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提高教学实效,必须对传统教学的内容、方法进行改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理清了思路,取得了一定经验。一是改革教学内容,不抱泥于法条的注释,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应用性教学环节;三是改革考试方法,以考试为导向,引导学生注重实践和运用。一、“法律基础”课的特点及其传统教学存在的缺陷“法律基础”课是高校开设的一门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为主要任务的思想品德课程,是关于法学基本理论和部门法基础知识的应用性课程,它具有显著的实践性特点。因此,“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现行小学课程体系中,思想品德课是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出现的。设置这一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它,对小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小学生从小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从目前情况来看,这门课程既有正式的教材,又配有专门从事这门课教学的教师。从现行小学教育目的所包含的内容及课程大纲对这门课的功能定位看,这门课的地位与作用显然是相当重要的。但事实上,作为一名实际从事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师。我感到这门课上起来颇为不易。相  相似文献   

3.
思品课是比较系统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它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把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基本知识灌输给学生,为他们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奠定基础。这正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总目的,因此,教学时既要“高  相似文献   

4.
《法律基础》课程性质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法律基础》课程性质定位问题《法律基础》课有清楚、明确的性质定位 ,作为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法律基础》课的开设旨在向大学生传授基础法律知识 ,讲授法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引导大学生通过具体法律知识和法律条文条款 ,体验并内化法律所具有的公平、正义、秩序的真精神 ,以形成权利与义务、规则和规范、民主与法制、依法行事的法律意识。由此 ,《法律基础》课不是一门专门的法律知识课 ,而是一门德育课 ,是高校德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 ,在实际《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中 ,其课程性质存在被误读的现象 ,一些教师…  相似文献   

5.
今年秋季开学后,全国高校已对540万名2006级新生同时开始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支撑的,将道德与法律有机融为一体的,具有特定定位、特定内涵、特定任务的崭新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是以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为主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为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使这门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本刊特邀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题组首席专家召集人、中国人民大学罗国杰教授和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祖嘉合教授撰写了两篇有指导性的文章,现予发表,以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特别是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十个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使之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优秀课程,关键在教师。当然,还须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与体会,着重探讨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十个统一“。  相似文献   

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高校大一新生所要求开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它的教学目的很明确,就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门课程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要提高该课程实效性,必须改变教学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才能达到增强该课程教学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小学思品课,它有别于其它学科,它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的,是一门比较系统地向少年儿童以"五爱"为中心内容的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课程。但目前的思品课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宣部、教育部整合现有课程,把过去分设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合并为一门课程。道德和法律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两者都是社会行为规范,都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道德和法律共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把握这种内在的统一性,深入研究教材体系和内容,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阶段必修的一门综合性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作用,然而教师对思想品德教育不重视,错误理解教学理念,使思想品德教育效果难以提高。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活学活用;完善评价体系,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师范院校必修的专业课之一,它不仅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而且是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还是全国几千万教师的行动指南。然而《教育学》教材仍存在如下问题:(一)“教学后记”没有作为专题或固定的章节来阐述;(二)对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没有严格和明确的界定;(三)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还是“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没有明确表述;(四)启发性是教学原则?还是教学方法?或是教学指导思想?也未予肯定。  相似文献   

12.
李立明 《教师》2011,(33):94-94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以下简称思品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本文主要从教师教学魅力、情境化教学、实践活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等方面探究激发思品课学习动机的策略,让学生喜欢上思品课、力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化社会“慕课”背景下,教育高速迈向信息化是一种必然,有的高校已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进行了“慕课”+“翻转课堂”的尝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和现实能力受到了挑战,增强信息能力与形成和谐人格实现自我认同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展的两个维度,这体现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一种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进一步思考和认识 学校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具有很大的德育功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能发挥它的首要地位作用(德育功能),能否实现“三维”目标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从“彭宇案”到“小悦悦”事件,我们看到了一些人道德在滑坡,  相似文献   

15.
优化中师《教学技术基础》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的说,教学技术和教育技术是同义词,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语言的限制而有着不同的习惯说法。如英国和加拿大等国的习惯称“教育技术”,美国习惯称“教学技术”。在我国,它是由“电化教育”这门课程发展起来的。 80年代不少大专院校成立了“电教系”或“教育技术系”,许多师范院校开设了电化教育专业,中等师范学校对这门课的开设方式不统一。有的作为选修课,有的作为第二课堂。教材多由各省市编写,教育部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 1995年,国家教委下发 [1995]49号文件,将《电教基础》列为中师必修课,这次课程设置定性,体现了…  相似文献   

16.
“法律基础”课从其一开始设立就已经明确了它的性质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既不是一般知识课,也不是法律专业课。因此,“法律基础”课是一门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相配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旨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宪法和有关专门法的基本精神和规定,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因此,提高“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师范院校必修的专业课之一,它不仅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而且是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还是全国几千万教师的行动指南。然而《教育学》教材仍存在如下问题:(一)“教学后记”没有作为专题或固定的章节来阐述;(二)对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没有严格和明确的界定;(三)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还是“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没有明确表述;(四)启发性是教学原则?还是教学方法?或是教学指导思想?也未予肯定。  相似文献   

18.
《法律常识》是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门学科。但它的意义,并不是一开始就被同学们认识的。有的同学说:“不犯法,学法干啥?”也有的说:“长大了又不当法官,只要不做坏事就行了。”还有的感到法律只是枯燥的条条杠杠。总之,法律对这些同学来说是无关、无用、无味。这说明,不仅在中学开设《法律常识》课很有必要,而且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克服这些片面认识,才能提高他们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如何把学生中无关、无用、无味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即“05方案”将“98方案”中独立设置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该课程最早在2006年秋季开课,最早公开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最早实现开课前全员培训,最早录制“精彩一门课”全程教学示范片。从教材建设、教师培训、教法改革等方面回顾五年来的建设发展历程,对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状况的明显好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法律基础课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必修课,为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強法制观念,民主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新法律、法规不断颁布的新形势,如何用有限的学时充分发挥好这门课的德育功能,是需要法律课教师重新认识的问题。为此,我们对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 一、正确认识课程性质、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 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必修课。它通过讲授法律基础知识,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