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现代被子植物的花粉类型绝大部分可以归入两大形态系列——连续式系列和短轴式系列。这两 个系列从原始到进化的诸多花粉类型不仅存在于现代植物中,而且地层中的化石花粉也揭示出类似的演化趋向。  本文着重讨论了与这些形态系列关系较为密切的一些植物类群,以及它们在系统发育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从达尔文时代以来.生物学家一直为兰花和它们的授粉者之间的亲密关系着迷。这种关系之久远从本期封面所示化石就可见一斑。化石中是一只无刺的工蜂,带着兰花的一个花粉块.保存在距今1500万至2000万年前的琥珀中,是在多米尼加共和国发现的。这个花粉块是雄性生殖结构.在授粉期间作为一个结构单位被转移.带有一团花粉颗粒。该发现让人吃惊之处是.它是第一个明确来自兰科的化石。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我国忍冬科54个样品,包括12属31种植物的花粉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 描述了本科各属主要代表种的花粉形态特征;  及不同种的花粉类型,为化石花粉鉴定提供参考资料, 同时根据花粉的形状、大小、萌发孔及外壁雕纹的异同,讨论本科及科以下分类群的位置和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古生物化石资源既是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也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宁夏境内地层发育较全,地层剖面完整,含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但对三叠纪化石资源的调查、研究较少,以致三叠纪化石资源状况不明,标本稀缺,开发利用相对滞后。宁夏贺兰山大风沟三叠纪地层出露较好,含介形虫、双壳类及植物化石,本次工作对该地区三叠纪化石资源进行实地调查,查清其化石种类、层位、埋藏状态、保护现状等,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5.
日本福井县立大学恐龙学研究所日前宣布,在该县白垩纪前期(约1.2亿年前)地层出土的蛋壳化石是一种鸟类蛋壳化石,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鸟类蛋壳化石。  相似文献   

6.
新闻     
《科学中国人》2007,(10):80-81
科学家解开兰花身世之谜兰科植物是种类最丰富的花卉植物,但是关于它的起源一直没有搞清。美国科学家近日在对一个含有兰花花粉化石的蜜蜂琥珀进行研究时发现,兰科植物起源于大约8000万年前的共同祖先。美国哈佛大学的SantiagoRamírez和同事通过分析确认了这只蜜蜂携带的正是兰花花粉化石,并根据这种花粉的结构,将其归进了斑叶兰亚族。经过测定,这块琥珀的年龄为1500万~2000万年。假设兰花的进化速率相对稳定,那么可以推测兰科植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我国栎属Quercus 30多种花粉进行比较深入的研  究,试图通过花粉形态的研究为栎属的植物分类和化石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1963年6月中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派出一个野外工作队到陕西蓝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考察的目的,是寻找化石,考察该地区新生代时期地层的一些问题,以便建立新生代地层的标准剖面。新生代是地球历史的最近阶段,从距今六、七千万年直到现代,在地球各个角落里几乎都堆积了各种不同性质的新生代岩层,例如松散的沙、礫石以及胶结的沙岩、礫岩等。水利工程、电站、工厂等都要在新生代的堆积物上建造起来,因此,需要了解这些地层的历史和性质,而埋在不同地层的化石,能帮助人们弄清地球的发展历史。出发之前,所的党组织负责同志嘱咐大家,出去工作,要依靠当地党政部门,多向群众了解情况,要团结互助,发挥集体智慧,并勉励大家多动脑筋,想  相似文献   

9.
古生物化石是指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包括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化石及其遗迹化石。它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等的科学依据。古生物化石不同于文物.  相似文献   

10.
由沈阳师范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德国波恩大学组成的课题组在我国内蒙古宁城道虎沟,距今约1.65亿年的中侏罗世地层中,首次发现迄今最原始的带毛发哺乳动物——"哺乳形巨齿兽"化石。新发现的"巨齿兽"体长约30厘米,体重估计约250克。与以往哺乳动物化石不同,"巨齿兽"完整保存了90%以上的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郝诒纯撰写的《微体古生物学及其应用》一文,介绍了古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微体古生物学。这门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形体微小的,一般是毫米或微米数量级的微体化石或超微体化石。对这类化石需要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微体古生物的研究价值在于根据微体化石在地层中纵向和横向分布规律,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根据这些化石可对古生态,古地理、古气候进行再造;并对有用矿产,特别是油、气和多种沉积矿产进行预测及普查勘探,等等。  相似文献   

