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散文诗诞生于"五四"时期,散文诗在中国发生的助推力之一是中国诗人、作家对外国散文诗的译介.译介带给中国诗人、作家对散文诗在多种层面上的认识与理解,为他们创作散文诗提供了丰富的范式."五四"时期,大多的散文诗译者同时也是散文诗的创作者,通过译介时对散文诗的阅读与感悟,中国诗人、作家创作出了具有深刻哲理的散文诗.他们受...  相似文献   

2.
严文井是继叶圣陶、张天翼之后最有中国特色的童话作家之一。其作品浓郁的抒情韵味和哲理色彩,上接叶圣陶早期的童话创作,下启新时期抒情派童话,代表了中国童话作品的一种形态。其创作的特色大致可以概括为:师长的“严”与“爱”;诗人的“抒情”与“哲理”;寓言倾向。  相似文献   

3.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理解“记忆所蕴涵着的真谛”及“门槛”的象征意义。   2.体会两篇散文诗中饱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隽永的富有哲理的语言。   3.学习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认知散文诗的基本特点,初步学会对散文诗的欣赏。   学习侧重点   从品味语言入手,通过两首散文诗的对比阅读,归纳散文诗的基本特点,进而欣赏两首散文诗的语言美、形式美、意境美。   (解说:学生过去接触散文诗不多,对这种文体感知很少。因此,这篇课文的首要学习目标是感受其文学性,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4.
冯至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本文试从真诚含蓄的抒情、传统唯美的叙事,及宇宙凝重的哲理三方面探讨冯至诗歌抒情、叙事、哲理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散文诗是中外文化在新诗革命特定时期契合的产物,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具有诗化和散文化的双重特点,特别是在外形上具有散文的形体,在文体功能上与诗的抒情功能有殊途同归之处。20世纪中国散文诗经历了从散文化的诗到诗化的散文的发展轨迹,其文体建设经历了一条曲折之路。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散文诗的非独立文体的存在方式一直影响着新诗的文体建设,加剧了新诗的“自由化”和“散文化”。  相似文献   

6.
高中新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分析评价,借鉴吸收”,选入的课文中有房龙的《〈宽容〉序言》。   这篇课文从写作目的来看是学习、了解序言,但课文形式上是散文诗,或者说是哲理诗、寓言诗。“序”的作用是介绍推荐某一著作,帮助读者接受理解,要说明写作目的、内容,以及写作的过程和背景材料;而“散文诗”“哲理诗”则具有“诗”的特质,有渗透着作者主观情思的意象,有能引人身临其间的意境,有鲜明生动的语言,也有着启人睿智的哲理。深刻的思想与尽可能完美的形式结合,使得这篇序言成为人类文化中的瑰宝。   这样一…  相似文献   

7.
吴继泉 《南平师专学报》2001,20(3):51-55,70
文章认为,散文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新诗体,她是人类情感和理智两种精神活动相互渗透和制约的结果。纵观中外散文诗的发展历程,大凡成功的散文诗作品均是时代的智慧和个人感情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了情感与理智的平衡协调一致。同时散文诗的情与理还必须具有严格的审美规范要求,这就是:流动于散文诗中的情感必须是真挚实在而深沉的,散文诗的哲理必须是作者真切的情感相互贯通。  相似文献   

8.
一长期以来,散文诗在台湾和香港不被承认。台湾文学界,对散文诗多持否定态度。如余光中说:“原则上,我是拒绝写或看所谓散文诗的。通常所谓散文诗,既无散文的自如,又无诗的精炼,只能说是两者之间的一种妥协罢了。”①桓夫(陈千武)说:“我的感受是诗就是诗,散文就是散文。没有散文的诗,或诗的散文。”②痖弦的论点更为激烈,他说:“散文诗是舶来品。鲁迅之后尝试这种形式的人不少,鲜有成功的。……最近中国大陆散文诗却变得非驴非马,成为时下矫情文风的大病例。……大陆上所谓的散文诗却成为一种混乱的抒情文体,不是散文,也…  相似文献   

9.
散文诗以其短小、抒情、长于哲理、富于内涵、言简意赅而展示出它独特的艺术美。这种艺术美的表现手法之一就是空白美和空间美。散文诗要求将诗歌和散文的特长揉和在一起 ,用短小的形式 ,简化复杂的过程 ,以一代百。在写作技巧上 ,既要充分运用新诗的跳跃手法 ,又要用散文“散”的自由手法。这在创作构思、创作表现手法上 ,要求有意安排一种“空白”。空白 ,是跳跃的节奏 ,是意境与意境之间的一种间歇 ,表面上像是一个段落 ,一个起伏 ,实际上是一种带连贯性的推进。这里以散文诗《明天》为例来说明。明天 ,是一个旅程的延续。明天 ,是伸向未…  相似文献   

