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在早期教育中,父母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将使幼儿获得社会生活和人生行为的最初观念,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感染着幼儿,可以给幼儿提供好的教育机会,也可能给幼儿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说父母是幼儿教育的最高师长,是孩子的榜样。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很多,许多孩子还会用各种行为方式来测试父母对自己的容忍度,此时。他们所表现出的外显行为,可能就是父母眼中的“不听话”。  相似文献   

3.
有些孩子,缠人、闹事、小题大做,占用了大人们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被称为“难缠”孩子。他们的“难缠”行为往往会让父母大为恼火,父母不光是嫌孩子缠住自己,更担心的是孩子独立性太差,将来难以适应社会生活。面对这样的孩子,在照顾他们生活的同时,父母要怎样做才能让他们的心理逐渐自立起来,让父母从被“缠”的状态里解脱出来呢?  相似文献   

4.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父母的心理素质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情绪平稳,心态豁达,行为具有理性的父母,会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为他们的健康人格奠基.父母是孩子整个人生重要的依恋对象."依恋理论"认为,孩子如果在需要时,可以有一些值得信赖和依靠的成人让其依托,就会感到安全,自我感觉良好.所以,父母的心理健康对孩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待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父母的态度常常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他们不允许孩子有攻击性行为,另—方面,他们的行为却常常带有攻击性。因此,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要孩子象父母说的那样去做,而不是象父母做的那样去做。孩子呢,也常常出现疑问:为什么我那样做就不对,爸爸妈妈那样做就对吗?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是怎么来的? 到底是一种先天性的冲动。还  相似文献   

6.
他们呱呱坠地时是一个可爱的宝宝,父母并没有发现有何异样,可是到他们渐渐长大,父母慢慢发现他们不会说话,行为古怪,脾气孤僻,你越叫他越走得远,父母才惊觉孩子出现问题。一些不知情的父母,还误以为这些孩子的学习能力较差,只要多花些时间,情况会好  相似文献   

7.
雷霆 《教育》2013,(10):62-63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英国家庭教育在西方各国中是较有特色的,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儿童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父母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矩。父母应该是孩子的道德教师  相似文献   

8.
肖瑞 《教育导刊》2007,(3):63-63
瑞典父母不替孩子做主在瑞典,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1.不要“营救”他们看着自己的孩子陷入困境或出了什么事情而不管,对于父母来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有时孩子不想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期望得到父母的“营救”,如果家长答应他们的期望,长此以往会使他们养成不负责  相似文献   

10.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是幼儿教育成败的主要责任人,他们的言行稍微发生偏差,就可能对孩子的一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父母应善于利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感染孩子,而不是束缚他们的行为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白守爱 《中国教师》2014,(10):93-93
<正>要培养好孩子,就要从三方面着手。一、助力孩子发展当孩子走进中学的校门时,他们的心智在发展,他们的思想在成熟,他们的困惑在加大。他们既感恩父母,又对父母的偶尔过问不满;他们既理解父母较高的期望,又对父母的引导不够不满;他们既希望受到关注,又对父母的过分唠叨不满;他们既渴望家庭的温馨,又渴望父母的支持、鼓励、理解和指导。可见,孩子非常看重父母,也就是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占据重要的位置。基于此,父母有责任为  相似文献   

12.
什么叫感染教育呢?感染教育就是利用幼儿情绪易受感染的特点,以父母良好的情绪、语言、行为和家庭环境来影响他们,使幼儿向好的方面发展。孩子一来到人世,父母给他们的影响就是直接的,而且是主要的。孩子的认识,兴趣最早是以父母的影响开始的,因此,父母的情绪、言行、习惯,无时不在感染着孩子。马卡连柯曾经说过:“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作为孩子的当然教师,应该用自己好的品格、行为来感染孩子,影响孩子的成长。这些都应从幼儿开始。如果父母从小一味地溺爱孩子,一旦成了习惯,大了就很难扭转。正如一棵树一样,在它还是树苗的时候,就任随它弯曲地生长,到了长成大树的时候,要想将它扭直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3.
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儿童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父母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矩。  相似文献   

14.
离婚对于父母来说,也许是痛苦的结束,但由于父母离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打破了他们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平衡,因而也容易带来他们行为上的偏差.教师和家长应对此高度重视,在心理上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使他们也能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5.
教孩子调适心理父母应尽量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很快乐,其秘诀在于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们能很快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这一点上,父母以身作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家长在遇到问题和挫折时,流露出的任何一点焦虑、不安、悲观等不良情绪,都会深深影响孩子并使其仿效。给孩子决策机会快乐性格养成与控制孩子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要设法提供机会给孩子,使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但一定要避免两种情况的发生:一是让孩子言听计从,这是破坏孩子建立自信的重要因素;二是对孩子言听计从,这会使孩子迷失辨别善恶好坏的方…  相似文献   

16.
尤梅 《生活教育》2008,(4):16-16
孩子的一颗爱心应从小培养,启发他们爱长辈、爱父母、爱弱小。而父母的率先垂范很重要。当孩子看到你为自己的父母倾心  相似文献   

17.
沟通是从“听”开始的,忽视了倾听,难有好的交流效果,也难达到教育目的。许多孩子抱怨,他们的父母整天对他们唠唠叨叨,说得太多。"我对他们没话好说。"-这是孩子对父母倾听行为不满。许多家长苦恼,自家的孩子总是把大人话当耳边风,说一百遍就像没说过一样。"我们讲的话,他根  相似文献   

18.
家庭失和,孩子暴力倾向几率高。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每个人从小就以模仿父母的行为作为自身今后行为准则的一个参照。据国外的调查显示,生活在父母失和环境下的孩子无论男女,都要比生活在家庭和睦环境下的孩子具有暴力倾向的几率要高出许多。亲缘交往是否和谐,是孩子能否适应复杂社交的重要条件。处于失和家庭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之间交流都存在问题,每次父母之间的冲突对孩子都是一次极大的负面刺激,孩子心理发育就容易出现自闭、自卑、抑郁等等诸多心理问题。这些负面的心理自然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社会交际,严重的可以形成人际交往障碍。…  相似文献   

19.
一岁左右的孩子喜欢扔东西,父母给他拾起来,他又扔在地上。对孩子这样反复扔东西的行为,许多父母不理解。其实,周岁孩子喜欢扔东西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这时期孩子的年龄特点,也是他们的一种探索行为。孩子将扔东西当作一项“科学实验”。研究东西扔出后,会发生什么反应;在扔东西的过程中,探索自己  相似文献   

20.
对于孩子的性教育,父母的行为方式和性态度是最重要的。费孝通曾说过,儿童懂道理不是听会的,而是看会的,是一种观察学习。因此父母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等行为都是孩子重要的性教育内容。性的核心是人格教育、两性关系,不能把性教育仅仅理解为性行为教育。中国父母很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就是打架当着孩子的面,但亲密却总是避开孩子,正确的行为应该是反过来的,这样更容易让孩子领会男女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其次是孩子会问到一些性问题,这种情况下,父母的态度最重要。父母应该用科学的艺术的解释回答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