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案例实施背景
  依据目前对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界定,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以及人生规划。其中学业规划主要是指学生发掘自身学习潜能,发展学科特长,寻找适合高中阶段和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寻找适合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学业路径并培养出相应的学习能力。目前各省正在试行或已经公布的新高考改革方案中,不再进行文理分科,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未来大学专业及职业规划确定高考选考科目,实行“7选3”或“6选3”的高考选考方式,从高考制度上给予了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然而面对选择,学生却普遍存在选择能力不足的问题。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科学合理地选课、选考、选专业,是我们当下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对大学专业选择的探索是生涯规划课程学业规划模块中最为基础与核心的部分。本文就以“带着GPS选专业”一课为例,浅谈如何在大学专业探索模块组织生涯课堂。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业社会比较量表对726名中学生进行测查,探讨了中学生“学业社会比较”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年级和学校上有显著差异;(2)不同性别、年级和学校的学生在“贬低比较”、“平行比较”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校、年级的学生在“向上比较”、“向下比较”、“完善比较”上差异显著;(3)“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学业社会比较”的各个维度之间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一直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一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是关乎到我国每位中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也一直是我国教育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试着对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并试图发现已有研究中的不足,对今后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研究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近年.上海在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改革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过程中.以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改革为切人口,构建以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价值追求的“绿色指标”体系,包括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学生品德行为指数、身心健康指数和跨年度进步指数等十项指数,实施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全面发展的评价,努力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从小学三年级起开始设置的必修课程。它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有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教师指导、协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新型课程。它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生长点,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新课程实施中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学业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业评价旨在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综合初中活动课程的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有效推进此类课程的实施,我们以省级课题研究为载体,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提出了“1+X”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期学业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6.
减轻学业负担是教育民生的重要关注点。从近年减负政策文本中提取了以学生为“枢纽”的各方教育参与者的关联体系,进而以学习发生的时空和学习活动的限制性这两个维度,划分出由“家校分界线”和“学玩分界线”所分隔的学生学习时空分布区间。引入杜威的“一个经验”概念,阐述在社会加速时代学生的时间结构失序和学习行为异化的情况下,如何保卫“自由闲暇时空”,以及如何理解其对学习者经验生长和内在秩序建设的重要性。以“必要的无知”来打开“潜在的知”,这种辩证法开放出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可能性,也可能激发更丰富的教育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教委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于7月1日共同发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结果,从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学生品德行为指数、身心健康指数和跨年度进步指数等十个方面炎注中小学生的学业成就。这份“学业体检报告”将直接影响上海市的教育管理和以校为本的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并成为全国第一份省级政府推出的学业质量报告。  相似文献   

8.
社会实践课程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于优构学生个体经验、增加其服务社会能力及培育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的情境理性、问题解决能力、实践共同体等观点与社会实践课程的意义旨归不谋而合。由此,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社会实践课程“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重构以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性”与“适应性”的学习目标,重构课程“真实情境”、学习“共同体”以及基于“真实任务情境”的课程评价体系,实施成效尚可,但仍需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上海在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改革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过程中,以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改革为切入口,构建以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价值追求的“绿色指标”体系,包括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学生品德行为指数、身心健康指数和跨年度进步指数等10项指数,实施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全面发展的评价,努力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摘编自教育部网站)  相似文献   

