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建立国家档案全宗控制系统--档案馆档案安全保管的一个课题 2003年11月27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了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7800件文物流失到仅存千余件的情况.对此,欧平同志在<中国档案报>2003年12月29日第三版上载文<从"文物蒸发"说档案管理>,批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一些单位诸如博物馆、国有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监管不利,认为这是造成其文物流失、国有资产和企业知识产权流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王巨安 《兰台世界》2007,(10S):65-67
1953年2月,计达700余斤的吴煦家藏史料在杭州现世,引起中宣邮的高度重视。《人民日报》于5月16日也以《浙江省最近发现了一批珍贵的太平天国史料》为题发过消息。据现收藏单位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所编的《吴煦档案选编》(七大册)披露,其总数不下数万件,内容不仅是国内外有关太平天国史料的最重要一次发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北京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建于1912年7月9日,历经百年发展,馆藏品数量由最初的5万余件到现在的130余万件。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博物馆的前辈们经过不断探索、研究,逐步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藏品分类管理体系和藏品编号方式。从最初按陈列室陈列物品建册,到后来按文物种类编制成几十本账册,计百余万件文物;从民族危难、社会动荡中藏品保管艰难维持,到广泛接受社会捐赠、征集、政府调拨,全面普查和信息化管理;从简单的序号编目,到日益完善的文物管理编目体系。各时期藏品账目沿革、分类体系逐步扩充完善,代表了国家博物馆百年历史底蕴。本文系统梳理、辨析各时期藏品珍贵账册档案,探求其历史沿革、编排规律、藏品编号方式及其在不同账册中所代表的涵义,并试图研究总结博物馆藏品账目管理的发展趋势,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做好这些工作。  相似文献   

4.
陈训慈与《吴煦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瞻园的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里保存着晚清浙江官僚吴煦的一大批文物档案史料,不少内容涉及太平天国,非常珍贵。而吴煦的档案史料之所以能问世并能被国内外近代史学者使用和参考,说来是半个世纪前陈布雷的胞弟陈训慈(又名陈叔谅)立下的一大功劳。 发现吴煦档案史料是在上世纪1951年初,杭州才解放一二年,气象一新,百废待兴。慈溪籍的陈训慈作为一位爱国进步的知识分子,并未因他有个被称作蒋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博物馆藏品来源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祖国漫长的史前时期和五千年文明历史,给我们留下了绚丽多彩的名胜古迹和文物资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类文物机构登记在册的可移动文物即达1000多万件,其中一级文物约10万件;文物系统的博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一生收集档案达1500万字,其收藏内容包括奏稿、批牍、家书、日记、诗文、治兵语录、随记等,其中个人作品将近100万字,并藏书达30余万卷。据有关资料记载:位于双峰曾国藩老家的曾氏富厚堂是晚清时期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仅1950年湖南省文物局载去的就达500多箩筐,其收藏规模之庞大、保存质量之完好,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这么多家庭档案,当然不可能完全由曾国藩自己完成,关键是曾国藩重视了对档案人才的利用。  相似文献   

7.
1928年的《古物陈列所游览指南》是故宫博物院前身古物陈列所的珍贵史料,记录了国内博物馆最早的对外开放参观规则。1913年,由于热河避暑山庄内的文物保存不善,北洋政府国务院内务部下令将当时存放于热河和辽宁的文物运至北京,并筹备建立古物陈列所。1913年11月18日—1914年10月28日,共7次从热河行宫运输古物至北京,共计1949箱,11.7万余件文物;1914年1月23日—3月24日,共6次从辽宁清宫内运输古物至北京,共计301箱,11.4万余件,全部交由古物陈列所保存管理。  相似文献   

8.
第十九册和二十册出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的《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十九册和二十册;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第十九册中所收录的有关档案史料起于咸丰六年(1856)十月初十日,止于咸丰七年十月十一日,计528件、54.9万字。本册售价28.60元。第二十册中所收录的有关档案史料起于咸丰七年(1857)十月十二日,止于咸丰八年九月二十一日,计495件、54.9万字。本册售价28.30元。  相似文献   

