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教育》2007,(7B):5-5
袁媛、孟秀丽、梁凤玲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年第1/2期上撰文认为,“流水账”问题是初中学生作文的通病。其表现是:大量堆积生活素材;叙述时容易走过细或过略两个极端;没有解决为何要写的问题,即不明中心;没有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即不会围绕中心选材。解决这些问题可用“三步法”来训练。第一步,果因句辨析训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针对小学生观察不正确、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指导学生看图时,要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去看,如教学看图作文《好姐姐》,在指导学生看图时,要指导学生回答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问?文中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从图中哪些什么地方看出姐姐“好”呢?学生根据这一系列的问题,一步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边看边想,怎样突出姐姐“好”呢?通过姐姐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方面的表现使学生明白。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的顽症由来已久。一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很多教师无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对学生的作文训练缺乏系统性。从高一到高三,各个阶段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作文知识,让他们进行哪些作文训练,心中无数。新教材中的写作训练,与阅读的课文是两张皮,也让许多教师无所适从。平时作文教学随心所欲,看什么题好就写什么,紧跟“信息”走,训练缺乏梯度。  相似文献   

4.
在作文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强化学生求异创新的意识。有一次学生在小练笔中写道:“刚接触作文时,我的心情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讨厌。我讨厌那像铁索似的作文题,死死地扣住了我想一展身手的心;我讨厌那千篇一律的作文内容。的确,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为作文而作文,为分数而作文。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我要狂妄地说几句:“学生作文水平整体下降,广大的语文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大多数语文教师忽视作文评讲,或作文评讲不得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多年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喜欢写作文,就会把写作当作生活的乐趣。写作是一项十分繁重复杂的精神劳动,要想写出佳作来,就需要一种强烈的兴趣。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乐此不疲,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收效甚好。一、消除对作文的畏惧感。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学生对作文有一种畏惧感。根据这一心理特点,要想方设法加强作文指导的趣味性,用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作文要求因人而异,不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对水平  相似文献   

7.
罗耀晟 《陕西教育》2005,(11):41-41,25
学生自改作文习惯的培养是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过程。教师讲评后,学生应继续朝前走,继续修改,而且是自己修改。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自己修改不限于课内作文,要养成习惯,无论写什么都要修改,把修改作文看作一种思维过程,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益的。”只会写作,不会修改,作文能力结构是不完善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白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老大难问题,新课标对作文提出的创新要求更让许多老师和学生头疼。用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作文“难教”、“难学”的问题,是摆在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不需要大刀阔斧地弃旧从新.而应该在继承中发展。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打仗要有目标,否则,子弹射向哪里?作文,我们也要懂得学生最缺什么,然后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往往见到这样的现象:语文老师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简单地作了几句辅导,就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去完成。批改作文呢,部分老师先是将错别字用红笔一勾,在习作开头右上角打一个分数,就算完成了任务。这种周而复始的作文方式存在着诸多弊端.教师对学生作文真正地缺少什么没有作过比较详细的调查.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认为作文难的学生不在少数。为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许多教师绞尽脑汁,什么快乐作文、简快作文、轻松作文应运而生,但仍未能真正突破。因此,我想就自己长期从事的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谈谈个人的想法和做法,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1.
一些中学生不会写作文,拿起笔来,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写什么。或者写几句,也是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学生作文要想有话说,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用眼睛去观察,切忌胡编乱造,闭门造车。那么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做到两点: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民间有句俗话:强扭的瓜不甜。这话用在作文教学上,即是说学生对作文如果没有兴趣就不会写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参与作文教学全过程,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真正  相似文献   

13.
戴本刚 《山东教育》2004,(14):31-31
作文课上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几十分钟过去了,有些学生仍守着作文纸焦虑,内容想好了,只是苦于不知从何说起。达正应了那句俗话,万事开头难。放在作文这里,是故事好想下笔难。我以为这并非什么坏事儿,它至少说明学生在动脑子。作为教师,应适时给予启发、引导,不仅重视学生作文开篇,还要重视到学生作文开篇第一句话的斟酌,鼓励个性化写作。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长期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不少教师布置的作文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加上学生对各种要描写的事物缺少观察和体验,于是造成学生作文假话、套话、空话连篇,缺少真情实感。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教师布置作文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让学生去写那些他们没有真实感受的东西。在作文实践中,我用多媒体来辅助作文教学,让学生了解并熟悉所要写的事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当下,实际的作文教学课堂围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转,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练什么,教学很难形成完整的体系或序列,这样就造成了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结果是会写作文的学生不用教就会写,不会写的学生不管怎么教都写不好。正确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写作的有心人,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写作技巧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16.
常见的作文批阅仅有教师评语,或学生的勘误表,笔者针对这一现状引导学生写作文后记,深感后记虽小作用却较大。一、作文后记写什么后记内容可以从创造者、欣赏者、修订者多重角度来写。后记的内容可以是自己写作的缘由、自己在作文处理方面的设想、自己文章的长短、本次作文的得失等;既可以针对教师的批语来展开,又可以修改句中语段形式来落实;篇幅可长可短,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1)本文从三个方面写了我对奶奶的热爱,通过几件小事歌颂了奶奶的伟大。文章以“大树”喻奶奶,以“小树”喻我;一“大”一“小”对比鲜明。待我长大后,一切都可…  相似文献   

17.
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无论学生的作文水平高低与否,教师都应对学生的劳动给予一种肯定的评价。几年来,我尝试着用多情而火热的评语打动学生,评中含情,评中生情,把真情注入学生的心田,既教其如何作文,又教其如何做人,文道结合,相辅相成,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疏导谈心式有位特级教师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蹲下来看,你就能看到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你能否蹲下来,把学生当作朋友。几年来,在给学生的作文评语中,我一直采用第二人称,创设了良好的评价氛围,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小学生的心似一块纯洁的…  相似文献   

18.
在20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甚感为难的是批改学生作文。小学语文教师一般都兼管班主任工作,有时还要教其它科目,一次作文好几十本,不知要付出多少“夜行军”。然而,学生只是看看分数了之,真是吃力不讨好。改进作文评改方法,势在必行。若干年来,我尝试采用教师当堂评改、师生集体评改、学生小组互改和学生自己修改等多种评改方法,特别在引导学生自改作文方面,收到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9.
有的学生平时说话侃侃而谈,可一旦写赽和文来,就抓耳挠腮,辛苦一节课,才写出只言片语。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完成作文。受“传意作文”的启发,我进行了“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 改一改”四步作文的教学实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语文》2005,(4):52-52
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有的作文老师便在讲解作文知识之后,进行“下水”作文。教师不仅“下水”去作文,而且做成之后还要讲解自己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要讲出文章的某些地方应该怎么写和不该怎么写的“为什么”的原因;要讲出写作时“我是怎么想的”:在评讲作文时,可以和学生谈“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