10.
柳洁 《教育导刊》2023,(2):83-96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习投入度不高、学业不良已成社会的刻板印象。研究表明学习效能感对学业成就具有预测作用,是寻找学业质量影响因素的科学工具。将学习效能感作为职业教育质量监测的工具,实证分析广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效能感的状况及学习效能感的因果模型,揭示中职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探寻提升中职学生学业质量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与情绪学习”(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是由美国学者率先提出的,旨在提高学生情商、改善学生学习和生活态度、降低他们的问题行为.与一般社会课程不同,社会情绪学习更加强调整体性与全面性,并且拓宽了对学生进行的积极干预活动,包括提高情绪智力、社会能力训练、预防暴力、品格教育、心理健康促进等各个方面.本文重点介绍了社会与情绪学习及其在美国中学课堂上的教学策略,为我国开展相关教育和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对区域教育监测与评价进行专业化的探索和研究,是从“绿色指标”测试的数据中寻找差距和解决相关问题,让学业水平测试的数据转化为教学改进的依据.增值评价的最大特点就是使不同起点的学校和学生具有可比性,助推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以科学的监测与评价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学与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都显示出来,为行政决策和教学指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三新改革”背景下,教育的重点目标是发展学生潜能,而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开发潜能的重要影响因素,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业成就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本研究探索了在潜能开发视角下,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所取得的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水平会影响其学业成就;(2)学科学习所需能力存在学科间的共性和差异性;(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干预进行提升。本研究所开发与实施的“菜单式”精准心理辅导潜能开发课程可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形式、内容和范围存在很大差异,中南美洲、非洲和亚洲等发展中国家服务内容比较单一,主要通过测量或评价手段为学生学业或行为问题提供指导。相比之下,欧美等许多发达国家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现出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具体包括职业和学业选择指导,学习咨询,学生的社会问题和情绪问题咨询,对学校的课程设置等进行干预,对家长、教师提供咨询服务,对问题学生进行行为治疗和具体的学业指导,还包括开展服务机构自身的发展工作,如组织发展测量量表研究和专业研究等。[1]  相似文献   

1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形式、内容和范围存在很大差异,中南美洲、非洲和亚洲等发展中国家服务内容比较单一,主要通过测量或评价手段为学生学业或行为问题提供指导.相比之下,欧美等许多发达国家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现出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具体包括职业和学业选择指导,学习咨询,学生的社会问题和情绪问题咨询,对学校的课程设置等进行干预,对家长、教师提供咨询服务,对问题学生进行行为治疗和具体的学业指导,还包括开展服务机构自身的发展工作,如组织发展测量量表研究和专业研究等.[1]  相似文献   

16.
学习投入度作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已经被广泛应用在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和大学生学情调查中,然而其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仍有待提高。研究基于Kuh的学习性投入理论,选择NSSE常模中的四大主题学习性投入指标,对问卷进行汉化和高职化调整,在全国范围内对10所高职院校共368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有很大提升空间,四大主题中学业挑战度、同伴学习和师生互动得分较低,校园环境得分较高。不同年龄、母亲受教育程度和不同生源的学生学习投入存在显著差异。建议“三教”改革要聚焦学生和学习,大力促进学生学习性投入,给予非高考生更多的学业指导和帮助,提升课程的高阶学习比重,提高学生的多元化交流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支持和指导,提高学生服务水平,帮助学生取得学业成功。  相似文献   

17.
社会创业教育肩负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创业素养的历史使命,是高校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与商业创业不同,社会创业者坚持奋斗的动力更多的来自对社会问题的共情与关怀,而非经济回报。因此,社会创业教育更应加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体验,使学生在感同身受中建立社会承诺。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通过基于项目学习的课程教学、围绕情绪唤醒的情境设计和面向创业实践的支持体系,实现了体验式学习与社会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影响深远、成效显著。在运作过程中,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也取得了一些有益经验,包括构建“一体两翼”的生态环境,以“四课融汇”“服务社会”“问题导向”“多元协同”“全面系统”的运作模式赋能社会创业等,为我国高校社会创业教育的推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18.
高校"问题学生"及其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薛浩 《江苏高教》2005,(3):90-92
高校存在着不少“问题学生”,他们或表现为学业不佳,或表现为行为偏激,或表现为心理亚健康,或表现为生理缺陷,或表现为情绪失控。“问题学生”形成原因有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教育体制因素。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要以社会需要为依据,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和学业教育。  相似文献   

19.
翟平 《云南教育》2008,(7):21-2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都突出这样一个主题——“把化学带到生活中去”。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也提出,“化学课程应突出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为什么化学教学要走向生活?如何使化学教学走向生活?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将该课程的性质定位在公民教育上。据此,本文重点剖析了“历史与社会”课程理应明确的基本理念和任务。提出了“学习和领会先进文化”、“提高公民的行动能力”、“满足社会发展要求”、“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四大理念,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具体的课程内容,将其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社会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