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师德规范的演进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古代教师非专业化时期师德规范的萌芽阶段;近代教师开始专业化时期师德规范的初肇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结束师德规范的重建努力与扭曲化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师德规范的正式建设与具体化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又呈现出师德规范建设的高潮。纵观我国师德规范演进的历程可以看到,虽然各个历史时期对师德有着一些共同的要求,但是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每一时期对师德的具体要求又有不同。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倡导,教师的师德要求也越来越专业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2.
欧群 《教书育人》2009,(7):36-36
遵守师德规范是前提 良好的师德是一名教师立足于教师岗位的基础,是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应具有的个人素质,也是做好一名教师的前提条件,否则其他条件要求也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3.
大学教师师德规范建设问题是我国师德规范研究的一项空白。本文对这一问题作初步研究。首先,对“师德”、“师德规范”的内涵作了新的探索;其次,对当前大学教师师德现状、国内外师德规范建设情况以及大学教师师德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加强大学教师师德规范建设的内在必然性。最后,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探讨了大学教师师德规范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师德修养是师德成长的本质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全社会对教师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二是教师自身把这些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逐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前者被称为"师德规范",后者被称为"师德修养"。"师德修养"的形成和提高,被称为"师德成长"。我国2008年又一次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规范在具体内容上得到了充实,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笔者认为,师德规范只是师德成长的外在标准,师德成长本质上是教师的自我修养。  相似文献   

5.
一、存在的问题1.师德规范要求严重脱离中小学教师实际制定明确具体的师德规范,是搞好师德建设工作的首要工作。长期以来,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的师德要求一直比较简约。例如1991年制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简约的,只有6条238个字符。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然由6条改为8条: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  相似文献   

6.
彭勃 《广西教育》2008,(31):5-5
古人赞美教师时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既然为人之师,就应该努力加强个人修养,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师德水平。最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五条“为人师表”中就明确地提出了教师要“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我认为这也正是要求教师在物质横流的今天要坚守师德,追求奉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先后颁布了四部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对其演进历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如下特点:政治主导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变迁;师德规范的伦理价值逐步分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专业特性逐渐显现。展望我国师德伦理的未来走向,一是要以“专业伦理”指导师德规范,二是要增加师德的“底线伦理”要求;三是不能放弃对“德性伦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师德是调节教师自我身心,规范其与学生、学校、家长、国家乃至社会等关系的行为准则。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师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具有更高的要求。2008年,教育部修订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新时期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依据,也对近年来社会公众关于师德问题的纷争给予了正面的回应。当前,要以落实《规范》为契机掀起师德建设的新高潮,努力开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遵守师德规范是前提良好的师德是一名教师立足于教师岗位的基础,是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应具有的个人素质,也是做好一名教师的前提条件,否则其他条件要求也就无从谈起。一名好的老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有威信,能让学生信其道,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须品行端正,一身正气,为人师  相似文献   

10.
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关爱学生”一条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增加了“保护学生安全”一条。将“保护学生”首次写入师德规范,更加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其中爱和责任是师德的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11.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从道德上规范了教师在教育事业中应该具备的思想、情感、态度、行为和作风标准。文章通过对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本科大学生进行师德情况调研,对学生视角下师德规范内容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师德规范建设的具体要求。本文为明确师德规范,加快推进师德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绝大部分教师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但也有个别教师在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同事、自我要求和对待教学科研等方面还存在与师德要求不一致的问题,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来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学校方面,要尊重关爱教师、为教师减负、制定并执行师德规范和与师德相关的规章制度、把好新入职教师的师德关、开展师德教育、加强师德督导、完善师德考核、查处师德失范者;教师方面,要提升自身的师德认知,通过师德思辨、师德体验、师德践行等途径提升自身师德水平。  相似文献   

13.
教师要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师德,除了认真学习师德规范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把师德规范内化为师德行为。我在师德践行中的感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在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中,师德规范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情况下,师德规范就是外化的师德,而师德又是内化师德规范的一个结果。“师德=师德规范”这个命题是人们对教师职业道德与师德规范关系的夸张理解。这一夸张理解尽管有其明显的不合理性,如从内涵来看,师德规范只能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一部分、教师个人职业道德养成的一个方面。但另一方面,从师德建设的角度分析,这一等式也说明了师德规范对于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师德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近年来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在2008年9月1日联合颁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规范不是有强制性的法律,只是一个行业性的纪律,是倡导性的要求,但它具有自身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师德规范的真正落实,还需各方,特别是广大教师、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对教师师德行为的具体要求。为了了解教师师德现状,我们结合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入部分中小学校开展调查。调查以座谈形式进行,参加座谈的是中小学的一线教师。本文结合师德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田东良 《山东教育》2012,(17):14-15
2008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师德规范》),旨在规范中小学教师的行为习惯。它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一把标尺,同时也是中小学教师应该恪守的职业道德底线。《师德规范》虽然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但对于教育工作者能起到实实在在的内在约束力。教育工作者只要逾越这部《师德规范》,便是对教师职业的背叛,也是对教师人格的亵渎。换句话说,如果一个教师违反了《师德规范》,就是一个"师德"不合格的教师。那么,这个教师也就是不  相似文献   

18.
朱哲 《中国教师》2006,(12):16-18
我从教已近20个年头。做一名教师,是我大学毕业时自主自觉的选择,这种自主自觉的选择包含着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某种肯定的评价。我想作为一名教师,重中之重的是师德。首先,应当对师德有深入的认识。孙中山先生曾经用知行关系来总结人类的发展史,他说:人类早期时代是不知而行的时代,到了文明时代是行而后知的时代,到了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则是知而后行的时代。没有正确的理论便不会有正确的行动。我想在师德问题上亦不例外。在我看来,师德是职业道德之一种,属道德范畴。道德是什么?道德是处理或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规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  相似文献   

19.
曾翠芳 《文教资料》2010,(24):128-130
本文对我国师德规范三个文本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我国师德规范文本呈现出三方面的变化趋势:教师个人对规范的执行要求表述得更为具体;更重视教师个人与环境的关系;更着重于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四个有关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的文件,这些规范植根于当时的历史时代,着眼于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加强师德建设,对建设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自己在进行教师培训中的体会,试做简明的剖析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