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丧葬活动中包含着丰富的仪式,在诸多仪式的背后潜藏着人类的种种意识。在甘肃陇中地区的丧葬习俗中,丧葬仪式的每一个环节都隐含着当地人的意识。在人类学的视野下,甘肃陇中地区的丧葬仪式中显示了灵魂意识、亲情意识、恐惧意识和狂欢意识。探讨在丧葬活动中的仪式和意识之间的关系,在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人旧时信仰鬼神巫术,所以梯玛在土家族中地位崇高。改土归流后,汉人大量迁徙至土家族地区,随之带来多元的汉文化,致使道教、佛教等文化与当地土家族巫文化相融合,也致使土家族地区人民对梯玛的信仰度降低,梯玛即将面失传可能。特别是丧葬仪式,现如今,湘西很多地区的梯玛已经不参与丧葬仪式,仅在龙山县坡脚乡丧葬活动中还存在着这种梯玛仪式,这种仪式具有巨大艺术文化价值。本文从土家梯玛丧葬仪式的生存环境及现状、仪式过程、仪式音乐等方面来探究现代梯玛丧葬仪式中梯玛社会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湘西土家族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悼念死者,重视对肉体的安葬和仪式,注重对死者灵魂的超。从而形成了一套葬前、葬时和葬后礼仪,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还独具浓厚的民族区域特色。丧葬礼仪整个活动过程是丧葬音乐生存、发展、传承的土壤,丧葬音乐中的器乐与土家族人民的丧葬礼仪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贯穿于丧葬礼仪活动的全过程,通过本文对丧葬仪式中器乐的不同分类与乐器乐班组合,了解不同仪式中器乐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彝族丧葬习俗历史久远,特色鲜明.前人对彝族丧仪的研究多局限于四川凉山地区,且多以描述为主.“过渡礼仪”理论认为,丧葬活动是一种仪礼或仪式.贵州盘县蒋底村彝族丧葬活动具有明显的仪式性特征,从仪礼或仪式视角对其进行研究,为分析彝族丧葬活动的结构及其意义、功能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八音会"是流传于晋东南地区,为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地方特色。文章主要针对润城古镇一例丧葬仪式的个案调查,梳理八音会在仪式中有关乐器、曲牌以及与丧葬仪式配合的方式等多方面表现。揭示八音会音乐在丧葬仪式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黑暗传》是保康地区的丧葬用乐,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仍然服务于当地农村的丧葬礼俗.本文对保康“黑暗传”进行调查,对其生存环境、仪式音乐传承方式、仪式场域进行观测,以较为客观的视角透视“黑暗传”音乐.  相似文献   

7.
弥勒彝族阿细人丧葬经是毕摩口头传唱的口传经籍,承载着阿细人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信息,是蕴含丰富信息的彝族百科全书。经田野调查和资料整理分析,其内容主要有古代的吹打、谈情说爱、生娃、找棺材、备丧礼食物、棺材罩、不祥之兆、找麻地、分开、礼物、接礼物、天亮等十二个仪式内容。现对其主要内容作初步整理和概述,以期为阿细人丧葬经调查整理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流传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神话英雄史诗《支格阿龙》是彝族关于历史的记忆,史诗中隐藏的远古文化信息蕴含着初民对待自然、生命、死亡和宇宙的观念。本文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所流传的英雄史诗《支格阿龙》口头文本为分析对象,对史诗中所呈现的丧葬文化进行解读,试图揭示口头文本《支格阿龙》丧葬仪式背后所隐藏的象征意义,以及通过丧葬仪式表达的彝民族原始宗教文化意蕴。本文认为,史诗中的丧葬仪式,其建立起来的是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道德、伦理、情感的象征性交流体系,通过这一交流体系,人们在道德观念和伦理情感上达成了一致和统一,从而使民族得以凝聚。  相似文献   

