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播剧是广播文艺节目中的一朵绚丽之花,是纯声音艺术作品。声音靠电波为传播媒介,是受众只能从听觉中才能感受到和欣赏到的艺术,被人们称为“看不见的戏剧”。广播剧有自己的技巧———声音语言。没有对广播剧声音特点的了解,不懂得这门语言艺术,搞好广播剧是不能想象的。为此我们需要对所从事的艺术有一个可能性的了解。广播剧还有一个其他戏剧门类都不具备的特点,那就是听众会通过剧中的声音不自觉地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视象,这就大大加强了广播剧所要表现的广度和深度。声音能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和空间,实实在…  相似文献   

2.
广播剧的发展繁荣,在于提高广播剧的剧本创作,剧本是一剧之本,适合任何戏剧艺术,广播剧也在其中。每一个戏剧品种都有自身的、独特的艺术规律,广播剧与其他戏剧艺术的区别是:它是生存在电波里的戏剧,用无形的声音在听众脑海里展开想像的翅膀,是靠听觉来展示它的艺术魅力。因而它肯定和  相似文献   

3.
徐晓慧 《中国广播》2004,(11):43-45
广播剧是广播独有的艺术形式。它综合了话剧艺术的戏剧性、电影艺术的灵活性、小说的文学性和音乐的抒情性,同时,它又能借助音响效果任意营造出所需要的空间感和环境感,而在选题上既要把握好社会影响和注重时效性,又要强化艺术感染力,因此,创作高质量的广播剧是一个电台政治敏感、艺术水准和技术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广播文艺中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一个门类,尤其  相似文献   

4.
浅谈广播剧导演如何慎重解析剧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诗畅 《新闻传播》2009,(9):120-120
广播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也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以文学和艺术的形式来表现生活的真实.以个性特色的声音来传达人物的情感和介绍剧情的发展。广措剧的导滇与电影、话剧、电视剧的导演一样,对剧目起着组织和指挥作用。广播剧的全部工作首先决定于剧本,但是,有了剧本并不等于就有了广播剧。当剧本被采用之后,写在纸上的平面文字只是一个半成品,导演要把平面的文字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将剧本的内容形象再现出来之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才算完成。剧本为一度创作,而导演艺术为二度创作。导演二度创作的第一步就是研究剧本,所以要事先做好剧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制约广播剧艺术创新的原因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受到电视及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广播自身空间受到了挑战,广播剧艺术也面临着生存困境,具体原因有三个方面. 其一,广播媒体为寻求自身生存空间,节目播出形式发生变化,以全天直播、低成本节目制作方式适应市场需求,达成赢利目的,使制作复杂带有艺术特色的各类传统广播文艺节目包括制作成本比较高的广播剧艺术陷入低谷,各家电台的广播剧制作部门纷纷解体.时至今日,我国的广播节目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制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对广播剧创作仍然回避,尤其对广播剧能否像电视剧那样在市场化传播模式下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高效作用产生怀疑,因此,广播剧艺术的发展依然处于缓慢状态.  相似文献   

6.
成功的艺术作品不仅要具有真、善、美的内容,而且也离不开尽可能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要获得艺术表现形式的尽可能完美,首先要做到的是对该门类艺术语言特点的牢固把握与灵活运用。这一点对于广播剧的创作,尤其不能忽视。如果说戏剧是一种由演员扮成角色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综合艺术,那么广播剧则是由“声音”表演故事情节的综合艺术。声音(包括语言、音乐、音响)是广播剧唯一的表现手段,观众也只能用耳朵这一种器官来欣赏广播剧,这是广播剧区别于其他戏剧的基本特点。正是由于受这种“音响语言”特性的限定,广播剧的编导者也必须…  相似文献   

7.
今天,广播剧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期。 在广播文艺发展史上,广播剧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第一个繁荣期,确实是一个影响广泛、深受喜爱的广播文艺门类。之后随着各种新的文艺方式兴起、文化选择的多元和文化生活的丰富,广播剧逐渐消沉了。  相似文献   

8.
易虹 《记者摇篮》2007,(6):41-41
广播剧是广播事业独有的艺术形式,而儿童广播剧是整个广播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社会对儿童成长教育的关注,儿童广播剧的制作越来越受到各地广播电台的重视。近年来,随着一些好的儿童广播剧的诞生,大家对儿童广播剧创作的艺术标准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新媒体的发展和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为背景,将广播剧的性质分为广播媒介属性和广播艺术属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坚持正确的现实主义创作方向,更新创作理念是广播剧振兴的现实基础;探索和创新广播剧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振兴广播剧的必由之路;而树立精品意识,是广播剧振兴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朱岑郁 《视听界》2013,(5):95-96
网络广播剧作为一个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络文学的兴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的广播剧艺术形式,其与传统广播剧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本文介绍了网络广播剧的起源与发展现状,以及其独有的制作流程,通过与传统广播剧对比,分析网络广播剧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戏曲广播剧是广播艺术形式之一,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在已经诞生的数百部戏曲广播剧中,有很多剧目,甚至是被公认为较优秀的剧目,仍然不具有鲜明的广播特点,而非常近似一部舞台剧的实况转播。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戏曲和戏曲广播剧的分析,来结识一下戏曲广播剧这个广播艺术中新的艺术样式。  相似文献   

