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近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科学依据,也是教育事业实施的基本准则。《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的住宿需求,并将农村寄宿学校列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实施的重大项目。在《纲要》实施的过程中,有很多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多困境和不足。进一步优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应准确界定“留守儿童的年龄范畴”;科学分配教师的教育任务;确保监护人承担的教育责任;保障政府的经费支撑;落实政府的监管机制。切实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良性建设,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开始引起关注。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大、生活与教育条件差、教育资源匮乏,将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纳入到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之中意义重大。政府要做到目标明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政府主导职能,坚持公益为本;均衡发展,逐步推进,构建起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指示,在城乡统筹背景下,通过对重庆南川、黔江、沙坪坝三辖区的个案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阶段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根据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政府要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制度,强化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模式,树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舆论风尚;强化城市政府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管理的“公共性”意识;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促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从“出口”方面减少农村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指示,在城乡统筹背景下,通过对重庆南川、黔江、沙坪坝三辖区的个案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阶段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根据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政府要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制度,强化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模式,树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舆论风尚;强化城市政府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管理的公共性意识;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促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从出口方面减少农村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5.
《四川纲要》在第二部分发展任务中提出要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其中就留守儿童问题,提出: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在八九十重大项目中,对怎样建设和加强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标准。2010年12月29日的《四川日报》中说:再比如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符合四川劳务输出大省的实际和需要。四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留守学生’有280余万人,这项工程着力为农村留守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6.
苏华 《中国教师》2008,(7):9-11
<正>据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实施情况显示,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约1.5亿,18岁以下留守在农村的儿童已达2000万,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已高达18%至22%。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发展成才,  相似文献   

7.
了解农村中心小学校五、六年级学生的发展状况,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对照研究,进一步讨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识水平、学习习惯与技能、情绪和社会交往.采用自编问卷、《认识自己问卷》、《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自我测查表》、《儿童孤独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对农村中心小学校五、六级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认识自己、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儿童孤独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及课程成绩的差异性比较上,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结论是影响留守儿童适应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儿童的主观感受.  相似文献   

8.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国民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留守儿童是儿童中的特殊群体,由于长时间的亲子分离,临时监护人的关爱和监护力度欠缺,学校、社区提供的资源和保护力度有限等因素,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本研究回顾总结了现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相关研究,以期进一步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更好地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新华 《今日教育》2011,(Z1):46-48
"孤独不是我的天然烙印,无安全感更不是与生俱来。我们坐在同样的教室里,仰望同一片蓝天。但我身上深深镌刻下的时代标签——留守儿童,有更多难为‘外人’道的辛酸。"留守儿童,这一深刻而艰难的时代新命题,正由这些理应拥有无任何缺失与遗憾的纯真童年的孩子们来出具。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由来已久,因其涉及到数千万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国家民族的未来而备受关注。2010年6月25日,中共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将"培养照顾好130万农村留守儿童"列为十大民生工作之一。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农村寄宿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重庆市在探索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绩,涌现出石柱县"4+1"农村留守儿童培养模式等不少创造性的经验。本期推出垫江县和铜梁县的典型经验,以期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启示和借鉴;同时特邀两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知名学者撰文,为留守儿童教育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0.
<正>2009年,自安徽省委、省政府颁布《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皖发〔2009〕32号)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纳入民生工程以后,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民生办〔2010〕1号)、《安徽省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皖教基〔2010〕6号)、《安徽省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考核办法》和《安徽省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考核指标体系》等一系列文件,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都把"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民生工程来抓。通过三年的努力,全省各地农村学校都相继建立了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研究通过对留守儿童大省颁布的 《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 进行文本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的有效监护体系、救助保护机制、工作保障措施三个方面是各省关爱保护政策的着力点,呈现出政策目标一致性、政策内容地方性和政策实施主体多元性的特征,同时也存在着剥夺监护人资格的配套措施不完善等共性问题.基于当前各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完善监护人资格剥夺的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问责办法;以立法形式倡导建立和谐的家庭婚姻关系;制定实施农村社会组织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第三方督查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区每年约有3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留下近7万农村留守儿童,其教育和管理尤其是家庭教育已成为我区农村发展突出的社会问题。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江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江津委办[2007]55号)和《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江津府发[2008]110号)文件。近年来,江津区教委关工委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江津区关工委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13.
不同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以及自编的《人口学变量及社会支持调查问卷》为工具,对528名农村儿童(其中留守儿童268名)进行调查。结果:当留守儿童遇到困难和麻烦时,朋友、父母亲是其寻求安慰和帮助的首选;随着朋友数量的增多,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遇到困难时主动倾诉和寻求帮助的留守儿童,其心理健康水平更高。结论:采取积极主动的应付方式,能更好地获得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急剧增加,不能随父母一起生活的农村留守儿童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3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农村留守学生数量超过6000万。由于他们长期缺乏有效的监护和与父母的沟通,极易出现心理问题。他们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孤独、焦虑、缺乏安全感;其次是自卑、怨恨、悲痛等不良心理;再次是长期有效家教的缺乏,个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有关留守儿童道德缺失或扭曲所带来的留守儿童侵害他人或遭人侵害事件日趋增多。全国妇联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面对如此庞大的留守儿童,如何给他们提供良好道德情感发展的内在与外在力量是亟需我们解决的问题。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积极正面的道德情感可以让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我认识、自我保护能力,加强社会适应能力。我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论及学前教育发展目标时,不仅有逐年提高毛入园率的具体指标,而且明确指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着力保障留守儿童入园,支持贫困地区农村发展学前教育。这样的政策利好让我们感到,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幼儿教育的春天即将来临,真的令人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17.
亲子分离对留守儿童安全感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亲子分离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影响.方法:采用S-I问卷对初中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安全感进行测试.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差异显著,与父母分离时的年龄越小,分离时间越长,一年内相处时间越少,孩子不安全感倾向的可能性则越大;隔代教养和独立生活的留守儿童安全感显著好于寄养儿童.结论:亲子分离后,亲子相处时间和替代养育方式显著影响着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广西教育》2013,(16):8-8
问:《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何时施行?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应该承担哪些职责?答:《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自2013年1月30日起施行。《意见》明确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基本原则,对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职责进行了定位:(1)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政府应把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逐渐增多。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关心,再加上小学教育的教学缺陷,导致很多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因为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外地务工,管教儿童的时间和精力很少,因而教育儿童的重任就落在了学校的肩上,学校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学好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向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塑造农村留守儿童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心小学校五、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对照研究,讨论其自尊、情绪、社会交往差异。方法:采用《自尊量表》、《儿童孤独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自尊、儿童孤独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