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勇莉 《广西教育》2013,(34):38-38
什么是“模仿”?词典上解释为“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学模仿样,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山寨”。人类从开始有意识起,就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模仿,可以说它是人的一种本能。模仿是创新的起点,有模仿才有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写作的必由之路。”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常指导学生通过模仿进行写作。  相似文献   

2.
模仿是创新的基础,是学生获取新知的必要的训练方式,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形成技能、巩固双基的重要途径,只有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模仿的全程,亲身体验、感悟内涵,创新意识才会滋生.心理学家西蒙说过:“对榜样的模仿,促进了创新的早慧,从而对创新产生有利的影响.”现以新课本人教版七年级下第7章第二节,“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中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的教学设计为例,组织学生通过摆拼,唤起直觉思维,从而获取逻辑推理思路,然后诱动学生进行模仿,寻到多解,进一步洞悉证题方法的层次性,使思维沿着“模仿——迁移——创新”的良性轨道前进.  相似文献   

3.
说到学习,我们知道有两个阶段:模仿学习与创新学习。“模仿”就是照着做的意思。从学习的角度而言,就是用标准规范自身,以形成良好习惯并厚积知识,借鉴经验,夯实基础;“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新学习就是用再新组合等手段,异想大开,大胆创新,升华学识,推出新的成果,总结出新的经验和方法,求得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教师的职责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作文方法。笔者在多年的初中作文教学中总结出了一套作文训练的方法,那就是“模仿、积累、创新”,这是学生易于掌握的一种方法。古代理论家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情以辞为载体,按文方能人情。”模仿、积累、创新正是初中学生所寻求的作文新思路。 一、模仿借鉴,“下水”引路。 一谈到初中生的模仿借鉴,有人认为不可取。我在多年…  相似文献   

5.
小学作文教学必须适应“三个面向”的需要,以培养开创性的一代新人为目标,鼓励个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造精神和能力。   一、在作文仿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茅盾曾在论模仿作文中谈道:“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可以说,模仿只是形式、是手段,而创造才是目的、是结果。学生的写作,尤其是小学生的写作,存在着两个发展阶段:一个是反复模仿表达形式和技巧的阶段,即掌握照葫芦画瓢的本领;另一个阶段是运用通过模仿所获得的技能开始独立创造。大诗人莱蒙托夫青少年时期写的诗中…  相似文献   

6.
杨连山 《班主任》2003,(12):38-39
大家都主张班集体活动必须创新,但对如何创新又感到茫然。本文提出创新班集体活动的七种方法,与同仁交流。一、模仿求新法有人会说“模仿”算什么创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作家茅盾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作文如果一味强调创造而不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和借鉴,就可能导致学生的茫然不知所措,就不可能让学生走出阅读与写作的困境,从而真正走上创新的路径,毕竟模仿是创新的开始,离开了模仿,就难有发明和创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学生于模仿中提升自我?如何引导学生去模仿?  相似文献   

8.
<正>梁启超在《作文教学法》里说:“如何才能做成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的事。规矩是可以教可以学的。我不敢说,懂了规矩之后便会巧,然而敢说懂了规矩之后,便有巧的可能,又敢说不懂规矩的人绝对不会巧,无规矩的,绝对不算巧。”所以说,作文要讲规矩,规矩可以寻得、练得、习得。初中生写作一般有三大要素:主旨、思路、语言。“三大要素”的规矩从哪里寻得、练得、习得呢?文学巨匠茅盾说:“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一般来说学习任何一种技能总是从模仿开始的,然后从借鉴走向创新。模仿谁呢,当然是“精典文段”。  相似文献   

9.
“模仿”,辞典解释为“照着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模仿是人的本能之一,从开始有意识时起,人就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模防。社会、经济、政治乃至文化艺术,无不在模仿中前进,在模仿中创新。甚至可以说,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古今中外,写作史上从“模”到“创”,写出有新意的作品的例子举不胜举。名垂千古的《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模仿北朝庚信的《马射赋》中  相似文献   

