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加强亲子教育,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从2010年开始,幼儿园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开展了“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近孩子,共度亲子时光”的亲子实践活动,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中华家教》2020,(5):4-5
疫情当前,家长们会感到恐惧、紧张。在这段时期内,对孩子健康卫生习惯的养成、劳动意识与能力培养、自我学习与自我管理、亲子关系调节、积极心理建设、关心天下情怀以及妈妈的心理疏导等方面的问题备受关注。愿我们能与孩子共度这段特殊的亲子时光,相互温暖。  相似文献   

3.
每个孩子犹如一部著作,随着生命的成长在渐渐地增加内容,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好像是细心地研读这部著作,读懂孩子的“爱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真实的内心需要和个性特点,从而在生活中打开沟通的渠道,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当然,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他没有明显倾向,你可以使用五种“爱语”向他表达你的爱心和关怀,当他慢慢长大时,你可以通过观察他的外在行为举止和生活习惯来初步判断他的特点。怎样读懂孩子的“爱语”?———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特征描述,判断你的孩子是属于哪种“爱语”的持有者。“肯定言词”的孩子1.他喜欢你…  相似文献   

4.
嵇珺 《家庭教育》2007,(4X):26-27
“妈妈,我想买那个咸蛋超人。”“爸爸,我走不动了,你快背背我。”……在我们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他们总会向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面对孩子的这些要求,家长应该“有求必应”:不是孩子说什么你都要满足他,而是当你的孩子提出要求时,你要对他的要求给予回应。回应孩子,不管你是否答应他的要求,让孩子感觉到,你是在关心他,爱着他的,并且,要积极地回应你的孩子,不要以敷衍塞责的态度去对待他。[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一、参与的引领美国科学教育家兰本达曾说过:“学习是在学习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卷入得深——他越是有动力——也就越能积极地和这一过程合作。”因此学生在语活动过程中,只有当他真正地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他才有学习的动力。正如皮亚杰说的“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语教师应在语活动课中充当参与的引领,学会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为儿童“自主参与”提供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什么都能干     
如果您的孩子已经摆出了一副“什么都能干”的架势,您就可以充分利用他的热情让他做些什么。虽然从表面上看,您自己做可能更容易一些,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对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做家务来学习如何与家庭成员密切合作。如何让孩子养成定期做家务的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孩子“什么都能干”的态度加一点儿助力,您可以对他说:“你长大了,我还真需要你帮忙做点儿事情呢!你觉得自己能干些什么?”不管是收拾餐桌还是喂狗,都能成为他的工作。而您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孩子知道,家里人就靠他把这个工作做好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  相似文献   

7.
“肯定言辞”是父母以真诚、认同、尊重和接纳的态度,通过语言向孩子表达出内心的爱、赞扬和肯定。你所使用的“肯定言词”可以是伴随轻微身体动作的口语表达,也可以是含蓄而充满爱意的书面表达,你的真诚会使孩子感到被爱、激励和振奋,他从中可以获得终身的自尊和自信。那么,在一天里,你需要如何运用“肯定言词”来与孩子沟通呢?你的态度“肯定言辞”需要你有真诚、认同、尊重、接纳的态度和爱的情感,发自内心地说出和写出对孩子肯定和赞扬的话语,并且抓住与孩子相处的每个时刻来表达,把这些态度和情感慢慢渗透到孩子的生命中,积…  相似文献   

8.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千万不要高高在上扮演“指导者”的角色。父母应该是“引导者”,和孩子互动。指导者,顾名思义,就是不断地给孩子下指令,要他做这做那,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标准行事,久而久之,孩子对父母肯定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引导者则以开放式的态度,聆听孩子的心声,体会孩子的需要,鼓励孩子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并且以平等的态度去思考孩子的想法,这样的亲子互动,才会更紧密、更温馨。父母有时候不妨和孩子互换角色,让孩子试着体会爸妈的感受。例如平常都是妈妈叫孩子起床,现在不妨让孩子叫妈妈起床,让孩子体验一下,赖床对妈妈造成的不便。在…  相似文献   

9.
江苏南通一位家长来信说:我儿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我发现他话越来越少,越来越难沟通。早上叫他好起床了,不要迟到。他回你一句“:烦不烦?”叫他抓紧时间好做作业了,他又说“:烦死了。”叫他快点洗漱,早点睡,他不耐烦地说“:谁不知道。”我真不明白,我没说错啊,怎么这样难沟通?答:家庭教育是建立在亲子沟通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与孩子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进行良好的沟通,是有效教育孩子的前提。以下建议供你参考。1.做孩子的朋友。放弃家长的权威,改变控制孩子的意愿。尽可能避免使用一些如“应该”“不要”等命令式的词语。尊重孩子,在态度上…  相似文献   

10.
上帝创造父亲时,他先做了一个很高的骨架,旁边一个天使说:“这算什么父亲啊?如果你把孩子们做得那么矮,为什么还要把父亲做得那样高呢?他不跪下的话就没法射弹珠,不弯腰就不能把孩子放到床上,不俯身就不能亲吻孩子。”上帝笑着说:“不错,他需要屈膝,保持谦逊的态度;而且如果我把他的身材做得像孩子一样,谁还能让孩子仰视呢?”上帝做父亲的手时,把它做得大而有力,天使难过地摇摇头:“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吗?大手会很笨拙的,它们没办法摆弄和固定尿布的别针,不能解开小纽扣或是取下绑在马尾巴上的橡皮筋。”上帝微笑着说:“我知道,但是它们大得足…  相似文献   