10.
抒情童话的探索者——王一梅长篇童话的解读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故事的情节细节中营造气氛,在童话细节链和童话情节链中进行抒情。这便是王一梅抒情童话写作的特色之一。王一梅的童话充满诗情画意,充满温馨的成长氛围。她将人生与哲理的意蕴之美作为最突出的美学品质加以渲染。因此她的抒情童话中蕴涵着深刻的生命的思考。王一梅重视抒情童话的意境、结构和氛围的营造,她认为抒情童话甚至可以是快乐的情绪、幽默的情调。她的思索与创作对童话界、对热爱阅读童话的孩子们有重要的贡献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体,是个性化的文本,是作家内在的语言存在和表现方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绝对称得上是一位成熟的“文体家”。传达一种抒情性主导功能,是“萧红体”最重要的特征。一种悲凉蕴藉的情感构成萧红作品叙述的抒情基调,使貌似松散的外在结构具有了内在的统一性和整体感,以此为叙述方式的聚焦点,叙述的自由语体、叙述的题材选择、叙述的限制视角、叙述的情节结构和叙述的情调模式等五个方面互相关联,营造出萧红“散文诗式”小说特有的情致和韵味,也铸就了“萧红体”的基本风貌。  相似文献   

12.
散文的教学,遵循其“形散神聚”的基本特点,有着共同的基本规律。但由于其表达方式侧重子记叙、抒情、议论的各不相同,因而在教学上也各有不同的特点。托物寄意的散文,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篇章不少。这类散文,不是单纯的写景咏物,而是在咏物写景之中,赋予景和物以深刻的象征意义,借物抒情,托物寄意。它的表现方法的基本特点就是由具体事物的描写与刻画,引伸出深刻的哲理,也就是通过“托物”的手法,达到“官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词的灵魂和精华,可以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可谓集宋词“愁”之大成。她以其无边的愁绪和高超的抒情艺术,率真自然地表达了深沉复杂的内心感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成就。就抒情艺术来说,李词继承并发扬了北宋婉约词派的抒情传统,善于把个性化的情感与完美的意境相结合,具有感情真挚、描写生动、意境浑然、情景交融、比喻贴切、语言浅显流畅、含蓄委婉等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亚楠散文诗以一种生机盎然的生态意蕴和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创作理念,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其散文诗的突出之处,在于从“天人合一”到“生态人文精神”的诗意阐释,“和谐对话”中呈现出自然生命的绚丽色彩,“物我同一”背后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诘问,以对故土的千般眷恋构建繁富的“语言之家”,正是这些构成了亚楠散文诗的基本内涵与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赏析】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便是如此。这种“序”的抒情,也都离不开议论和叙事。序文一下笔就对天地、人生作出了哲理思辩:天地、逆旅,光阴如梭。而人这个生命的个体“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于是学古人“秉烛夜游”,文人雅士“会桃李之芳园”,畅叙“天伦之乐事”,摆设“琼筵”,借“飞羽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托物寄意散文比较多,如《白杨礼赞》、《荔枝蜜》、《茶花赋》、《井冈翠竹》、《松树的风格》等。这类散文有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通过大自然中的某一具体事物的细腻的描述和刻画,引伸出深刻的哲理,表达出浓郁的思想感情,寄理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简言之,就是“托物”以“寄意”。要搞好这类散文的教学,就  相似文献   

17.
《爱莲说》是一篇写物抒情,托物言志,寓哲理于暗喻之中的名文。“爱莲”即爱君子之德。全篇只有两个自然段,十句话,一百一十九个字。文笔洗练而又婉约。作者巧妙地通过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含蓄地表达自己处在那种污秽恶浊的社会环境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趣,讥讽了那  相似文献   

18.
在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文人的世界”这一教学内容中曾经指出:“与侧重抒情的唐诗不同,宋诗最大的特色是讲求诗歌的哲理性。”阅读宋诗,品味宋诗,确实让人深深感受到宋诗以富有哲理而见长。  相似文献   

19.
“国风” 是《诗经》中的精华,这些民歌感情真挚,抒情技巧高妙。“国风” 的抒情技巧主要表现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及使用复沓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诗体,用散文形式写出,一般篇幅较短,兼有散文表达的灵活多样和诗歌语言的精练优美,以深邃的哲理和淋漓的抒情,赢得不少读者的喜爱。叶臻创作的散文诗《背纤者》,写作艺术堪称一流,主题积极,使人振奋。巧用象征饱尝千辛万苦的背纤者,象征着历经磨难而依然进取的生活强者。形象的准确选取,有力地突出了主题。诗章描绘的仅仅是一个个纤夫,却活画出千千万万个勇敢刚毅的男儿,他们不向困难低头,不向命运屈服!善用拈连第2小节中“踩一路牵挂”,第9小节中“把船和命运拉出险滩”,运用拈连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