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 陶渊明是一朵花. 台湾作家蒋勋在书中说的,大概是这个意思吧.他说,唐朝作为中国诗歌艺术最鼎盛的年代,唐诗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已臻于完美,那个年代可以称为中国文学史上诗歌艺术的“花季”.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如李白、杜甫、白居易……以及他们的诗作,是这个花季里最耀眼、最绚丽的一朵朵. 陶渊明也是花,但他不属于这个花季.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本来是晋宋间隐居田园的文人.南宋的理学家根据时代的需要,选择其部分诗文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给他的隐居不仕的节操附加上了儒家的道义,从而生成了陶渊明的儒者人格——作为儒者,可以隐居不仕,但隐居不仕必须依儒家的道义为根本理据.这种儒者人格的生成对后世的士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即士人可以名正言顺地以陶渊明为榜样来效仿他的田园隐居.士人们在效仿陶渊明的儒者人格的同时,又不断完善了这种儒者人格,并进一步推广了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易》尚随时"是白居易对《周易》时位观的概括,表现了一种"变"和"不变"之"变",以至于合和的境界。这种观念对白居易的出处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白居易"善应"的处事态度和理性的思维,"善应"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变",理性的思维则是一种"不变",在理性的影响下,白居易才将"变"和"善应"演绎成了一种"不变"的人生哲学。在这样的人生哲学的指导下,白居易的闲适诗创作更为明显的体现了他的"《易》尚随时"观,从"不偏执"的创作心态和"合和"境界的诗美追求两个方面体现了《易经》中的智慧和美感。  相似文献   

4.
李箫 《科教文汇》2007,(9S):187-187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大诗人。少时有“大济苍生”的宏愿,二十九岁入仕,但济世愿望无由施展,便在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躬耕不复出仕。陶渊明归隐后,逐渐接近了劳动人民,因而他的诗歌,大多描写农村景物,反映农村生活,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平淡自然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特点;陶渊明的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淳厚有味,咀嚼又让人回味无穷;情理浑融,又使陶诗给人无限的愉悦,蕴含了人生的真谛。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一体,把古典诗歌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高洁的品行,隐士的态度更是成为封建士大夫的处世准则。  相似文献   

5.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大诗人.少时有"大济苍生"的宏愿,二十九岁入仕,但济世愿望无由施展,便在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躬耕不复出仕.陶渊明归隐后,逐渐接近了劳动人民,因而他的诗歌,大多描写农村景物,反映农村生活,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平淡自然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特点;陶渊明的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淳厚有味,咀嚼又让人回味无穷;情理浑融,又使陶诗给人无限的愉悦,蕴含了人生的真谛.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一体,把古典诗歌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高洁的品行,隐士的态度更是成为封建士大夫的处世准则.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移民     
<正>读《白居易年谱》,瞧出来一点小猫腻:白居易祖籍山西,生在河南,户口则随他爷爷,属于陕西省渭南县下邽镇的居民。按说参加科举考试,应该去陕西渭南才对,但他乡试那年没去渭南,而是去了安徽宣城报考。  相似文献   