12.
宁夏同心丁家二沟作为中国新近系古生物化石的一个重要产地,近年来引发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强烈关注,其出产的哺乳动物化石种类繁多,研究意义重大。化石区发育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始新统寺口子组、渐新统清水营组、中新统彰恩堡组、中新统干河沟组。化石赋存地层主要是中新统彰恩堡组。产出的化石为以Alloptox gobiensi(戈壁跳兔)、Pliopithecus zhangxiang(占祥上猿)、Tongxinictis primordialis(原始同心鼬鬣狗)、Kubanochoerus lantianensis(蓝田库班猪)和Bunolistriodon intermedius(中间丘型利齿猪)等哺乳动物化石为主。  相似文献   

13.
地层层序的确立是指将工区内完钻井钻遇的地层按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有序地排列起来。确定地层层序的方法主要依据古生物化石组合资料和同位素鉴定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同时参考区域地质统层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王成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牙形刺学科带头人.牙形刺是一类已灭绝的海生牙形动物头部的骨骼化石,体型很小,一般只有约1毫米,最大的也不过7毫米,但形态却较复杂.牙形刺存在于寒武纪到三叠纪的海相地层中,延续了3亿4千万年,是地层划分和对比的主导化石门类.牙形刺是非常有用的化石,它可用于确定地层并对各地层的层序关系加以对比鉴别,在界线层型、地质填图、找矿和大地构造研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3):350-350
羽毛的起源和演化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难点问题。近年来在我国中生代中晚期形成的地层中发现的带羽毛恐龙化石为研究羽毛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提供了大量信息,相关研究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关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徐星研究员、山东大宇自然博物馆郑晓廷馆长和地科院地质所尤海鲁研究员等.观察和分析了保存于不同种类的恐龙和早期鸟类化石标本上的羽毛形态,  相似文献   

16.
我国鸟类化石研究起步较晚,而中生代鸟类化石的研究仅开始于本世纪80年代。甘肃鸟(Gansus,Hou and Liu,1984)的发现和研究标志着这一研究领域的开端。自80年代末以来,在中国科学院特别支持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我国辽宁朝阳地区陆续发现了大量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鸟类化石和羽毛化石。另外,在内蒙古、河北的相近地层中又发现了更多的鸟类骨骼化石。并且,在山东、宁夏等地区也发现了中生代鸟类羽毛化石。  相似文献   

17.
科学的历史     
化石的研究涉及到两大类不同的学科,即地质学和生物学。在地质学中,通过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气候、古地理、古生态环境,还能对地层层序进行时间上的定位;在生物学中,古生物学是类群生物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研究,对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分类系统等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按照化石的形态,人类进化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前两个阶段的化石在中国迄今还没有发现,中国只有直立人和智人的化石。 我国的直立人化石地点已经发现了十几处,最早的是在云南元谋,只发现了两颗门牙。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埋藏化石的地层的距今年代,大约170万年,近年用另一种叫做  相似文献   

19.
何青芳 《内江科技》2011,32(3):130+6-130,6
山东沾化凹陷沙河街组地层介形类化石组合在纵向上发育完整,横向上分布较稳定,属种类型较丰富,个体数量多,但不及东营凹陷的化石丰富。本文将百余口井的介形类化石分析数据进行总结,提出了沙河街组四段至一段各层位的介形类典型化石组合,为以后的地质勘探研究提供可靠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古生物化石资源既是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也是珍贵的自然资源。贺兰山苏峪口五道淌剖面是宁夏寒武纪最具代表性的剖面之一,其地层出露全,层序清楚,化石含量丰富,许多化石是生物地层学的建带化石,对我区地层学研究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对本区寒武纪无脊椎动物化石的生物特征及、产出特征进行了详细工作,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