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天颖  孙伟 《情报杂志》2012,(10):201-207
构建了关系嵌入强度、知识吸收能力和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扩散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关系嵌入强度和知识吸收能力正向影响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关系嵌入强度正向影响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潜在知识吸收能力在关系嵌入强度和技术创新扩散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实现知识吸收能力在关系嵌入强度和技术创新扩散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研究还表明,对微型企业和初创期企业而言,关系嵌入强度对知识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扩散不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企业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吸收能力与知识的获取、消化和应用密切相关,它成为近年来日益关注的主题之一.分析了国内外有关企业吸收能力的研究,分别从个体层面、企业层面、企业间层面对影响企业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影响企业吸收能力因素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影响因素主要是:企业先验知识、研发投入程度、员工培训与制度支持、企业变革态度、外部支持,将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分为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两个维度,并研究了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上述五个影响因素与吸收能力的两个维度都显著正相关,吸收能力的两个维度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实证分析结果为指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知识管理、提高知识吸收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宁东玲 《现代情报》2013,33(5):116-120
本文以Zahra和George知识吸收能力理论为切入点,对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维度划分进行必要性分析,梳理国内外两种能力的影响因素,以我国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在两种能力上的差异,为扩展知识吸收能力的研究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在吸收能力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产学研合作企业吸收能力提升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亚信科技的产学研合作实践为样本,探析企业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维度提升影响吸收能力的组织内外部因素。研究表明,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外部优势知识资源,同时积极有效配置企业内部组织资源,推进社会支持体系和企业内部支持体系相结合,对吸收能力的提升起到了有利的促进作用,吸收能力的提升积极有效的提升了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6.
获取、消化外部知识并对外部知识进行转化和商业化应用(即吸收能力)已成为企业提高创新绩效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基于知识转换视角构建了产学研合作企业吸收能力提升模型,并认为产学研合作的实质是知识转换,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有效提升吸收能力.该研究为企业提升吸收能力、保持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资本对吸收能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收能力对企业有重要影响,而企业家帮助企业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家资本会对企业吸收能力产生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家资本不仅对企业吸收能力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影响激发因素、整合机制和收益独占安排帮助企业有效地获取和利用外部知识,确立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根据吸收能力重构模型,结合调研企业的实践应用构建一个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企业吸收能力的前因变量、调节变量及其结果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整合机制可以使潜在吸收能力转换为平稳的现实吸收能力,从而提高转换效率和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但社会化整合机制过高,企业会陷入路径依赖,造成现实的吸收能力增长缓慢。这为认识吸收能力的路径依赖现象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针对企业吸收能力的培养问题,在详细论述吸收能力的两个主要部分——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的基础上,分析合作创新网络对企业吸收能力的影响,并给出企业利用合作创新网络培养和提升吸收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宁东玲 《现代情报》2013,33(7):130-133
以我国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知识整合机制与知识吸收能力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化机制和系统化机制通过现实吸收能力对信息系统应用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而协调机制通过潜在吸收能力对信息系统应用效果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技术溢出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旭  朱秀梅 《科学学研究》2010,28(9):1435-1440
诸多研究认为,技术溢出是集群内企业提高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而企业创新环境和吸收能力是技术溢出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重要调节变量。构建了技术溢出、吸收能力、企业创新环境与企业创新绩效等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对长春市软件产业集群的97家软件企业的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集群内,技术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直接影响,且两者之间关系受到企业吸收能力和企业创新环境的正向调节作用,另外,企业吸收能力对集群企业间技术溢出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付敬  朱桂龙 《科研管理》2014,35(3):25-34
本文提出一个知识源化战略、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产出影响的综合分析框架,并以广东省343家技术中心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RD投入直接影响潜在吸收能力与实际吸收能力,而外部RD合作提高企业潜在吸收能力,但对实际吸收能力并无直接影响;企业潜在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并无直接作用,而对创新财务绩效有显著影响;实际吸收能力显著促进创新绩效,却对财务绩效无直接影响;企业内部RD与其知识基础广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而企业知识基础广度与外部RD合作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3.
倪自银  刘强 《软科学》2013,27(10):59-63
首先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开放式技术创新进行了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企业吸收能力和网络能力的内涵及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论证了吸收能力和网络能力是开放创新模式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能力要素。  相似文献   

14.
从吸收能力和基于资源理论角度解释了信息技术资源和组织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内在作用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假说.研究结果表明,组织通过将信息技术资源转化为信息技术能力,从而影响组织的吸收能力,并进而帮助组织获得竞争优势.此外,还探讨了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对竞争优势的不同作用机制,并基于环境权变理论讨论了两种吸收能力和竞争优势之间关系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就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增强企业吸收能力和竞争优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知识的企业吸收能力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艳秋  王向阳  靖续迪 《情报科学》2008,28(11):1622-1629
在对企业吸收能力内涵、构成等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人才市场供给、企业知识共享、新技术利益驱动、技术溢出、竞争机制以及生产要素供给的变化六个方面对企业吸收能力形成的动力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从知识获得、知识消化、知识转化以及知识利用四个层次对企业吸收能力进行剖析,揭示企业吸收能力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6.
结合知识基础观和吸收能力理论,探讨关系学习如何通过知识探索影响企业的产品创新性,以及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基于312家企业的调研数据,综合运用层级回归和Bootstrapping等综合分析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关系学习通过知识探索影响企业的新产品创新性;此外,潜在吸收能力能强化关系学习与知识探索间的正向关系,而实际吸收能力能增强知识探索对产品创新性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企业闲置知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吸收能力的角度探讨企业闲置知识资源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假说。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闲置知识促进企业吸收能力的提高,进而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引入知识属性的三个维度,知识宽度、知识深度与知识相似性,研究其对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吸收能力在知识属性三个维度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中介作用。通过调查问卷设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研究发现,知识宽度、知识相似性对吸收能力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对企业绩效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在知识相似性与企业绩效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但并未发现知识属性对企业绩效的直接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吸收能力的创新能力与竞争优势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韬 《科学学研究》2009,27(3):445-452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观点,以我国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索企业吸收能力、创新能力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验证并建立一个新的竞争优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动态能力的两个重要维度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吸收能力不仅对竞争优势存在直接影响作用,还存在间接影响作用;同时,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从而证实了吸收能力在动态能力中的基础性作用,揭示了动态能力内在结构的非平行关系,进一步完善了战略相关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Zahra和George的知识吸收能力的维度能力划分,融合知识吸收能力和信息技术采纳理论,利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从知识吸收能力角度对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实吸收能力中介调节潜在吸收能力和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而且先验知识的不足仍然是我国企业信息系统项目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