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等概念的兴起,传统媒体纷纷将新闻类APP作为自己移动互联时代媒介融合的又一主要阵地。但是"今日头条"自媒体APP的出现,改变了新闻类APP的呈现方式,传统新闻类APP受到了极大冲击。"今日头条"在用户大数据收集的基础之上,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个性化新闻的推送,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分析"今日头条"的特性,能够给传统媒体的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传媒》2014,(3)
正2013年以来,"盒战争"的硝烟笼罩了整个电视产业。互联网电视机顶盒针对的是家庭用户,将"盒子"连接互联网后再与电视机相连,不仅有电视功能,还可以在线点播和收看视频;此外,还有在线购物、游戏等应用服务。据络达咨询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互联网电视用户规模达2610万户,机顶盒终端用户600万户;预计到2015年,互联网电视用户将达7800万户,机顶盒用户将达4610万户,总用户复合增长率56.95%。面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时代带来了媒介环境的变化,新媒体对传统媒体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电视媒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转型,实现媒介融合,是所有电视媒体人寻求突围之路时要思考的难题。"微信摇电视"的出现,将电视终端与移动终端巧妙地连接起来,让观众变成用户,让用户与媒体的交互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2016年央视春晚联手支付宝公司推出了"咻一咻集红包福卡"的活动,凭借互联网强大的连接能力,实现了传统电视媒体与观众有效的双向互动,电视、移动、PC端的多屏互动也使得电视媒体、广告主和用户各有所得,在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下,央视此举也加快了电视媒介生态的重构。作为媒介融合的典型案例之一,本文拟从传播学视角对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活动进行解读分析,并探讨互联网对电视媒介生态重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4,(10):42-45
移动互联网已经打通了电视、PC、移动终端的屏幕壁垒,改变了受众的媒体接触形态和内容消费习惯,"第二屏"正成为电视观看的新体验。在新的传播环境中,电视媒体必须冷静分析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合理的"第二屏"设计才能在新的媒体生态中稳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逐渐被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在社会新闻媒体方面,移动互联网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种类型的新闻类APP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出来,通过借助APP的各项功能向人们推广与传播海量的新闻信息。但随着新闻类APP的大量应用,其也出现了多种弊端,而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新闻类APP的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对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APP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些许对策,以期促进新闻类APP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9月23日,同洲电子在北京举办"1+1电视互联网"发布会,宣布"飞看"盒子的开售暨"蘑菇UI"发布。对于"1+1"电视互联网,同洲电子董事长袁明表示,第一个"1"代表电视,第二个"1"代表能触控操作的移动设备,而此次发布的搭载蘑菇UI、有"加法器"之称的飞看盒子便是其中的"+"。为快速推广飞看盒子及其他飞系列产品,发布会现场,同洲公司与深圳市兆驰股份有限公司达成100亿的配套战略联盟,大力的开展广电10省"1+1"电视互联网整转落地,与京东、新浪签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面临着一个电视创新节奏突然加快的时代,同时,平台成为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关键词。其实,电视在创新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CSM调研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中,开机率维持在24%左右,中国平均每分钟有1亿户左右的家庭在收看电视。在此基础上,电视媒体正在借新媒体新技术,寻求突围。电视台开始尝试借助二维码、APP等方式打通电视大屏和移动终端等小屏,从而促进电视媒体的"社交化",拉动年轻消费者回归。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又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闻信息依旧是人们不可或缺的需求,这些因素促使大量新闻APP产品的出现。本文以"今日头条"新闻APP为例,分别从内容、社交互动以及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剖析,探寻它在提高用户体验方面的路径,这对其他新闻APP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鹏 《声屏世界》2014,(1):61-62
正媒体碎片化时代的特征"大众传媒已不复存在"。这是美国广告协会首席执行官鲍勃.利奥狄斯(Bob liodice)的一句预言。今天,这句话正在逐渐变成现实。随着移动互联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急速普及",媒体碎片化"的特征已显得愈加明显。一般而言,报纸、杂志、电台、电视都是传统媒介,其后是互联网,然后是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时代是以门户网站为中心的时代,这个时代基本上沿袭着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随着App、微博、微信等技术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观众与电视的互动主要有短信、电话、屏幕评论等形式。随着手机APP应用的发展,互动形式也得以突破。湖南卫视"呼啦"APP以电视屏幕上的二维码为端口,搭建起了互动新模式:实时互动,电视节目有效捆绑,线上线下社交结合。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分析国内外电视业台网融合的现状,受众收视的移动社交化特点,进而探索城市台的差异化生存策略。本文采取了期刊内容分析和个案分析的方法,研究对象是中国大陆城市台排名较前的苏州广电、无锡广电和南京广电。期刊内容分析部分的资料来自五本传媒类核心期刊(CSSCI)自2012至2014年发表的文章。研究发现,台网融合成为国内外电视业发展的共识,社交移动电视的微传播是遵从受众喜好的历史选择。移动社交电视在国内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有四种模式:基于移动终端的APP应用模式、电视机构开发的社交互动模式、基于电视终端的"一屏两用"模式,以及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视频客户端模式。而囿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发展瓶颈,城市台立足本土的社交移动微服务,有利于实现其差异化生存。  相似文献   

