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伊 《出版史料》2002,(3):48-51
我们团中央五七干校第七连,是由中国青、少年出版社组建成的连队,连同家属,有两百多人呢!干校在河南省潢川县黄湖农场。七连要管上千亩地。春种秋收,犁田耙地,还养鸡喂猪,放牛放鸭,种瓜种豆,做饭送水……这就要分工呀!顾均正和唐锡光两位先生,被  相似文献   

2.
一个耀眼而熟悉的名字出现在团中央近日表彰的百家“青年文明号”的光荣榜上,成为全国新闻单位中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先进集体。她就是山东电视台新闻部时事政治组。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有追求,才有精神;有精神,才有干劲;有干劲,才有成功。山东电视台新闻时政组的6名记者,就是凭着拼搏精神、执着的追求,为时代  相似文献   

3.
中青社的五十年,是一部辉煌的历史图卷。1950年青年出版社成立。1953年,青年出版社与成立于20年代享有盛名的“开明书店”合营并启用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新社名,“进步的开明”为中青社带来可贵的出版经验和出版人才。当时的团中央第一书记耀邦同志亲任中青社的董事长。以后一段时间,又分别有团中央书记杨述同志、刘导生同志以及团中央常委、宣传部长朱语今同志兼任和长期担任中青社社长职务。专业的出版经验、优秀的人才队伍、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形成中青社坚实  相似文献   

4.
杨军  唐宏 《新闻窗》2007,(2):81-82
继荣获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组织奖”、贵州新闻一等奖之后,今年1月17日,贵州都市报因成功组织“陶宏开教授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活动”,作为全国纸质媒体中唯一的受邀媒体,参加了由中央文明委、团中央、关  相似文献   

5.
感受生活     
感谢这个颇有“新概念”味道的作文题,让我回忆起我昨天的经历。如果没有它,我想我一定还在埋头苦读,而绝不会“浪费”点滴的时间真正静下心来细细体会发生在昨天──2000年10月20日这普通的一天,发生在我身边的看似普通的小事。当然也不会受到它们带给我的一些启示。 一、生活不是选择题 中午放学,看见路旁有几个大人在逗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小孩子白白胖胖特别可爱。大人们一直在问小孩子:“爸爸妈妈哪一个最喜欢你呀?”“两个一样喜欢。”“那你是喜欢爸爸呀,还是喜欢妈妈呀?”小孩歪头想了一会儿,不吭声了。大家都夸…  相似文献   

6.
1990年3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号召全党坚持不懈地努力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湖北农民报》作为直接同全省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见面的报纸,如何让“联系群众”这条红线贯穿在办报始终,一时成为我们全体编采人员思考的中心课题。农村读者有个特点,有话想对党报说,却又“茶壶装饺子——倒(道)不出”。在他们的来信、来访中,只能热情地为编辑部出题目:他那里有“好人”呀,有“清官”呀,请记者去采访呀;或者他那里有条惹不起的“地头蛇”呀,要记者帮他  相似文献   

7.
浅谈大众传媒导向作用的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写作缘起于《报刊文摘》曾经刊登的一则报道。这则报道说的是一个有着沉重学业负担的14岁少年在看了一个电视现场采访节目之后,感觉到周而复始的生命轮回毫无意义,于是留下遗书,饮毒身亡。这个少年所提到节目是一个电视记者对偏僻乡村一个放牛娃的现场采访:“孩子,你在这放牛为什么?”“让牛长大!”“那牛长大了呢?”“卖钱,盖房子”。“有了房子又做什么?”“娶媳妇,生娃。”“生了娃呢?”“让他放牛呗。” 14岁的少年在遗书中这样写道:那天我看了一个节目,记者现场采访一个偏僻乡村的放牛娃。我想到了自己——我为什么读书?考大学。考上大学又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帮倒忙”系指越“帮”越“忙”,其效果为负值。所以大凡“帮倒忙”,还不如不“帮”为好. 报纸宣传中的“帮倒忙”也是不少的。仅举两例。例一:有报纸宣传北京市青年在婚礼中出现了“录像”的新鲜场面。大概以为这是“新事物”吧,好生褒扬了一番。据说还有报纸转载了这一“新事物”。殊不知,这样的热闹场面,没有个一二百块钱,是下不来的。结婚费用日益高涨,婚礼穷讲排场的风气,几乎已成了社会公害。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团中央研  相似文献   

9.
向云峰  黄铭培  邱访蓉 《新闻天地》2010,(11):I0027-I0027
在绥宁这块“神奇的绿洲”上,绥宁县人民医院可谓万花丛中的一朵奇葩。有这样一批荣誉可以证明:该院先后荣获“团中央第九批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湖南省“青年文明号”、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邵阳市“文明标兵单位”、邵阳市“花园式单位”、邵阳市“院务公开先进单位”、邵阳市“模范职工之家”、“绥宁县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0.
语气助词“呀”、“哪”、“哇”,常有被误用的情况。例如: “这是结什么婚呀?”(《作文》1984年第12期《表姐的婚礼》) “她是去找你的嫡亲侄儿,我的表弟杨炎呀!”(《传奇·传记》第3辑82页梁羽生《绝塞传烽录》) 这两句的“呀”都用错了。为什么呢?请看下文。这“呀”常用在句末表示感叹或疑问的语气。例如: “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  相似文献   