12.
广播剧是适应电台广播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采用戏剧艺术的创作手法,塑造人物,构建情节,演绎主题思想,并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来加强气氛和审美情趣。近年来。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剧也在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力求与时俱进,寻求新的突破。我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广播剧创作,尤其是地方广播媒体的广播剧创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内容:  相似文献   

13.
广播剧是一门独特的听觉艺术。它用声音塑造人物,用语言展示剧情,用音响效果制造环境,用音乐烘托情绪。它把各种相对单一的听觉要素综合到一起,形成以语言为主、以音乐和音响为辅的综合听觉艺术,广播剧通过各种声音的有机组合,给人们营造了一个无比广阔的虚拟空间。广播剧的空间无比自由而其依  相似文献   

14.
叶坚 《中国广播》2005,(3):68-69
广播剧作为文学艺术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它与电影、电视剧、话剧等姐妹艺术一样,都是一门语言艺术,也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要讲究语言的审美艺术,也要讲究音乐、音响和结构的审美艺术;但是,作为构成广播剧的主要感性材料的文学语言,其审美艺术在作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剧作者必须苦心孤诣,进行刻意追求。实践证明,一部具有经典意义的广播剧,会在文学语言美学鉴赏上,取得同样经典的成就。文学艺术之所以能感染受众、打动受众,首先是文  相似文献   

15.
书籍装帧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的装帧艺术家开辟了施展艺术才华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6.
作为广播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剧曾经有过辉煌,曾经拥有众多的听众。然而,随着媒体激烈的竞争,广播剧听众市场有明显萎缩。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中央电台及不少兄弟省市电台的广播剧却有相当的发展,学习他们的做法和经验,联系河南广播剧创作发展的实际,研究探索广播剧的生存之道,这对于重新振兴广播剧市场,大有必要,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广播剧在我国算是迟开的花朵。虽然早在三十年代就有一批著名的戏剧家(夏衍、洪深、熊佛西、于伶、孙瑜等)尝试过广播剧的创作,开垦了这块处女地,然而由于无线电技术的落后和其它种种原因,广播剧在旧中国始终没有兴旺起来。解放以后,一批有志于广播剧艺术的同志,他们在没有经验,也没有接受到前人遗产的情况下,靠自己动手干了起来,在实践中摸索广播剧的艺术规律,总结经验教训。经过三十年的艰苦  相似文献   

18.
研究广播剧艺术的本质,如果只从表现形式出发,着眼的角度又不同,得出的结论肯定相差甚远。在国外曾经有一种看法:“广播剧是无线电广播所独有的东西,因而广播剧不属于戏剧的一个种类。”①国内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广播剧在离开戏剧母体后,已成为一个新的艺术生命,它的血液中虽然还或多或少地含有母体的因素,但其本性已同母体有了质的不同。它不是一个残缺不全的生命,而是听觉艺术王国里的一个娇子。”②这两种说法尽管有所不同,但结论是一致的,即:广播剧不是戏剧的一种。我觉得,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没有真正地从广播剧的内在本质进行探求,而是被外在的表现形式所迷惑。  相似文献   

19.
我要谈的这个题目,是广播剧艺术个性研究中的一个问题,并不是对广播剧艺术个性的全面思考。全面思考,就决不仅仅限于这一个角度了。广播剧的艺术个性,是在历史过程中渐渐显示出来的。从中国的情况看,广播剧脱胎于舞台话剧,是从舞台性质向广播剧性质的转化过程当中渐渐显示出它艺术的相对独立性的。我国广播剧,30年代初就产生了。初期广播剧的内在特点是很靠近舞台剧的,尽管它  相似文献   

20.
和其它艺术品种一样,广播剧的生存、发展,以自己的本性为支点;广播剧美学体系的建立,也以自己的特殊规律为基石。因此,对广播剧的本性进行清醒的审视,具有一定的战略意味。一、对习惯性结论的一点不同看法关于广播剧,比较有代表性的结论是——广播剧是“戏剧的一种”(《辞海》“广播剧”词条)。这个有些谦卑的说法表明,广播剧与戏剧之间是一种从属关系,虽然由于传播媒介等方面的差异,广播剧也会显示出某些个性特点,但就其本性而言,是戏剧的而非广播剧自我的,是寄人篱下的,而非独立的艺术。历史地看,这个结论有它的合理性。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