9.
<正>博物馆的存在在于藏品,博物馆的藏品源于征集,追寻更多的藏品是博物馆目标之一。文物征集工作是博物馆不断获取藏品补给的活水源头。山东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省博")是全省文物的收藏中心,拥有各类藏品11万件,尤以陶器、青铜器、甲骨文、陶文、封泥、玺印、简牍、汉画像石、书画、善本书等收藏最具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80余件,馆藏文物数量及一级藏品数量均居全国博物馆前列。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加快历史档案资料的整理出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正在联合编纂《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档案史料汇编》(以下简称《汇编》) 一八五一年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给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及外国侵略势力以沉重打击,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吕坚 《历史档案》2002,(1):132-136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以下简称《史料》)系中国 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研人员编纂的一部大型档案汇编,曾列入全国社科重点出版项目。该书的 选编工作 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1963年10月,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前身) 已从馆藏清代档案中完成了辑有6000余件档案、600余万字的初稿。当时,太平天国史研究 专家罗尔纲先生对此项工作十分关心,在“逐字细阅了这部史料初稿”后,撰写了《档案中 的太平天国史料》一文,阐明了编纂并出版该史料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由于“文革”浩 劫,该…  相似文献   

12.
故宫博物院 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中国文物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北侧。1925年10月10日建立。故宫为中国明、清两代(1368-1911)皇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历代宫殿建筑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现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收藏。1949年以后,对故宫的文物进行整理编号,计有“故”字号文物78万余件,加上新人藏的“新”字号文物21万余件,总数近百万件。所藏文物一类为清代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历史陈列》的探索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为纪念太平天国起义 1 5 0周年、罗尔纲诞辰 1 0 0周年 ,适应现代陈列设计和审美的需要 ,进一步提升陈列品位和展示手段 ,对原有的《太平天国历史陈列》进行了重大改造。该陈列的“改陈”工作 ,在如何处理古典建筑与现代展示间的关系方面 ,做了十分有益的创新 ,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展示效果。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一座在明清古建筑基础上建成的博物馆 ,也是我国唯一的太平天国史专业博物馆 ,占地 1 6 0 0 0平方米 ,其中展室面积 1 1 0 0平方米 ,由三座相衔接的大厅组成。馆区芳草如茵、花木扶疏、山石逶迤、池水荡…  相似文献   

14.
齐子 《北京档案》2004,(11):18-19
座落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创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收藏有来自世界各国大约700万件文物.在该馆的东方艺术馆里,陈列着大量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化艺术珍品多达2万余件,如中国各个朝代的绘画刺绣,各个时期的出土文物、档案,明清瓷器等,其中最名贵的有汉代玉雕驭龙、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人摹本)、宋罗汉三彩像、敦煌经卷等.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四川省档案馆组织编辑的《四川省国家综合档案馆概览》公开出版发行。四川是档案资源大省,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有3万余个全宗,2000余万卷,3480余万件,资料227余万册,数量位居全国前列。馆藏档案形成时间最早的于公元1309年,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有元代档案、明代档案、清代档案、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档案、少数民族档案、历史名人档案、重大历史事件档案档案,  相似文献   

16.
<正>6月29日,"红星耀蓉城·百年铸辉煌"展览在成都市博物馆开幕,四川省档案馆馆长祝云出席开幕式。"红星耀蓉城·百年铸辉煌"由四川省档案馆、成都博物馆等单位共同举办,以270余件(套)档案、文物及实物资料,时间跨度从1921年到2021年,较为全面地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的成都时刻,让观众直观真切地感受到党团结带领成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17.
在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中,有一大宗总数数万件且无须辨伪的档案史料,是历经晚清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历任苏松太道道员、江海关监督、江苏布政使、督带常胜军正任、二品顶戴等要职,一度曾在上海滩的政治、经济、军事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风云人物吴煦,在苏南和上海地区任职期间所形成及抄存的公务档案和来往信函.这些原始档案时间跨度为乾隆至同治年间,内容极其丰富,既是吴煦官场活动的详细记录,也是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一生收集档案达1500万字,其收藏内容包括奏稿、批牍、家书、日记、诗文、治兵语录、随记等,其中个人作品将近100万字,并藏书达30余万卷.  相似文献   

19.
朱成山 《中国博物馆》2008,(1):F0002-F0002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于200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0周年之际建成开放,占地面积约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达11449平方米,分展览集会区、遗址悼念区、和平公园区和馆藏交流区等4个功能性区域,是一座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纪念性遗址型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合编的《清末教案》第二、三册近日由中华书局排印出版。该书二、三册分别收辑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的档案649件、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的档案712件,合计142万字。反映清末以来,特别是光绪时期全国各地发生的重大教案,是研究晚清政治史、会党史以及基督教史的重要资料。该本被列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其第四、五等册为外文档案,现已在排印中。该书第二册是价64元,第三册定价78元(邮购加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