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背景 过了一个暑假,原本一年级的孩子升二年级了,孩子们再次相聚时,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非常开心,两个调皮的男孩子互相抱了起来:"哇,你好重哟.""是啊,妈妈说我暑假每天吃了睡,睡了吃,一下子胖了6斤."这时另外几个孩子听到了也纷纷说:"我好象也胖了2斤.""妈妈说我胖了3千克.""6斤有多重啊?和3千克一样吗?"不知谁问了一句,我一下子想到,这个问题不正是这个学期大家要学习的"千克的认识"吗?"6斤到底有多重"对孩子数、量等概念的形成有帮助,的确是一个必要而有趣的话题,我何不把这一堂课的内容提前来上呢,于是便有了这堂让学生在"做"中感悟数学的课.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进行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2.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刀、月饼、苹果、正方形等学生用纸、水彩笔。教学过程:一、情境设疑,引出课题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中秋节到了,兔妈妈有4块月饼,要分给2只兔宝宝,每只得几块?如果2块  相似文献   

3.
为了体现"做数学"这一新理念,如今很多课都让交流、活动流于形式。只要是公开课、展示课,也不管是否有效,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全都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流。这样的课不是为学生们设计的,这样的课是做作的,所以谈不上"高效"。高效的课堂应该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更应该是自然的、和谐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朱桂华 《教育文汇》2007,(11):40-40
执教《做一片美的叶子》这一课.一开始就让我捏了一把汗。 上课伊始.我先出示一片叶子.接着说:“请同学们看着这片叶子说一句话,如何把它说美,大家思考一下。”没想到这句话却造成了冷场。教室里一下子静极了。啊,  相似文献   

5.
在教《飞夺泸定桥》(人教版第十册)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内容后,正准备按照课前的教学设计,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课内容。周同学一下子将手举起来说:“我认为敌人实在是太愚蠢了,他们要是事先就把泸定桥炸掉,不就完事了吗?”当即就有好几位学生表示附和。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服务于生活,应该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让语文课堂教学返璞归真,回归到生活中来,逐步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一、引入生活经验,拓展语文知识课前,我总会让学生尽量搜集身边的人或事,将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课堂上,我尽量拉近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心理上感觉到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我充分利用课前的谈话交流,帮助学生调整好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和学生交流假期的旅游经历,直到话题聊到《颐和园》。我还让学生当"小记者",收集班级里、校园内的见闻。有一次,话题正好说到了班里两个学生为了小事打了起来。我没有批评教育,只是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打斗过程进行是非曲直的评判。  相似文献   

7.
<正>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学生使用学具是学好数学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把课堂教育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阵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  相似文献   

8.
吕叔湘先生说:"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作‘活’。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最近观摩了特级教师宋运来的童漫作文指导课"新编乌鸦喝水",感触颇深。宋老师陶醉于他的教学,很享受和学生自由、自然的交流,真是把课教"活"了。  相似文献   

9.
做雪糕     
<正>午睡刚醒,"好热啊!"我一边自言自语,一边伸懒腰。我想:平时热的时候我最喜欢吃雪糕,现在为何不自己动手做一做呢?有了这种想法后,我立马开始行动。我准备了好多原料:蜂蜜、水、牛奶,甚至还拿了盐和醋。我先把蜜倒进水里,搅拌均匀,再加进牛奶。然后拿起蜂蜜奶水倒满了冰棍模子中的一个格子。  相似文献   

