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模仿式学习是指人们根据别人的行为模式和活动,进行效仿的过程。我们将"模仿式学习方法"融入小学英语教学,教师在台上进行模仿引导,学生在台下"模仿式学习"。"模仿式学习方法"可以带动学生在不经意间积极自主地学习,让英语学习贯穿到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这样的相互学习,但考虑到小学生自学能力有限,我们还是以教师引导为主,带动学生进行学习。一、激发学生的模仿兴趣  相似文献   

2.
刘锌 《辅导员》2009,(5):6-7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们日常生活中95%以上的行为,都是模仿别人得来的。例如.婴儿就是通过模仿父母和亲近的人,学会笑、走路和说话等一系列我们看来理所当然的技能。由此可见,模仿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模仿学习,也是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2009,(5):9-9
模仿学习疗法又称“示范性疗法”,它是利用我们人类通过模仿学习获得新的行为反应倾向,来帮助某些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人,以适当的反应取代其不适当的反应,或帮助某些缺乏某种行为习惯的人学习那种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4.
班杜拉认为,社会行为的学习可以通过对楷模人物的模仿而获得。这种模仿可以通过直接模仿、综合模仿、象征模仿以及抽象模仿完成。幼儿礼仪养成是在幼儿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社会交往,并在这种交往过程中习得、建立、维持、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促进幼儿实现这一社会化过程,研究中我们认识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给了我们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季琴 《早期教育》2006,(11):15-15
一、模仿与创造 模仿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学习新行为的有效方式。对儿童来说.模仿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不断的模仿中,儿童完成了自我建构。语言,最初也是通过模仿习得。但是如果仅仅停留于模仿阶段,不进行体验、重组,那么语言仅仅是语句的重复。人无法理解词语的意义.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意向。所以,我们要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才能达到自我表达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安振平 《数学教学》2009,(12):22-24
我们知道,模仿就是依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去做,就是通过观察和仿效其它个体的行为而改进自身技能和学会新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例如鹦鹉、八哥等鸟类能通过模仿学会其他鸟类的叫声和人语.事实上,我们的数学思维解题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模仿的学习方式开始的.  相似文献   

7.
许艳 《现代企业教育》2009,(24):225-226
在儿童的人格形成过程中,学习究竟占了多大的作用?行为戍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也就是你的性格表现。所以习惯性的行为就是你的性格。在社会学习理论看来,人的行为主要是通过观察榜样行为而习得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人班杜拉特别强调模仿在儿童行为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且为了证明这样的作业,班杜拉和其助手进行了一系列的经典实验来进行验证。实验的结果也证明,儿童通过对榜样行为的模仿而习得了榜样行为,只是有时这种模仿行为是表现出来的。有时是隐藏的,没有直接表现出来。榜样行为即使没有表现出来,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也证明儿童的确已经习得了榜样行为。现实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儿童通过父母的榜样作用,逐渐形成与父母类似的行为特征和性格特征。学习的确在儿童人格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父母在日常的行为中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表现,不要给儿童习得不好的榜样行为,而是应该正确的教导儿童,使儿童形成良好的、积极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出场宝宝:邵文漪性别:女年龄:4岁叙述人:文漪妈妈专家点评专家名片冯夏婷副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情况分析3岁 ̄6岁的孩子好奇、爱模仿,自我中心意识强,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喜欢别人赞扬自己,这些都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共同特点。文漪就表现出这些典型特点。她喜欢做老师管人,这是她在模仿她们班上的老师;她遇到推销的人就很大人地跟他们说“我很忙的,没有空”,这肯定是在模仿大人。好模仿本身没有什么错,孩子最初的动作学习、语言学习、行为学习、道德学习、社会知识学习,都需要借助模仿这条途径,但我们要对孩子的模仿进行一些影响和指导。文…  相似文献   

9.
三四岁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模仿力不是幼儿单方面的行为,而是幼儿和家长之间的互动行为,家长就是幼儿模仿的一面镜子。因此,家长不仅应该保护幼儿的模仿力,引导他们在模仿中进行言行学习,发展各方面的能力,还要以身作则,不断地反省自己,改正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10.
模仿是社会生活中人类历史文化继承的普遍现象和必要手段。它指仿效一定的榜样,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类似动作或行为模式的过程。人们学习各种技能的过程中,都要借助于模仿为阶梯,吸收模仿对象的相似因素和经验,作为自己进一步发挥创造性的基础。少年儿童模仿榜样更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模仿是知觉在行动上的直接反应,它在儿童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在作  相似文献   

