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曹丕诗歌的“士气”体现在多抒发温柔敦厚之情,好采撷美善细微之物,常熔铸悲凄伤感之句,爱选择音轻调弱之韵,善运用委婉含蓄之法。而形成曹丕诗歌有“士气”的原因,乃在于他所具有的久经历练、善于权变,武兼备、以见长,宽猛相济、恩威并施,尊奉儒学、排斥异端等方面的个性气质,以及他对前代诗歌特别是对李陵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并受到了建安至黄初这两个时代诗风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巧珍 《文教资料》2007,(16):100-102
本文认为,“黑暗诗歌”代表了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最高成就,主要剖析了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几首著名的“黑暗诗歌”,澄清了某些评论家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误解,他们认为罗伯特·弗罗斯特只不过是一个讴歌大自然的一般山水田园诗人。从剖析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阴暗面得出结论:罗伯特·弗罗斯特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强调自然界的冷酷无情。他在看到冷漠的宇宙的同时,能够勇敢地面对人生。  相似文献   

3.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善于从不同的事物身上,体会到不同的印象,诗人创作的鲜明个性色彩,也就在这种对感情、形象的奇妙构思中,凸显了出来。因此,我们在学习、研读、欣赏李白诗歌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李白诗歌的感情、形象、风格的变化统一,统一变化。  相似文献   

4.
付智茜 《文教资料》2006,(36):173-175
诗歌,是语言最集中、最精练的文学作品的一种样式,也是最高的文学形式.它是语言的艺术,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是词汇和句法的独特之处,也就是对常规来说的变异,更是诗歌的一大特色.也正是这种对常规的暴力的变异,成了读懂诗歌、欣赏诗歌的"拦路虎",更是诗歌翻译的"克星",甚至造成诗歌某种程度上的"不可译".本文将着手于语义变异和书写变异在诗歌中的运用,并探求这种诗歌的翻译.  相似文献   

5.
罗伯特.海顿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他对自身身份和他所从属的美国黑人民族的身份的困惑,诗人以其强烈的个人色彩表达了他对缺乏归属感的困惑。他还是一个主张从个人和历史文化角度来写作的诗人,因此遭到了提倡和支持黑人美学运动的黑人诗人的排挤。罗伯特.海顿的诗歌构成一个大的象征体系,他的那些极具了个人色彩的诗作也以其象征手法表达了他对民族和社会的担忧和困惑。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霍俊明 《红领巾》2004,(2):43-46
随着科技和网络多媒体的迅猛发展,新媒质时代的诗歌写作也迅速地发展演变.网络诗歌是大众文化和新媒质发展的产物,是广场性、狂欢化的诗歌写作形态.为了梳理和厘清文学和诗歌,我们需要正确分析和探讨这种新出现的并且也具有相当复杂性的诗歌形态和现象.  相似文献   

8.
六朝诗歌新变溢出了传统儒家的诗歌观念,这给刘勰总结诗歌发展历史并确立文体规范带来了论述上的困难。为此,刘勰调整了《明诗》篇的行文顺序,即先“释名以章义”,后“原始以表末”。他通过提出诗歌发生意义上的“自然”说,弥合儒家诗歌观念与六朝时期新的诗歌观念之间的对立。这就是为什么《文心雕龙》在《序志》篇中规定了文体论诸篇的行文顺序,然而《明诗》篇作为《文心雕龙》文体论诸篇之首,却在行文顺序上独与其他各篇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李少华 《文教资料》2007,(35):50-52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诗歌关注寻常的事物,平凡生活中普通的人们,然而他们绽放出艺术的美,这归功于威廉斯对直接经验的生动展现,他对丑陋中的美的敏锐感受,对人类生活的包容以及留给读者的无限想象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隐喻的深层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的宇宙统一论和“天人合德”的感性认识。作为美国自白派诗歌创始人的罗威尔·洛厄尔,在他的自白诗中很好地把内在与外在合二为一,过去与现代相互对照、相互隐喻。  相似文献   

11.
如果将诗人弗洛斯特比作为一位人生导师的话,那么他的一些诗作就被认定是诗歌体的寓言。它们描写的是动物世界的活动及发人深省的教益,但如寓言一样,其目的在于启迪人们的智慧。本文所选择的诗歌显示了诗人诲人不倦的良苦用心,教导人们如何抵御人间无法回避的恐惧、孤独及死亡。这些寓言诗具有极深刻的现实意义,指导人们在困境中能做到自我保护,生活自如。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中的叙事诗表现出有别于西方早期叙事诗的特色 ,一是忽略故事 ,二是极易转向抒情。其成因与先民对于诗歌功能的朴素认识密切相关 ,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审美趣味与思维习惯。《诗经》叙事诗的表现手法对于中国古典诗歌重言情轻叙事的创作格局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清代著名文论家叶燮的《原诗·内篇》中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思想 ,尤其是他对诗歌修辞的核心问题———“活法”的深刻论述 ,对我们认识诗歌语言的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诗歌修辞的角度 ,结合叶燮在文中的有关论述 ,对“活法”的概念、“活法”产生的内在必然性、诗人素质要求以及诗歌语言变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戈麦是汉语诗坛一个久被忽视的诗人。他的诗歌尚未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研究成果很少。戈麦的诗歌具有很大的探索性。在他的诗歌中,呈现了孤独、虚幻、分裂等意识,而他诗歌的独特意象系统与诗歌意识紧密相关。意象的使用和诗歌意识的传达,使他的诗歌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5.
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引领着人们关注病态人生,以求得改良人生。在他的影响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启蒙思想的文学家,阿不都哈里克·维吾尔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以自己的诗歌呼唤着维吾尔民族的觉醒。  相似文献   

16.
徐志摩的诗歌成就是建立在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继承和以对外国诗歌,特别是英美诗歌的吸收、借鉴的基础上的,这种继承和借鉴贯穿于他整个创作的过程。英美诗歌和象征派诗歌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尤其对他早期创作影响更为明显。华兹华斯等诗人对徐志摩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他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詹姆斯.韦尔奇在艺术创作上兼收并蓄,既固守本土传统,又注意吸收法国超现实主义和荒诞派的创作技巧,从而使他的诗歌在当今美国诗坛上独树一帜,他本人也因此成为当代美国印第安诗人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18.
伊沙是当今诗坛一位广受争议却特色鲜明的诗人,是“民间写作”的重要代表。伊沙诗歌在中国当代新时期诗坛的位置与作用不容忽视。它的生成受到中西文学、思想、社会背景、生活经验的深刻影响。在吸纳诸多营养的基础上,伊沙以自己的个性和方式熔铸诗篇,成为一个独特的诗性存在。此外,伊沙诗歌在救赎与沉沦之间徘徊的悖论性处境、优长与缺失并存的两面性上都是值得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惠特曼不愧是倡导诗歌创作开放和相对形式的代表,因为他从未视其诗作完美无缺。虽然他希望自己的诗歌与大自然和谐一致,但他同时意识到语言抽象概念的局限性。他还认为,诗歌具有一种独特的奇异魅力,即诗的“合唱”的总体效果。本拟从形式主义的新视角:句法结构,首韵和意象手段,对惠特曼的这一创作思想进行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在全社会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应该将诗歌教学作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手段,全方位的改革诗歌教学。在诗歌教学中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诗中语言的美、意境的美,从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提高鉴赏力,陶冶情趣,创造形象,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