10.
程燕 《四川教育》2003,(2):40-41
<我国的国家机构>这一课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可以通过学生收集大量的图文资料来丰富教材,扩大学生的信息交流量,并且每一部分留给学生活动的机会都非常宽泛.但要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让学生对这三部分内容都进行深入学习,而且要让学生有充分活动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我决定在这节课中,重点让学生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起作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师》2009,(16)
"一课同构"教学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向"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迈进,让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以<将心比心>为例,潜入文本,设计学案,引导学生研读文字、品味语言,真正感悟"将心比心"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一、谜语激起求知欲 生物课中,有些内容枯燥,学生听了很快淡忘。但如果采用相关的谜语,学生便能活跃思维,激发学生“我要学”的欲望。 如讲《光合作用》一课,要复习前边叶绿体结构与功能。为了激发学生打开记忆大门。可把叶绿体特征设计成这样一个谜语:“小小绿机器,迎光造氧气。(一个细胞结构)”学生大声猜出是叶绿体,此时老师带着点神秘的问:“那你知道叶绿体有什么用处吗?”学生回答的很快也很干脆“制造氧气”。这样让学生在学习前对知识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愉快地进入新课。  相似文献   

13.
刘淑莲 《山东教育》2011,(25):48-49
六年级数学教材中的"抽屉原理"是体现建模思想的一个典型课例,教学中应该采用直观方式,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从而完成对"抽屉原理"的探究。一、游戏激趣初步体验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玩抢椅子游戏。游戏要求是:这里有4把椅子,请五位同学到前面来,老师一说开始,大家都要坐到椅子上。在游戏中,学生亲身感受到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  相似文献   

14.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引导学生坚持每天积极主动课外阅读,采取了和学生一起读书的策略,以及创建班级图书馆,开展读书博士评比,和举办"假期读书发表"大赛,还有上"课外阅读"交流课等策略,引导学生把读书作为休闲生活的一种方式,从而为学生成长为终身读书人奠基。  相似文献   

15.
在教<飞夺泸定桥>(人教版第十册)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正准备按照课前的教学设计,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课文内容.周同学一下子将手举起来说:"我认为敌人实在是太愚蠢了,他们要是事先就把泸定桥炸掉,不就完事了吗?"当即就有好几位学生表示附和.  相似文献   

16.
孙晓文 《学子》2013,(7):23
在2013年4月落下帷幕的江苏省第十四届青年教师观摩课中,一位盐城的老师,在课前与学生交流时,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今天我要和大家度过我这一生中最难忘的四十分钟!"是啊!作为老师,有多少人能有机会走上省级赛课的舞  相似文献   

17.
在教《飞夺泸定桥》(人教版第十册)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正准备按照课前的教学设计,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课文内容。周同学一下子将手举起来说:“我认为敌人实在是太愚蠢了,他们要是事先就把泸定桥炸掉,不就完事了吗?”当即就有好几位学生表示附和。周同学是班上思维较为活跃的一名学生,每每都有惊人的“反调”。我心中为之一动:这不正是自己小时候看电影《大渡河》时曾经埋在心头的疙瘩吗?也一定是学生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何不就此引导学生展开对话呢?主意打定,我顿了顿,说:“是啊,这个敌人怎么没有想到呢?如果提前把桥炸…  相似文献   

18.
商维红 《学子》2013,(7):55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小小商店"一课,为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课前,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几名优秀生组成一个小组,让他们用从第五课"认识人民币"一课中学到知识来设计和制作"人民  相似文献   

19.
正出差听课,一走就是四天。想到从周二到周五都不能跟学生们在一起,心里不免有点惴惴不安。左思右想,临走前把一本绿色的软面抄交给几位班值日,叮嘱他们:"这一本叫做‘表扬本’,请你们把自己值日那天值得表扬的人和事记录下来。老师四天后回来一看,该有多高兴啊!"听我这么一说,原本面色凝重的孩子们一下子轻松起来:"好啊!好啊!"但我还是有点不放心:"别吝啬,多表扬!"其实,我很想把这本子称作"惩罚本"或是"秋后算账本"。因为  相似文献   

20.
正"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对长方体有些感性认识,知道它的名称,并能够初步了解长方体的特征。由于是初步认识,因此教师不用对学生提更高的要求,加上学生对长方体已有了感性认识,所以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较容易达成。我在研讨这一课时,把"长方体在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这一知识点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