9.
余舒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5):21-25,50
彝族丧葬仪式是彝族传统文化的反映。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彝族由于居住环境、社会历史背景的差异导致其形式、内容各异。威宁蘑菇村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虽然丧葬仪式有其它民族文化互融的成分,但是也保持着自身的文化特质。彝族丧葬仪式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这是由其社会性、集体性、环境适应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门巴族丧葬习俗在整个喜马拉雅族群中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通过对西藏墨脱及门隅地区门巴族的丧葬仪式过程的分析,在文化人类学分析的基础上试图对门巴族丧葬习俗过程中的文化内涵做一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11.
流传于水族地区的铜鼓属滇系铜鼓中的晚期鼓。水族铜鼓在祭祀活动中作为礼(神)器,在巫师活动中作为法器,在节庆舞蹈中作为乐器。铜鼓是水家人权利和财富的象征,每逢过端、过卯,跳铜鼓舞成了水族青年男女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12.
西安鼓乐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周至南集贤鼓乐作为其中一个流派,有自己的艺术特征.与整个西安鼓乐一样,南集贤鼓乐在传承与保护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山西是中国鼓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鼓乐品种繁多、艺术水平发展较高的地区之一。山西鼓是中国鼓文化的杰出代表,其中花鼓和锣鼓是山西鼓舞中最具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鼓"是山西民间舞蹈的一个象征,在山西民间舞的道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社会活动中.鼓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无论是在政治、军事、文化、艺术、宗教、民风民俗等方面.它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显示着独特的作用。华夏鼓文化尤为源远流长.绚丽多彩。随着社会的发展.鼓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特别在音乐和其他文化艺术领域里成就显著。站在世界文化融合、创新的高度,面对丰厚绚丽的鼓文化遗产,我们应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之发扬光大.更为辉煌灿烂。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武术套路与鼓之间的渊源关系进行了研究梳理,认为鼓与武术套路都源于原始巫术。鼓由于原始巫术行巫的需要成为神器,而武术套路又衍生于模仿巫术,正因为二者的同源关系,武术套路与鼓之间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正因此在武术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始终有鼓相伴,尤其是在武术套路演练、表演时必有鼓与之相配。  相似文献   

16.
在广泛阅读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东北大鼓黄金时期的盛况,认为随着演出市场的不断繁荣,奉天涌现出了大批优秀演员,其中女演员占据了大半,她们为东北大鼓在曲坛地位的确立及曲种的繁荣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桥式起重机卷筒联轴器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桥式起重机卷筒齿轮联接盘、TS系列鼓形滚柱卷筒联轴器和WZL型球铰式卷筒联轴器的结构与特点,及当前桥式起重机卷筒联轴器使用状况和发展趋势.本文谨对从事起重机设备的工作者做一参考.  相似文献   

18.
“襄阳花鼓戏”的唱腔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襄阳花鼓戏的前身是流传于襄樊地区的民歌小调和一些其他说唱艺术形式。襄阳花鼓戏有桃腔、汉腔、四平三支主腔,另外还有一百多个本地民歌、小调组成的彩腔,还有一部分是从湖北越调、梆子等吸收演变而来的杂腔等。襄阳花鼓音乐特色明显,声腔既高亢粗犷、激情热烈,又委婉细腻、明快活泼,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9.
福州十番"丝竹锣鼓"的结构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州十番是流传于福建省福州附近地区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福州十番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只用打击乐器演奏的“清锣鼓”,另一类是用民间管弦乐器加上打击乐器演奏的“丝竹锣鼓”。本文主要对“丝竹锣鼓”的结构形式进行研究,通过对几首代表性十番曲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丝竹锣鼓、的曲调主要来源于曲牌,小调,哗牌等。曲牌是流行于当地的民间乐曲;小调是当地的民间小调;哗牌是当地流行的一些唢呐曲。“丝竹锣鼓”的曲式结构多为一段体,二段体,三段体及多段体形式;调式从为“正宫调”即(do=G)及其同宫系统的各调;节拍板式多为一板一眼的二拍子;速度一般是先慢后逐渐加快;配器手法主要是齐奏;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乐段内常以“起,承,转,合”的发展原则安排乐句,并常用四小为一乐句的相同乐句的重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混凝土搅拌筒的几何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完整的数学计算模型,通过MATLAB强大的积分计算功能,分别得出了混凝土搅拌筒搅动力矩、驱动功率、有效容积、搅拌筒重心坐标,大大减少了技术人员的计算量,提高了计算速度与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