11.
反躬求诸己     
“毫无办法,就是不接受采访,好象报道他就是害了他似的。最后,不是我在求他,例是他在求我了,求我别写。真没见过这样的科学家!”一位记者在办公室嚷了起来,忿忿之情,见之于形。“怪谁呢,社会风气就是这样。树大招风,人怕出名。谁冒尖谁就成众矢之的。”“不报道,人家还能干点事;一报道,光应付闲话就得费去大半心力。‘内耗’太大。”接着,便是“武大郎开店”呀,“东方型嫉妒”呀,“国民性”呀,一大串议论。  相似文献   

12.
恭之前后     
据说这次在大兴安岭火场,记者是受了空前冷落的,不仅指挥部现场办公的地方有“不准记者入内”的警示,有些记者的活动还常常被盯梢,有的记者被罚款,有的记者被围攻,“品尝”了拳头的滋味。至于生活,记者过的是“二等灾民”的日子。对于这种现象,经济日报的女记者隋明梅有些独到的见解,她的意思大概是这样:这些年记者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不佳,有些记者干了些“丢人”的事情,吃呀,拿呀,笔杆子受人家的酒瓶子指挥;有些  相似文献   

13.
通讯员政委     
商水县化河乡党委书记张帆,被通讯员誉为“政委”。前些时,这里政治思想工作淡化,赌博、迷信、虐待老人、打架斗殴的事时有发生,为了刹住这些歪风邪气,经乡党委研究,集资两万多元兴办有线广播站,去年4月5日开始自办节目。各村都建立了通讯组,乡党委直接领导的43名骨干通讯员,由张帆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大刘学校还成立了“小记者协会”,他们的事迹受到团中央的表扬。化河乡有了这批通讯队伍,新人新事及时宣  相似文献   

14.
柯云 《档案时空》2006,(1):46-47
(一)孩子王粟裕,学名“多珍”,与粟永年、粟永华等一起在会同县枫木树脚读私塾。永年、永华家境贫寒,每天早晨要放牛,割草,常常迟到,功课不好。有天,先生布置默写生字,永年把“目”字写成了“月”字,严厉的先生挥动楠竹片,狠狠地抽打他的手板心。眼看同学挨打,粟裕也像挨了板子  相似文献   

15.
开展读书活动推进素质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丽昉 《图书馆杂志》2000,19(4):43-43,64
我区坚持“读书育人”的宗旨,几年来遵循市教委关于开展读书活动的指示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中小学开展了系列读书活动,并取得一些成绩。我区曾获得国家教委组织的“让精神世界更美好”读书活动金奖;团中央组织的“爱我中华”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上海市中小学生读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96上海市中小学生图书节、“迎香港回归、抒爱国情怀”读书活动、“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读书活动及团市委组织的“港澳台知识竞赛”活动优秀组  相似文献   

16.
有些文科毕业生来报社实习,仅几个月时间,就发出“搞新闻采编没劲”的感叹。言下之意,采采编编并非做学问,毋需有“学富一车”之功底。他们有这类想法也不足为奇,就在我们新闻界内部持这种观点的也为数不少。当年,我在省城一家报社实习时也这样认为:天天看一大堆通讯员来稿,日日按“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定格,总觉得枉学了五年什么“学”呀、“史”呀、“论”  相似文献   

17.
吹叮当的妞     
鹤坪 《陕西档案》2003,(4):38-39,8
黑老鸹的家住在城壕南岸。那时城壕很宽敞,河水里还免不了有鱼呀鳖呀之类的水产。脸盆大的老鳖时常爬上河滩“晒盖”,所以西安城现在还流行着“老鳖晒盖”这句俚语。你问“老鳖晒盖”是什么意思。等吧,等娶了媳妇你就全明白了。那时城河里不光有老鳖,还有够憨够肥的红鲤鱼和黑鲫鱼。城里没有人知道黑老鸹姓甚名谁。由于他扯年四季都穿一件深黑的棉袍,头上不分寒暑地戴着一顶黑毡帽,  相似文献   

18.
6月13日的共青团十六大上选举出新一届团中央领导机构,此次会议选出了新班子的七位书记。陆吴为书记处第一书记,杨岳、王晓、贺军科、卢雍政、罗梅、汪鸿雁为书记处书记。其中,汪鸿雁成为团中央领导机机构历来首位“70后”领导人,再次刷新高官年轻纪录。  相似文献   

19.
征途与诀别 1934年,在红军长征之前,陆定一正在一个潮湿的屋子里当“刻字匠”。“刻字匠”是什么职务?说来还要费一点笔墨。早在1928年,陆定一任中国共产党驻莫斯科代表团的代表时,同王明等左倾集团产生了分歧。1930年陆定一回国,任团中央宣传部长。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以后,王明上台,利用手中权力,打击迫害陆定一,  相似文献   

20.
新闻作品是有一定的规范要求的,有一个大致的“框子”。许多已经出版的有关新闻学、新闻写作的书,都作了详细的论述。要用事实讲话呀,导语要开门见山呀,消息的特别结构呀,等等。框子应当有,但却不可成为枷锁。一些优秀的记者、编辑,就是在这个大致的框子里,各显神通,写出许多精彩纷呈、形态各异的新闻精品。我很赞成“定体则无,大体须有”的主张。无体,则无以区分新闻文字与其他文字;定体,那岂不又成了“新八股”? 编辑、记者就是要花费脑筋写出、编出有独创性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