11.
模仿是幼儿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在2岁左右最明显,也是幼儿生命的内在需求和学习的临界点,幼儿通过模仿完成对自己身体和行为的确认,再通过身体、语言表达出来,直至形成自己的特质模仿才会消失。模仿行为的发生让幼儿更快地习得行为,减少学习的摸索和时间成本,当幼儿开始出现模仿行为时,表明他的心智已经逐渐成长到可以通过观察领悟和掌握某些行为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羊群行为的元胞自动机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羊群行为是一种非理性的投资者行为,表现为投资者之间行为策略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博奕过程.运用元胞自动机对学习模仿概率随着收益宰变化与信息冲击而更新等条件下,投资者的相互学习模仿机制进行演化模拟分析,得出市场投资者之间的互相模仿行为是导致市场整体供需剧烈波动的内在原因.羊群行为具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会导致金融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脆弱性和收益率分布尖峰厚尾以及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13.
模仿是人类的天性,爱模仿是婴幼儿的学习特点。特别是宝宝到了两三岁,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往往超乎你的想象,而且好的、坏的他都会学。一旦发现他认为有趣儿的行为,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去模仿。宝宝的语言能力、待人处世的方式,都是从这些模仿中慢慢积累起来的。没有什么能逃得过宝宝那双探究世界的眼睛,他们学习小伙伴的行为,模仿周围人的行为,甚至学卡通  相似文献   

14.
谈幼儿模仿行为的积极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会在有意无意中学习和模仿父母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是思维的方式和对待事情的态度。在幼儿园的活动中,你随处都可以看到教师、幼儿之间的模仿行为。我们都知道,幼儿时期,幼儿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而有时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杨淑玲读者问:我的孩子2岁多,有时他看到一种新认识的东西,总是重复地说,比如“这是苹果,这是苹果……”。不管我们怎么打断他,也不起作用。而且,有时我们对他讲话,他好像没听见似的。请问,这是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编辑李心心答:孩子的学习是模仿式的,对语言的模仿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如果在不适当的环境中重复与环境无关的语言,则是一种刻板的模仿。只凭这一种行为,还不能确定孩子是否有问题。因此,建议家长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让医生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刻板的模仿可能是病态  相似文献   

16.
仿写漫议     
“模仿是社会生活中人类历史文化继承的普遍现象和必要手段, 是仿效一定的榜样,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类似动作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这句话道出了模仿的重要性和含义.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所提倡的社会学习论(又简称模仿论),模仿是一种心理现象.我们将这模仿心理用于小学作文教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在科研学习的过程中容易陷入模仿不足与模仿过度的双重困境,科研模仿不足表现为被动模仿、机械模仿,科研模仿过度表现为复制型模仿、再造型模仿;研究生缺乏模仿的意识、内化生成不足、外化展现失行等原因导致其科研模仿不足;部分研究生夸大模仿的价值,行为固化、缺乏研究自信、缺少模仿反思则易引发科研模仿过度。要破解研究生科研模仿的双重困境,研究生需理性地看待模仿,将模仿作为一种基础性学习方式;基于自身“最近发展区”,选择合适的模仿对象和模仿路径;加强模仿反思,理清科研模仿的过程逻辑;借助学术制度规范科研模仿行为,确保科研模仿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来进行道德教育是常用的教育方式,榜样教育的学习机制在于使受教育者产生有意无意的模仿行为,并在模仿行为出现以后给予一定的正强化.道德教育过程中应该努力加强榜样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相似文献   

19.
王玉 《家庭教育》2006,(4X):54-55
三四岁幼儿的模仿能力的确很强,模仿力不是幼儿单方面的行为,而是幼儿和家长之间的互动行为,家长就是幼儿模仿的一面镜子。因此,家长不仅应该保护幼儿的模仿力,引导他们在模仿中进行言行学习,发展各方面的能力,还要以身作则,不断地反省自己。并改正自身的一些不良的习惯。[编按]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小学生在低年级语文学习中主要是通过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来进行的。语文教师犹如小学生的父母,行为举止对小学生起着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