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第五册P52~P53的内容。【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周长的最后一个课时安排了交通与数学这一综合实践课。交通与数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4课,第二课时。【教材解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从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说起,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设计理念】这一课时  相似文献   

3.
陈群 《小学语文》2008,(1):47-48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 《丑小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其第一课时的预设目标主要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4.
【课题】《手拉手》 【年级】八年级 【时间】一课时 【教材分析】《手拉手》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真情的呼唤”第三课。这首歌曲是1988年第24届汉城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歌。《手拉手》让我们感受到人类追求大同的精神,歌中所颂扬的友爱、平等、自由和人们手拉手的勇敢拼搏精神,正是奥运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5.
蒋蓉 《儿童音乐》2012,(12):74-77
【课型】唱歌课【内容】苏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执教年级】二年级【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第3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3/4拍,五声D宫调式,由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机构。歌曲节奏平稳,旋律亲切动人,有着诗一般的意境,描绘出一幅由蓝天、白云、春雨、田野构成的美丽画面,不但引发了孩子们天真、丰富的联想,而且寄托了他们真诚而美好的祝福。  相似文献   

6.
贾亚楠 《儿童音乐》2013,(8):76-77,75
【教学内容】欣赏课《孤独的牧羊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聆听《孤独的牧羊人》,了解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情感目标——在音乐活动中感受作品欢快、活泼、诙谐的情绪;能力目标——围绕音乐《孤独的牧羊人》提高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融合音乐、电影、演唱、评价等教学活动,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并从中获得音乐感受和体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年级】三年级【课型】欣赏课【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  相似文献   

7.
楚科新 《小学生》2010,(1):20-21
1说教材 【说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运算律》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相似文献   

8.
<正>【课前思考】苏教版教材把"三角形三边关系"这一内容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教材编排了四个教学环节:操作引出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着力研究难点(两根小棒长度之和等于第三根的情况)—应用加深理解。教学这节课时,大多数教师依据教材  相似文献   

9.
陈莺 《儿童音乐》2011,(9):79-81
正【教材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教材第六册第五课《牧童之歌》——第一课时《小小羊儿要回家》【课型】唱歌课【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流畅优美的声音学唱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表现放牧晚归的情景。2.在歌曲学习中,感受内蒙古音乐的风格,并在音乐中体会人与动物、大自然的密切关系,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0.
【教材说明】《让我们学会合作》选自《品德与社会》第五册第二单元课题三的第一课时,本课题教学时间为两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合作的好处。2.初步具有合作意识和能力。3.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成功体验。【教学重难点】弄懂为什么要合作;学会怎样合作。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91页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第1~2题。(本单元第2课时)【教材简介】画图和列表都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前几册教材里已多次教学,本教材用"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来启发、鼓励学生选择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里只要稍加启发,学生就能够想到。教材把替换留给学生进行,没有要求学生列式计算。这里有两个原  相似文献   

12.
正单元整体设计说明:本单元共七个课时,第1课时为整体预习课,第2、3、4、5、6课时为基础阅读课,第7课时为拓展阅读课。第1课时整体预习【学习内容】《我多想去看看》《雨点儿》《平平搭积木》《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的生字。2.认识一些新笔画和偏旁。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第32页的《数字与信息》。根据教材特点,结合聋生实际,本课教学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分两课时完成,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组教材27课(第二课时)。 【教材说明】 《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生动、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故事通过两只小狮子不同生活态度的对比、懒狮子和小树的对话,刻画了一头怕吃苦、想依赖的小狮子,并借狮妈妈意味深长的话语告诉孩子们从小应该勤学苦练,拥有真正的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生活。  相似文献   

15.
【教材版本】八年级《地理》(湘教版·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1课时)。【课标分析】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运用地图指出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分析原因;用事例说明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理解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生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应聘》是高教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着重介绍了应聘的要求和技巧。根据新课改的理念,结合中职生的专业特点,本课时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 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18.
【教材版本】新《地理》(人教版·选修5)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第1课时)。【课标要求】以地震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与应急措施;结合实际,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突发性灾害。【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前两章以及第三章前两节内容的延续。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了自然灾害的种类、成因、分布、危害等,以及人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一些自然灾害进行监测。这一节则侧重让学生了解遭遇某些自然灾害时怎么应对,实用性较强。【学情分析】学生对自然灾害有一定程度的理性认识,而感性认  相似文献   

19.
陈莉 《小学语文》2011,(6):45-47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5课。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营养要均衡》在教科书设计上为《食物》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安排了营养均衡标准和搭配膳食营养两个活动。教材选择了由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均衡膳食宝塔,这个膳食宝塔所表现的营养搭配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