13.
陆先友 《视听界》2006,(1):64-66
在高速移动的汽车或地铁中,看电视像在家里一样,这在五年前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人们的这种对电视的“移动梦想”——“移动电视”的需求,如今变成了现实:“电视长了脚,跟着观众跑”、“移动电视,边走边看”!移动电视是指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数字接收的方式播放和接收电视节目,它最大的特点是在处于移动状态、时速120公里以下的交通工具上,保持电视信号的稳定和清晰。它在数字付费电视经历“热炒冷起”的尴尬之后,开辟了数字电视的另一个广阔空间,是当前广电行业的关键词之一,成为广播电视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一个发展趋势。有人甚至将…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应用网络技术,媒体行业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使新闻的传播变得更加高效和快捷,而这也是广大群众更加青睐和喜欢的传播方式。但是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大大地影响了传统电视媒体的主导地位。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互联网+"时代如何做电视媒体,以供相关的人员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雄 《视听界》2015,(2):20-24
在"新常态"这一新语境之下,中国电视媒体及其媒介生态面临新的压力。本文从"新闻立台"理念、掌握互联网技术、理解和善用互联网思维、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四个方面,阐述"新常态"下生成改革的新动力和新机遇。  相似文献   

16.
吴文静 《视听界》2015,(2):95-97
网络的快速发展,打破了电视视频垄断的地位,激发了电视人的创新活力。近年来,新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电视正向"新、活、快"变脸。一、细分市场,创新产品当下,年轻人大量向互联网、社交媒体迁移,导致电视受众的分流、收视的摊薄。细分受众市场,科学定位电视节目,是电视台争夺市场、留住受众、提升竞争力的强身之举。中央电视台早已针对受众的收视需求和兴趣爱好,按照"新闻、财经、体育、电影、科教、纪录、  相似文献   

17.
杨静 《新闻实践》2014,(10):41-43
核心阅读:在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突破5亿、74.2%的用户在使用移动新闻客户端的今天,舆论生态和媒体格局正不断被打破、重建,新闻APP成为移动终端新的平台和入口,被传统媒体寄以转型和融合的厚望,掀起新一轮跑马圈地大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疆一些维吾尔文网站推出了自己的新闻APP。新闻APP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维吾尔族群众获取新闻资讯的新方式。本文分析了维吾尔文新闻APP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发展维吾尔文新闻APP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传媒生态极速变化,电视媒体如何在新时期全媒体环境中迎来新生,不仅考验着传统媒体应对挑战的能力,也叩击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业上的进取之心。把握时代脉搏,让电视媒体呈现新闻"温度",做"有温度"的新闻,需要我们找到与群众需求相契合的传播亮点,从社会关照的角度去审视和理解各种新闻现象。电视新闻学着用"温度"去发声,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研。  相似文献   

20.
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的改革和突围方式主要表现为争夺移动端,通过运营新闻APP抢占信息市场。移动互联时代的信息传受具有碎片化、伴随性、社交化等特点,当前我国传统媒体APP的发展模式优劣参半,其先行者"澎湃新闻"极具参照价值。在与移动互联进行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交互设计和场景化是两个突出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