媒尤其凸显出自生的优势,以其内容资源及播出渠道的富矿,勇夺传媒产业的商机,发展势头值得关注。尤其是宁夏广电传媒的发展路径极具代表性。"数字化"为落后地区传媒业的发展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研究数字化进程中宁夏广电传媒业发展的路径,将给西部地区广电传媒业的整体发展以启示。  相似文献   

10.
广电传媒业的服务外包有利于促进中国广电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服务外包有利于提升广电传媒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广电传媒品牌;有利于形成强大经济实力;有利于塑造广电传媒品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其次,广电传媒有利于民营广播电视制作机构的崛起和品牌塑造.而广电传媒服务外包的进一步推进,离不开市场的力量以  相似文献   

11.
我校广电传媒专业正处于向应用型转型发展时期。确立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理念,是践行专业转型发展的前提。强化广电传媒职业技术技能教学,培养全媒型业界人才,是当前本专业落实应用型办学定位的重点。面对广电传媒行业的发展及未来,我们需要对学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为业界输送"公共传播者"。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广电传媒产业的不断发展,其市场化程度得到很大的提升,产业发展越发成熟,其体制也在不断地创新、完善。广电传媒的体制创新固然可以呈现其个性特征,但是在相同的体制环境下,广电传媒体制的创新路径与走势是反映其未来发展趋势的两大要素,本文主要是针对广电传媒体制的创新路径以及走势进行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传媒生存环境的变化,欠发达地区广电传媒正面临节目影响力下降、广告市场竞争激烈、盈利空间萎缩的困境,尤其是央视和卫视的强势扩张以及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进一步挤压了城市广电传媒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4.
朱怀 《东南传播》2016,(3):9-10
以微信为代表的"微"时代来临,在给传媒业带来新变革的同时,也给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面对新环境,广电传媒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公众影响力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媒手段,建立新的传媒途径和经营策略。研究表明,在继续提高广电传媒原有平台业务品质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公共平台,增加关注度,增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性,灵活运用传播方式多元化、推送内容差异化等策略来提升广播电视传媒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城市广播电视传媒是中国媒体行业的重要力量,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大局中,其作为主流媒体的融合探索是全行业探索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广电传媒必须从观念导入,在战略、理念、机制、平台、运作等方面全方位结构提升,基于外部环境和自身基础,谋划深度融合发展的系统性策略。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台)作为一家有着较为深厚改革创新积淀的城市广电传媒,在近年来的融合改革中,以系统思维推动深度转型,构建运营一体化统筹、质量效益合一的新型主流传媒机构,走出了一条具有城市广电特色的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16.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的规模和结构持续变化,广电传媒产业正在稳步发展。本文从广电传媒企业融资需求的角度出发,结合广电传媒行业政策、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和有关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对广电传媒企业的融资路径与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广电传媒企业的内部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成为各行各业风向标的时代大背景下,广电传媒将如何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各大广电集团的重要发展战略。广电传媒正在积极地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特别是一些领先的广电巨头已经开始用资本来推动平台化,更快速、更大规模地在打造属于自己的广电生态圈,各大广电集团开启"电视+"模式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社会新媒体的兴起和高速发展下,传统广电传媒的发展受到阻碍。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广电传媒要突破自我局限,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道路。因此,本文针对新媒体对广电传媒发展的冲击,对新媒体及其特点作了简要叙述,分析了新媒体和新媒体的兴起对广电传媒的影响,然后阐述了广电传媒要与新媒体相互融合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广电传媒与新媒体有机融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14年,各大广电媒体纷纷启动了新一轮制播分离改革,央视剥离原1套和9套节目制作班底成立了"央视创造"和"央视纪录"两个全资子公司;SMG整合大小文广打造上千亿值传媒集团;湖南广电剥离可经营性资产和芒果传媒组建新的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影视业掀起了并购热潮,据Wind数据,截至2014年9月,国内共发生63起影视公司并购案,涉及资金近550亿元。这一系列改革举措旨在打破广电媒体的"事业符咒"。各种并购行为虽属产业领域,也给广电媒体的治理结构及制度带来了一些突破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广播电视的运作管理模式是“事业性质、企业化运作”。虽然业内在产业化方面作过多方探索,但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时代遗留思想的影响,在如何走市场道路上仍有争论。本期“视听专论”,从理论上对媒介产业化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以及跳出广电事业、产业的二元观等角度,对我国广电改革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并就广电传媒产业化发展瓶颈以及对策进行全方位地探讨,旨在搁置争论、弥合分歧,为广电传媒跨越式发展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本期论题:广电传媒产业化之路@李虹羽 @杨永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