11.
做父母的,纵然养子不求回报,也有必要在与孩子共处的那些时光里,时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深爱,提醒孩子一定要对父母好。父母与孩子共处的时间很多,很方便在生活细节里,有意地强化亲子关系。在给孩子新衣、新书、新玩具的时候,告诉他:这是爸妈赚钱买的,爸妈爱你,所以努力地工作,赚来钱给你买。赚钱是很辛苦的,可是,爸妈愿意为了你付出辛苦。这是爸妈对你的爱,你要珍惜哟。晚上睡觉前,和孩子互道晚安的时候,告诉孩子:早上,妈妈和你一样不愿起床,可是妈妈一定会早早地起来给你做早餐。因为妈妈爱你,关心你,你知道吗?你应该对妈妈好哟。  相似文献   

12.
问:育儿书上说孩子要多抱才会有安全感、亲子关系才亲密,所以儿子虽已会走了,出门时我还时常抱着。可现在他3岁多了还经常吵着要抱,18公斤的重量实在令我吃不消,怎样做他才肯自己走路呢?答:小婴儿的确需要通过“抱”来获得安全、舒适与满足。但你忽略了不同年龄孩子对抱有不同的需求。1岁前“抱”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能帮助孩子移动身体、扩展生活的空间。父母抱着孩子到处走动,在点点滴滴的生活步调中,让孩子展开探索与学习。可一旦孩子身体发育到一定程度,能爬能走,对行动开始有主控权时,父母就不该忽略孩子的需要,如:为了怕孩子到处乱动…  相似文献   

13.
我们班搞的生成活动“鞋”,已经接近尾声了。在研究鞋的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展开了想像的翅膀,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我们把孩子的作品挂出去,让家长共同来分享孩子的快乐。面对孩子的作品,家长们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有一个孩子看见妈妈来接他时,像小鸟一样扑到妈妈怀里,拉着妈妈的手,走到自己的作品前,对妈妈说:“妈妈,这是我画的灯笼鞋……”没等孩子说完,这位妈妈就大声呵斥:“你这是画的什么乱七八糟的鞋,你看能穿吗?”这个孩子登时低下了头,满脸的不高兴。而另一个孩子情况就不一样了,他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地…  相似文献   

14.
文摘     
1.显示你无条件付出的爱,即使孩子做了错事,你只能责怪他的错误言行,同时要让孩子知道,你仍是爱他的。 2.表达自己的愤怒要恰当,不可说“蠢才”、“废物”之类的话。  相似文献   

15.
余静蓉 《师道》2005,(4):42-42
近日看到一则故事:一天深夜,一个物理学家,看到实验室的灯还亮着,走进去一看,是他的学生在做实验。物理学家问:“你晚上干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我在做实验。”又问:“白天你在于什么?”答:“我白天也在做实验。”物理学家勃然大怒:“我问你,一天到晚做实验,你什么时候用来思考?”  相似文献   

16.
郑黎丽 《山东教育》2004,(23):56-57
一次美术活动,张标小朋友的纸画脏了,他对周围的孩子说,我想把纸洗干净再画,雯雯附和着,画布能洗画纸也能洗,欣悦却说,不能洗,纸会烂……听着孩子们的讨论,我想:既然孩子对”洗纸”有这么多疑问,我们何不走进童心世界,抓住孩子自发生成的问题.组织一次科学探索活动.让孩子的奇思妙想,在与材料交互作用中明达,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自己发现答案.自己整理经验,自主获得发展.使他们的学习更为主动积极,培养好学.探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融洽的亲子关系中,父母与孩子能坦诚地交流思想和情感,孩子能感知到充满爱和关怀的家庭氛围,更易在儿童早期形成安全型依恋、获得信任感,并在青少年时期发展恰当的自我概念,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成年后对社会的态度也就更为积极,更易形成积极健全的人格。而教养方式的选择影响着亲子关系的质量,“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这句话,为父母们选择合适的教养方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和行动方向,促使父母理解且有效地实现家庭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当你为孩子的学习付出了那么多心血,孩子的成绩仍然一塌糊涂时;当心智成熟的你却被孩子的谎话蒙得团团转时;当你斥责了孩子后,孩子却以离家出走甚至以死相威胁时;当你爱心满满,孩子却把你视作“阶级敌人”时……你可能困惑、焦虑、无奈,甚至愤怒。该怎么办?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你和孩子的共同成长才能做得到。看看下面两个小故事吧,它或许会给我们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走进课堂,就走进了一个早已预设好的、可能是外在于他们的“书本世界”,而当这个“书本世界”同他的“经验世界”没有很好的沟通和联系的时候,他就无法理解这个“书本世界”里的最精要的东西——关于客观世界的本质的、规律性的知识,以及典型的、最富有魅力的表现形式.就好像截断了他拓展精神生活需要注入的  相似文献   

20.
愿望     
石晟是个很贪玩的孩子。这段时间,他的贪玩“变本加厉”:每节课总要在铃响几分钟后进教室!任课老师向我“告状”,说他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我有些无可奈何,不知苦口婆心的跟他谈了多少次话,可他总是我行我素,有什么办法?更让我不安的是,他开始排斥我。晚上,我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时,有一段话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你讲的话发生共鸣,你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是啊,我走进过石晟的心灵世界吗?我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