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阐发,是各个文化流派共同关注的课题,现代新儒家对此也非常关心。活跃在港台的当代新儒家,以传统儒学的“内圣外王”为架构,把民主、科学精神纳入其中以求“返本开新”。牟宗三对此有独特的体认,他对重德精神与民主科学精神进行了诠释和阐发。  相似文献   

2.
学界关于道家文化对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贡献的论述似嫌不足。庄子的“逆之则败,顺之则成”的遵道贵和精神、“不以养伤身,不以利累形”的淡泊名利精神、“一而不傥”的人格独立精神、“应时而变”的创新精神、“物无贵贱”的平等精神、追求“心和”的宽容精神等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较大影响,道家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渊远流长.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儒家以“仁”为核心价值体系,但“孝”却被孔子推崇到很高的地位,认为“孝”是治国施政的基础.“孝”体现了儒家亲亲、尊尊、长长“仁爱”的基本精神,是“仁”的根本,中国几千年来以孝治国的历史也告诉我们,“孝”既是中国一切人际与社会关系得以形成的精神基础,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渊薮,对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如尼采点明“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西方哲学精神在前轴心期神话时代的渊源,“夸父精神”和“女娲精神”是中国哲学精神在前轴心期神话时代的渊源。夸父精神是一种阳刚进取的“非理性”精神,而女娲精神是一种阴柔包容的“理性”精神。这两种基本精神呈现为互补关系,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哲学的二元一体格局。经过轴心时期的理性转换,尤其是经过周易哲学的话语转换,它们成为了中华民族哲学精神的核心精神。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认为,优秀博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因而应当学习弘扬党和国家老一辈领导人的革命精神、“两弹-星”精神、伟大的抗洪精神、优良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光荣的“五四”精神等优秀的民族精神,为伟大的精神力量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6.
浅谈学习江泽民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江泽民同志认为,优秀博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因而应当学习和弘扬党和国家老一辈领导人的革命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伟大的抗洪精神、优良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光荣的“五四”精神等优秀的民族精神,变伟大的精神力量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心理、思维等精神要素的集中表达。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由“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两个元概念构成,是被中华民族成员广泛认同并遵循的精神特质。顺应时代改变,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不断扩大。习近平总书记以“四个伟大精神”将中华民族精神高度凝练,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基本形态。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通过导向、激励、凝聚和教化等功能推动中华民族逐渐走向“一体化”。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意蕴还体现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独特价值上,体现为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塑造共同体的独特性、凝聚共同体认同以及激励共同体发展四个方面。中华民族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显学”,它不仅成为封建统治思想的核心,而且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定势。《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作为一位封建时代的。士”,他的精神气质,心理状态与儒家文化精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之在《三国演义》创作中,塑造形象,评价人物,这部巨著问世以来,影响不衰,  相似文献   

9.
西方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精神的“沙漠化”,企望“回归”东方寻找新的伦理道德资源。在“东亚经济奇迹”中,儒家伦理产生了一种间接效应,而非因果关系。在儒家伦理和文化的精神依托上,不可能造就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奇迹和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业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是崇尚礼仪的民族。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儒、道、佛三家融合会通,相补相济,构成彼此共存共荣的文化格局,长期以来支配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如何根据现代社会的需求,对此加以创造性的阐发和利用,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的重要任务。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明礼诚信”教育呢?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鬼神观既是中国悠久的鬼神文化的产物,又是对传统鬼神观进行深刻变革的结果。孔子通过对鬼神的内涵及象征意义予以新的诠释,赋予鬼神以浓厚的人文色彩,从而把宗教意义上的鬼神转变到人文意义上来,并借助鬼神实现其政治主张和道德理想。孔子关于鬼神的独特见解,突显了化宗教文化为人文文化的启蒙精神。  相似文献   

12.
孔子"知命观"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知命、达命"贯通着国人的精神命脉。"知命"是儒家文化生命力强韧的内在表征;"达命"是儒家文化自强不息的外现追求。文章从儒家生命力的价值内核、生死观与知命的关系,及知命观对当代人"文化生态"的环保和修复方面做了进一步发掘和反思的维度。  相似文献   

13.
《史记》记载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来源与事迹,意在说明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彰显其尊周循礼的积极入世的精神。司马迁的史学观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先进思想,同时,司马迁有宣扬儒家主张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4.
中华武术与奥运文化相互交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和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武术道德崇尚和谐精神这一传统的中华哲学理论,以儒家仁爱为中心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有着很多共同点。东西方文化相互补充,相互影响,武术文化与奥运文化的相互融合,既可以增强世界各国之间的友谊,也可以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韩国重视学校德育,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把德育作为塑造民族灵魂的重要渠道。韩国的学校德育以弘扬民族精神为核心,深受中华儒家思想的影响,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文章对韩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希望能够给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发展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6.
汉民族向来较不倚重宗教信仰,不是借助一般的宗教信仰来解决精神问题。因此在今天为了改变我们粗糙的精神,让精神得到相对安顿而选择信教的方式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创造性地恢复、重建中国传统的、十分具有宗教那种能起到整合、提升民众精神作用的儒家之"礼",以此来改变今日国人愈益粗鄙化的生活与精神状态,进而提升我们的存在层次呢?本文试从中国儒家所推崇的"礼"这种"泛宗教性"生活传统来探讨"礼"的建设性。  相似文献   

17.
儒家的治世思想决定了其乐教思想的内容和特点:其一,音乐是士君子必备之修养,儒家仁政理想的体现便是人人懂得礼乐;其二,音乐不仅是娱乐,其本质更是政教,是"礼"的有力补充;其三,"物动心感"而生音乐,音乐是人伦善恶的"象德之音";其四,如同天地阴阳,音乐反映着宇宙的奥秘,渗透着人的灵魂与精神,它是天地万象"有序性"的象征。儒家这种"为人生"的乐教思想使得我国古典艺术在审美风格上,崇尚平和雅正、含蓄蕴藉的美感。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古代贤哲总结和发掘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产物。在这个总结和发掘的过程中,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孟子的贡献尤其重大,他所提倡的"与民同乐"的博爱大众精神、"舍生取义"的英勇献身精神、"反求诸己"的严于律己精神,以及"身死而不受"的以义制利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民族忧患精神、"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自强不息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的人格独立精神等,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秉承书院优良传统 重塑中国大学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大学目前出现了人文精神滑坡和文化品位下降,功利主义思想愈演愈烈,官本位倾向严重,以及知识分子缺少公共义务和道德责任等大学精神问题。检视中国古代教育与学术中心的书院,其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的教育理想,心忧天下、忠勇报国的爱国精神,务实、求是的治学态度,开放办学、兼容并蓄的办学风格等,至今仍是弥足珍贵的精神瑰宝。结合书院精神重塑中国大学精神,需要我们重识书院传统与精神,需要大学的大师学者起模范作用,更需要让师生具有教学自由的学问之道,使大学拥有管理自主的办学真谛,最终使知识分子的良心节操撑起中国大学精神这片蓝天。  相似文献   

20.
时中观是儒家中庸学说的重要内容,它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拘常规,不法常可,应时世之变而随时变通。时中观包涵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同时反映了儒家思想进取、变革的精神。在当今社会条件下,时中观仍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