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自然实验法,以武术技能和情感指标为效标,对小学的武术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功能的整合等方面进行操作性研究。小学生对武术课程的掌握水平和情感接受程度,与学校的各种教育目标有很好的契合,拓展了学校的教育职能,丰富了校园文化,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武术课程可以作为整合学校教育特色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朱施成 《考试周刊》2009,(19):143-143
本文以学校武术教学为对象,探讨了武术教学中程序化教学的方法,提出了加强武德教育、重新排列组合动作进行程序化教学、串连成套路组合动作进行程序化教学、连接成全套动作进行程序化教学等武术程序化教学方法,并指出了武术程式化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3.
学校是武术传承与弘扬的重要场所,我们要不断探索学校武术教学设计艺术:科学定位学校武术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学校武术教学内容,优化武术教学基本内容设计,处理好教学内容层次设计,不断探求、丰富武术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设计,全面提升学生运动素质与身心素质,为弘扬中华武术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早在1916年,武术就已经进入学校,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武术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变化、推广,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于2005年对学校武术教育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促进了武术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商丘市中小学武术课程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仝伟 《华章》2010,(36)
加强学校武术文化教育,提高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振奋民族精神已成为当前我国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命题.而武术文化素养教育的提出,是对实现这一命题的人文关怀,是对学校武术文化教育中"内化"问题的现实关切.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武术文化素养教育为切入点,依托高校武术教学实际,分别从武术文化知识结构、武术文化意识、武术运动技能、武德、武术审美五个方面探讨我国高校武术教学应如何加强大学生武术文化素养教育,以期提高学生的武术文化素养,使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能够真正渗透到高校武术教学过程,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6.
以新化县3所中小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梅山武术在学校教育传承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习武意向浓厚,但对梅山武术知识面狭窄,理解肤浅,学校领导对梅山武术教育的重视不够,缺乏对梅山武术本身作用和价值的认识;缺乏梅山武术教学的师资队伍,缺乏适合学校教学的武术教材,学校武术开课率低,教学内容开设不合理,当地政府对梅山武术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建议:充分挖掘当地传统武术的精华和加强对后备师资的培养,传承本土民间武术。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建设和完善基层监督体制,保证梅山武术学校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当地高校对梅山地区中小学的师资补充与交流,加强对老拳师梅山武术继承与发扬,实现其本土特色武术的传承与梅山武术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仝伟 《考试周刊》2011,(69):134-135
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人类所向往和憧憬的一种美好生活状态。和谐社会的构建呼唤和谐的教育。本文以和谐教育为视角,通过对学校武术教学诸要素之间关系的剖析,努力创设和谐教学氛围,彰显我国学校武术教学的和谐魅力,以为学校武术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关于教育技术艺术化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技术是现代传播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其应用的最高境界是艺术化。只有实现了艺术化 ,教育技术的功用才能发挥到极致。因此 ,教育技术的艺术化是教育技术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艺术化的理念出发 ,我们可以在教育教学环境的创设、传播制品的开发与应用、教育技术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进行重新认识和设计 ,制定教育技术的运行策略 ,为实现教育教学的艺术化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担负着武术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工作,武术普修课的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到未来体育教师对武术教学能力,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提出建议,为我国学校武术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担负着武术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工作,武术普修课的教材教法直接影响到未来体育教师对武术教学能力,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方法如何优化提出思路,为我国学校武术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武术健身操自2010年9月1日起在全国普通中小学校(含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推广实施。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武术教育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将从武术操进入校园的原因以及武术操的特点、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师资培训等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等方法,简述武术进入学校的历史基础和教学现状,分析当今体育全球化使国内武术教育受到冲击,武术的传承受到影响,指出奥运会后对我国各级学校学生武术教育要落到实处,形式上要从小学到大学建立系统的授课体系,内容上把武术作为体育和文化在学校开展,推进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武术将来完全走上国际化夯实群众基础。为学校的武术教育提出一些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时代赋予高校体育教师更高的要求。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体育教师在把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健康第一为中心,终身武术为目标的教学理念,由技能型武术教学向休闲武术观念转变,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体育,发挥一体化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也将是影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部分.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武术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传统项目,对学生了解、掌握武术的发展和运动,作为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手段,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湖北省高职院校武术开展情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调查,提出适应高职院校武术教学特点的对策,以促进我省高职院校的武术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访谈、个案、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鞍山市普通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鞍山市中小学校开设武术课程的学校较少,不足调查对象的20%,低开课率制约了武术的普及与发展;武术师资匮乏,导致学校武术教学水平不高;学校武术教学内容趣味性、教育性差,忽视了礼仪文化与武术精神培育,既没有突出武术的本质特征,也没体现武术的当代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55):136-137
优秀的中华武术文化需要传承,而学校体育则是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业选修课(后文简称"武术专项课")培养的是未来的中小学武术教师,因此对其教学现状的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为例,对其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项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得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专项课能正常开设且教学有序,但在多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通过对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薄弱初中存在着体育课时不足、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无法保证,体育师资不足、结构不合理,场地器材不足、缺损严重等问题。而武术特色可以做到学校教育诉求最大化。武术特色教育将逐步改变人们对学校体育的陈旧认识,推动学校的教育投入和教师的教学提升,以武术特色加强农村薄弱初中的学校体育工作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体育教师武术教学能力是推动学校武术教学发展的重要指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20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的培养目标、技术内容、课时保障、师生对中小学武术教学的认知程度、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兴趣投入、考核标准、教育效果等八个方面进行调研.研究发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设置方案缺失武德教育、内容设置与中小学教学脱节、课时保障不到位、教师对中小学武术认知程度偏低等.对此建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要聚焦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加强与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的衔接;增加学习课时保障,提升师生对中小学武术教学的认知;丰富学生学习方式,发挥小群体教学和以评促教的作用;课程设计指向教学效果提升,促进学生武术教学能力持续性进阶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学校武术教育的价值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鸣 《襄樊学院学报》2006,27(5):114-117
中华武术是中国历史上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与社会价值,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文章从文化教育、强身健体、审美和娱乐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对学校武术教育的价值功能进行了探讨,旨在进一步弘扬武术文化,不断开发武术的价值功能,更好地将武术的价值功能寓于实践教学之中,提高学校武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民族传统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武术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思维、实践的表现机会,在武术教学中本着"谈、看、识、教、练"这一主线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