10.
模仿说的创始人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曾说:“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模仿禽兽的小学生,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纫,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唱歌的鸟类中学会了唱歌。”《现代汉语词典》对“模仿”一词的解释更简明、更直接:“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相似文献   

11.
高尔基说:“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便是蠢才,因为他只有模仿,没有创造。”可见语言也责在创新。创新作为一种理念,已越来越深入人心,并已渗透到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成为语文学习的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不待老师改。”可见,教师的职责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作方法。笔在多年的初中作教学中总结出了一套作训练的方法。那就是“模仿、积累、创新”,这是学生易于掌握的一种方法。古代理论家刘勰说过:“夫缀情动而辞发,观披以入情,情以辞为载体,按方能入情。”模仿、积累、创新正是初中学生所寻求的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的艺术创造,需要长期不懈地探索和创新。周恩来同志说:“艺术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用跟踪的办法是不能超越别人的。”叶圣陶先生也说:“要是生搬硬套,学习好经验,可能得到坏结果。”这就是说模仿只是手段,创造才是目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你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最忌随人后”(苏轼语 ) ,“文章最忌百家衣”(陆游语 )。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要创新 ,首先思维要创新。构思作文时 ,自觉地运用创新思维 ,能使作文独到、新颖而深刻。创新思维训练操就是达到此目的的有效途径。1 第一节 ,模仿思维运动。此种思维活动的形式有点像“学说话”。俗话说“依样画瓢”。模仿是借原文形式 (局部的或整体的 )表述自己的内容 ,如同小孩仿大人的说话方式说自己的话一样 ,本身就有创造成分。“摹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茅盾语 ) ,模仿是创造的基础。[要领 ]鲁迅说 :“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 ,他的作品 ,全部就…  相似文献   

15.
1.良好的听的习惯。要求:学生要认真听教师的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跟读。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是学好英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6.
茅盾先生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低形式。”学生作文必经模仿,但,模仿是手段,是基础,而不是终极目的。作文训练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7.
命题一     
成语词典上说,“万变不离其宗”是指不管形式上如何变化,其本质始终不变. 有人却说,“不离其宗”的“变”是“换汤不换药”的模仿. 高尔基说:“如果我们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 还有人说……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技能”的掌握和“习惯”的形成来自于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曾说过:“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那样同等重要。”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范”的解释:范,模子,榜样。好的范文为小学生写作文做向导引路,帮助其将作文写得更具体、生动、形象。虽然范文对初学者很重要,可很多教师都慎用范文指导,认为多数学生易被范文所吸引,束缚了思维,大幅度模仿,习作效果适得其反。学范文贵在学后会模仿求活创新。如教师能巧用范文,适时呈现,分析指导,一定会收效很好。下面就苏教国标版六上《习作四》习作指导课谈谈如何巧妙灵活地运用范文,提高习作指导效果。  相似文献   

19.
苏永枝 《辅导员》2009,(13):135-135
茅盾先生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少年儿童是模仿能力最强、最富于幻想的年龄。”可作文课上,一些学生总觉得无从下手,无话可说……我想,作文也可以从模仿开始呀,于是我把仿写与培养创新能力相结合,与教材特点结合,与年段的教学要求与单元训练重点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挖掘可想像的因素,启发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20.
贫乏的批评     
(马桥词典》是不是“模仿之作?”弄清这个问题,有必要先弄清“模仿”这个概念。简明扼要地说,“模仿”就是“学样”,这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机械的行为,如婴儿模仿成人,猴子模仿人类等。就文艺领域说,“模仿”有时不一定有贬义,西方文学和音乐中被称作Paltxzv的作品,译为“模仿诗文”、“模仿作品”,其中的“模仿”,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讽刺嘲弄被模仿的对象。可是在中国现代文艺批评中,“模仿”是被否定的。张颐武曾引用(钱钟书论学文选》第三卷“模仿有正反”一节中“模仿与剽窃是性质迟异的两回事”一句话为自己开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