7.
<正>白居易不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还是一位清廉勤政的官员。他在任杭州刺史期间为官清廉,深受杭州人民的爱戴。三年后,白居易辞去官职,回到家乡。一天,白居易吃过早饭走进书房,拿起书桌上两块从杭州天竺山带回的石头观赏起来。看着看着,他心头猛地一震,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于是,他提笔写下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是我国历史上出色的诗人、思想家、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有伤感、杂律二类。又有五言、七言、长局、绝句,自一百韵至两韵者,谓之杂律诗。千百年来仰慕白居易的诗风及其为人的更不可胜数。有专学她的讽谕诗,揭发社会矛盾的,在讽谕诗之外,闲适、感伤诗的影响也很大。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古代诗人中,写作大量的、以酒为题材的诗歌,是从陶渊明开始的。但陶诗的被人过分关注,使得在他以前魏晋饮酒诗的研究一定程度地弱化了。通过对从建安七子到陶渊明创作的160余首饮酒诗的具体梳理,能发现这些饮酒诗原本存在着深刻、复杂和人性化的一面。特别是在大量的欢宴之酒、游仙之酒外,出现了一些私人场合的离别之酒,寄情之酒,它们在数量上虽然不多,但风味绵长厚重,而陶渊明正是对这两类酒诗的风格进行了大力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苏轼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伟大诗人之一。他们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使他们在中国士人阶层中有典型意义和深远影响。苏轼一生宦海沉浮,非常喜欢、仰慕陶渊明,深受陶渊明的影响。但他们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不同的类型。文章从他们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追求的四方面来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位自己编集作品的诗人。他将全部诗作分为感伤、闲适、杂律、讽喻四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讽喻诗。但在诗人心中,闲适诗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类诗作成为他日常生活的详细记录,表现出一种自然圆熟之美,也对后世诗的创作实践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方媛 《科教文汇》2010,(8):63-63,65
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位自己编集作品的诗人。他将全部诗作分为感伤、闲适、杂律、讽喻四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讽喻诗。但在诗人心中,闲适诗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类诗作成为他日常生活的详细记录,表现出一种自然圆熟之美,也对后世诗的创作实践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在当彭泽令时,上司派一名粗俗而又傲慢的官员来视察。秘书对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相似文献   

14.
杨洪波  邱建伟 《科教文汇》2008,(28):243-243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其所包含的思想对陶渊明诗歌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陶渊明以“自然”之思为旗帜,以“平淡”之诗为艺术创造了诗歌新的意境。陶诗中所体现的“自然”思想是玄学的延续。这种思想使陶渊明在面对生死以及贫困的生活时,表现出了一种豁达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通过描绘江南佳景、追忆苏杭往事,着力突出"忆"字,以抒发他对江南的怀恋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6.
谢克先 《科教文汇》2008,(17):165-165
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通过描绘江南佳景、追忆苏杭往事,着力突出“忆”字,以抒发他对江南的怀恋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7.
七里山塘     
易可 《科学生活》2023,(3):84-85
<正>山塘街就在苏州的一个地铁站旁,交通便利,已经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了,和白居易的故事息息相关。公元825年白居易到苏州任职,他乘坐轿子到虎丘一带去视察,发现附近河道淤塞,水路不通,交通特别不便。他决定在这一带开凿山塘河,东起阊门渡僧桥一带,西至虎丘望山桥附近,长约有七里左右。正是如此,才有了“七里山塘到虎丘”这样的说法。  相似文献   

18.
史言喜 《科教文汇》2009,(1):199-199
有宋以来,陶渊明便被奉为田园诗人之祖,也被认为是一位真正的隐逸之士。本文通过对陶渊明人生经历的回顾及对《桃花源记》的分析,阐述了陶渊明强烈的政治愿望。  相似文献   

19.
减法生活     
<正>“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如今社会上常见的一些不良现象也印证了这句话。生活中学会减法,才能活得更快乐。学会减法,能充实自我。陶渊明曾因家贫而做官,但他做官期间并没有迷失自己,仅80多天,就因对腐朽官场的不满而弃官归隐田园。虽然重回贫困,可他却生活得很快乐。他看淡名利和物质需求,创作了很多广为流传的田园诗。他  相似文献   

20.
张转梅 《科教文汇》2010,(23):62-62,75
陶渊明以自己特定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曲折地反映了汉末以来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思潮。评价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以从整个文学史的角度去考虑,更可以从社会学以及作家创作的个性心理角度去考虑。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陶渊明的田园诗:一是其诗充满对污浊的社会现实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二是其诗描写对田园生活的困顿,对耕稼劳动的切实感受、体会以及对劳动的赞美;三是其诗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抑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