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音响是音乐的形式。音乐音响具有非自然性、非语义性。音乐音响有其独立的美学价值。音乐形式的审美性体现在音乐的基本要素的形式美和音乐基本组织的形式美上。音乐审美首先是音乐形式的审美。  相似文献   

2.
你见过会走路的音响吗?你玩过可预设运动时间的音乐播放器吗?如今,就连Sony最新Walkman NW-S200系列都誓要走出一条运动路线。数码世代就是这般令人啧啧称奇!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和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艺术形式。婴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天生本能的反应。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表情愉快。音乐在时间中流动、运动的形态,不断地产生着新的变化,其音响对感官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特别是音乐的节奏。间接地影响到血液循环、呼吸甚至内分泌。和人的心理更有着密切关系。让幼儿体验快乐,  相似文献   

4.
音乐的审美特性简论赵富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审美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客观世界中存在着丰富多采的音响,但并不是一切音响都能组成音乐,音乐中使用的音响具有某种选择性和概括性。音乐又是一种听觉艺术、时间艺术,音...  相似文献   

5.
音乐音响随时间的流动而展现,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往往只能用一些笼统的词语来形容。图形谱的使用变抽象为具体,把音乐形象表达得恰到好处,不仅提高了音乐记忆,还强化了音乐审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音乐课堂中的多元文化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考试周刊》2008,(53):221-221
音乐是一门声音艺术,它能通过音响的运动,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音乐的教育功能是通过乐曲所表现的情感和情绪感染听者而实现的,音乐着重于形式美,强调以音乐自身的运动去展示情感起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音乐符号行为链条中,乐谱文本的存在方式和符号方式具有音响文本所不具备的文本特性,它的书面性、凝固性、可视性、语义性(标题的、术语的)无论在历时维度的能指-所指中以及在共时维度的互文意义生成中,还是在心灵-身体-音响运动样式的转换以及在作曲家、演奏家、听众的心灵-精神对话中,都起着独特、重要的符号中介作用。对乐谱文本特性及其中介作用的探讨,将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符号系统的构成及其行为链条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管窥传统和声理论中协和性原则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和声理论中协和性原则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很少有人就此问题做专门的论述。本从和声学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入手,分析论证了多声部音乐中协和性原则确立的基础,以及其在西方音乐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所起的主导性作用。这一主导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当它进入到和声语言相当复杂和丰富的21世纪时,已无法用协和性的一般化概念来概括,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较为宽泛的概念——音响紧张度来表述。这种对声音状态的描述,是以音乐语汇中的音响是否能够表达作品的内涵与思想为准则。  相似文献   

9.
在钢琴音乐教学中,应当注重敲击性音响的力度表现,因为它常以力度的变化来演奏,而节奏与力度是并行同论的。力度的表现是附着在其他诸多音乐表现元素中,最能反映音乐性格的变化,可以直接被人们感受到。通过对作曲家们谱例的分析,阐述了钢琴作品多元化的音响风格,并归纳了钢琴敲击性音响力度的不同的具体表现层次。这对钢琴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是流动的音响,它瞬息万变,呈现出非语义性、非视觉性的特征,由此决定了音乐不能直接传达视觉与语言信息。但由于联觉的中介作用,使人们在欣赏《月光》时引起听觉之外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者钱仁康先生曾说过:音乐可以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音响的色调变化。在运动中表现感情的变化发展,这是任何语言艺术所不能企及的。音乐对我们的情感的触发是直接的,语言代替不了学生对音乐直接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教师过多的讲解不但不利于学生对音乐直接性把握。反而会阻碍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音乐欣赏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新修订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由此可见,音乐实践活动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节奏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的灵魂。但教师单纯地讲解音符时值和名称时,往往注重其抽象性,将要表示的音响、运动和情感割裂开来。这时,我们灌输着技巧、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小说具有音乐美,具体表现为作家对音响美、节奏美和旋律美的追求。鲁迅的个性和悲剧人格,艺术地投射到他的创作中,使他小说中的音乐美呈现出一种独特性,即音响的怪诞性和旋律的不和谐性。鲁迅小说的音乐美,是他的小说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由音乐中各种对立因素矛盾运动而形成的听觉艺术。这种矛盾运动的最终目的是达到音乐艺术美的境界。在音乐艺术美中,平衡是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既是人的生理需要,也是音乐欣赏的总体要求。即使是从现代派音乐那光怪陆离的节奏和音响中也不难找出许多平衡的因素,仅是比重大小的问题。电声乐队  相似文献   

15.
节奏,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它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的组织形态。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生命。旋律离不开节奏,节奏却可以单独存在,一切音乐情绪都是以一定的节奏运动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6.
他律是指音乐的音响本身不能包容的,是通过音响提供给听众的内容,不能从音响中直接感受到而是听众通过联想或想象获得的内容。文章提出了《侏儒舞》这部经典钢琴作品中部分具有音乐内容的片段,这个内容属于他律性的范畴,并且听众通过想象在脑海里可以描绘出不同的场景。  相似文献   

17.
张军 《教学与管理》2006,(10):105-106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通过音响在时间中的延续来传递给每一位受众的,我们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也好,音响的艺术也好,都决定了它只有靠更多的倾听来充分地感受,所以,怎么强调听觉对音乐学习、表演及创作等的作用,都是不过分的。因此我更愿意说这样一句话——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教育的舞台上,音乐欣赏的角色地位越发显得重要了。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一种有特定思想内容的音响形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生活的审美性的主观反映。简言之,音乐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篮球作为体育运动中一项具有独特魅力的体育活动,在训练的过程中,播放音乐进行辅助训练,能够有效地调动运动员的激情,提高运动训练的效果。本文就音乐在篮球训练和比赛中的作用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第一个方面是,音乐在体育中的作用以及广泛应用;第二个是,音乐在篮球教学训练中的作用;第三个是,音乐在篮球比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音乐符号与言语声态之间存在着某种抽象关系。音乐符号,在某种程度上是在言的感叹、诗的嗟叹、歌的咏唱的基础上逐渐抽象独立出来的。音响符号的“非语义性”、“非人声性”,以及形式的上高度理性化、明晰化,内容上的高度感性化、模糊化的特征,反映了音乐音响符号与言语声态符号剥离后呈现出的高度纯化的符号特性。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诸多文化现象之一,被称为音响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表现的艺术和情感的艺术。这些艺术的特性赋予了音乐审美教育的愉悦性、表现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终身性等特点,现时也形成了有别于其它艺术门类的审美能力培养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