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的中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差,从小就承受着学习的压力,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成为大部分家长的心愿.子女考试分数的高低成为了分水岭.这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导致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十分脆弱.导致了身心发展扭曲变形.所以重视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尤其显得十分重要.这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全国出现了许多起中小学生心理偏差的事故,引起了国家教委的重视。国家教委一再强调了中小学生减负的问题.减负这个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现在的中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差.从小就承受着学习的压力。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大部分家长的心愿。子女考试分数的高低成为了分水岭。这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导致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十分脆弱,导致了身心发展扭曲变形、所以重视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尤其显得十分重要。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曾对北京市两万多名中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32%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的占3.9%,重度的占0.1%。大量调查研究与媒体报道表明,中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心理健康不容乐观。中小学生作为基础教育的主体,其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着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是处在青春期中学生能否顺利走过人生这个转折期、能否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而家长又是家庭教育成败关键。处在青春期中学生心理问题几乎百分之百与其家长有着关系,心理问题的有效解决离不开家长金心全意的配合。通常情况是.家长生病,孩子吃药:也就是说当孩子有心理问题时候,家长一般不会考虑到自己与孩子心理问题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榆树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期为健康教育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榆树市109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36.6%,存在中等程度问题者占5.9%,存在较重及严重问题的比例为0.1%;(2)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高中生;(3)男女中学生心理健康比较差异不显著:(4)家长的不同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到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专制型教养方式家庭长大的中学生心理问题要极为显著的高于在权威型或宽容型教养方式家庭长大的中学生。结论榆树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相关部门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最近一次运用MHT(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试标准量表)对上千名高中生进行的心理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有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7.31%,在总体上有心理问题(较严重)的中学生占总人数的5.54%。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依次是:恐怖倾向(占7.37%);冲动倾向(占4.05%);身体症状倾向(占3.87%):  相似文献   

7.
张守智 《教书育人》2001,(11):35-35
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让人担忧的。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存在心理问题的中小学生占10-15%。这不包括一般的心理偏差。在各种心理问题的影响下,学生因与老师和家长发生矛盾而离家出走,甚至自杀或走向犯罪的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为什么现在中学生心理承受力如此低下?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一再呼呈: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心理承受力,提高其心理素质,对此家长、学校、教育应该共同承担起责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据调查。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虽然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只占少数,但发展的趋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
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条件相对艰苦,家长教育观念比较落后,近些年来农村中学生消极心理问题比较突出,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等一系列家庭、学校、社会问题。如何去除农村中学生的消极心理,培养其积极的心理已经成为一项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加强教育与心理辅导工作的针对性,为学校和家庭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对策,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心理咨询中心于2004年四月间,运用MHT(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试标准量表)对1106名高中学生进行了心理问卷调查,并召集了80名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和30名无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研究结果表明: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7.31%,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54%.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依次是:恐怖倾向(占总人数的7.37%)、冲动倾向(占总人数的4.05%)、身体症状倾向(占总人数的3.87%);学习焦虑(占总人数的3.31%)、对人焦虑(占总人数的2.76%)、自责倾向(占总人数的2.76%)、过敏倾向(占总人数的2.03%)、孤独倾向(占总人数的0.74%).从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来看,除了极少数与遗传素质的影响有关外,绝大多数与家长和教师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当,同学之间的交往冲突与矛盾以及他人和意外事件的伤害有关,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对中学生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厦门市教育局专门成立了“网络德育专题调研组”。调研组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以无记名方式对399名中学生(初中占34.1%,高中占65.9%)、222名中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为识字不多、小学初中、高中以上的分别占4.1%、40.3%、55.2%)、257名中学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还通过社区走访、个案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分别召开了中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4次座谈会。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偏远农村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一个薄弱点。许多家长远离家乡外出谋生,处于人生成长关键期的初中生承受着物质匮乏、家庭教育缺失与心理失衡方面的多重压力。笔者认为,导致贫困地区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生身心正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的发育过渡时期,对一些事物的识别能力和免疫力较差,随着时代的变化,青少年心理受到困扰,心理问题正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水平较差。据调查显示,中学生中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的占3.9%。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家庭因素。在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富裕家庭子女的消费欲日益膨胀;破碎家庭子女则存有失落感、自卑心、自暴自弃心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力,棍棒教育的摧残、金钱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如湖北武昌三少女因惧怕考试离家出走;广东学生周付宇怕请家长跳楼自杀;信阳潢川师范学生蒋丽毒杀同学案;浙江金华中学生杀母等一系列触目惊心的事件,使人们的视线聚焦到学生特别是中学生群体。调查表明,中学生中存在心理异常的约占30%,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交往、挫折心理、意志、情绪、不良个性等方面 ,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等 ,预防和减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和对策主要是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分析了山区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包括循环式自卑心理、扭曲式补偿心理和"破罐式"的自弃心理,然后提出了应对山区留守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策略,包括教师和家长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学校需建立必要的心理疏导机制;加强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合作。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中学生出现的学习类问题、人际关系类问题以及情感类问题作出归纳,并对解决这些问题给出措施,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与家长密切配合,兼顾其他方面的因素,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早日走出阴霾。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多次在报端看到中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杀人案件,这种恶性事件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人却并非少数。据心理专家调查,在中小学生中有20%不希望自己长大,有60%的人感到自卑,有30%的人觉得活着没意思。2007年,我县就发生了中学生杀人事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大力开展心理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李凤英 《中学文科》2009,(8):137-137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青少年思想品质、人生观、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人格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学生生理发育过程中伴随着一场“心理革命”,除了应付紧张的学习压力之外,还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应激源的刺激,如果缺乏及时正确的引导,可能会导致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等.近几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对高中生心理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大量调查研究证实,高中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在10%~30%之间,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韩保来 《中国德育》2010,(11):65-69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心理问题的易发期和多发期。以往已有研究表明,约10%至30%的中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各种心理问题和症状,需要引起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各级部门的关注。因此,及时而全面地掌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无疑会对相应的教育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