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1961年发表的就职演说,是美国历史上最精彩的总统就职演说之一。本文从文体学的角度,在词法、句法、修辞等各个层面,对肯尼迪的就职演说进行分析,揭示其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2.
俞可 《上海教育》2014,(2):49-50
“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2013年11月22日,曾任美国总统的约翰·F.肯尼迪就职演说中的这句经典之语再次在美国民众心中激荡回响。这一天是肯尼迪总统遇刺五十周年纪念目,现任总统奥巴马不仅携手前总统克林顿为肯尼迪祭扫,且下令全美各地降半旗致哀,并言辞凿凿:肯尼迪在美国历史上承前启后,他以满怀理想来重塑美国,影响并激励了整整一代人,奥巴马本人即为那代人的子女。他果真得以传承了肯尼迪之衣钵?  相似文献   

3.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是美国第35任总统生于马萨诸塞州是美国著名的肯尼迪家族成员。他于19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执政时间从1961年1月20日开始到1963年11月22日在达拉斯遇刺身亡为止。肯尼迪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信奉罗马天主教和获得普利策奖的总统。  相似文献   

4.
惊人的巧合     
如果仔细翻阅各国的历史记载,各种惊奇的巧合确有不少。美国的两位著名总统林肯和肯尼迪,他们两人的生活道路有很多相似之处。林肯在1860年就任总统,而肯尼迪则在1960年就任总统。两位总统都是遇刺身亡。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2009,(35)
赏析安德鲁·怀斯(1917~2009),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15岁开始学画,20岁举办个人画展,先后被美国总统肯尼迪、里根、布什授予总统自由勋章、金质总统勋章和国会金质章。  相似文献   

6.
有一次,一位朋友问美国总统肯尼迪:"您是怎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英雄的?"肯尼迪想了一会儿,说:"这  相似文献   

7.
大家一定已经很熟悉林肯和肯尼迪这两位美国总统了,他们在美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林肯最不喜欢看到别人受委屈,因此废掉奴隶制度,解放了无数黑奴。肯尼迪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而且他的家族在美国也是赫赫有名。有人曾说过,"美国如果也有莎士比亚,其著作中必有一部肯尼迪家族史。"很不幸的是,两位总统都是在在任期间被暗杀。除此之外,两人之间是否还有什么其他的联系呢?而这一切到底是冥冥之中的安排,还是仅仅是一种巧合?看完本文,相信你应该找到一个答案了。  相似文献   

8.
沈健尔 《学周刊C版》2019,(7):191-192
公众演讲是一种普遍的演讲形式,就职演讲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演讲形式。特朗普总统以公众演讲的形式发表了自己的胜选演讲,在其演演讲词中出现了一系列的专有名词,这些名词主要涉及美国的政治、历史与文化等方面。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只是多闻其名难知其意。本文通过对美国政治与文化背景的简要概述,帮助读者理清演讲词中专业的文化背景思路,为读者更加有效地理解这篇胜选演讲词做出一定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一篇演讲的成功,往往是多种因素的总和,但语言文字的运用,则具有首要的重要性。纵观美国各个时期的著名演讲词,都无一例外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段:比拟譬喻、重复排比、设问反诘、幽默讽刺……,以使语言更具形象性、更富节奏感,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本文拟仅以派特瑞克·亨利的《在弗吉尼亚州代表大会上的演讲》(Speech inthe Virginia Convention of Delegates)、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和肯尼迪总统的《就职演说(Inaugural Address)三篇著名演讲为例,对英语演讲的修辞艺术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0.
1962年 1 0月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惟一一次直接的核对抗。危机发生后 ,在国内政治因素不允许默认这些导弹存在的情况下 ,同时考虑到军事打击方案可能导致美苏爆发核冲突的危险前景 ,肯尼迪总统主持制定和实施了一项具有弹性的“隔离”政策。肯尼迪总统的决策无疑是建立在理性分析基础上的 ,但是 ,从“危机管理”的角度来看 ,这种理性只是“有限理性” ,而非“完全理性”。“隔离”政策的产生和执行表明 ,美国国内政治因素和官僚组织结构影响了肯尼迪总统理性调控危机的努力 ,使肯尼迪总统的决策理性成为“有限理性” ,也对肯尼迪总统不自觉地管理危机的努力产生巨大影响。但是 ,“危机管理”理论也认为 ,这种“有限理性”在危机期间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 ,正是肯尼迪总统在制定、实施“隔离”政策中体现的这种“有限理性”大体上限制了危机的发展 ,并最终促使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1.
张学玲 《考试周刊》2008,(53):232-232
美国总统演讲向来都是很好的英语学习材料。本文从内容布局、过渡衔接、排比利用、第一人称和祈使语以及口号的提出等五个方面分析学习奥巴马演讲词的"妙处"所在。  相似文献   

12.
幽默超市     
《小读者》2006,(9)
专业语言为表彰著名的美国航空学家冯·卡门在火箭、天等技术上做出的巨大贡献,美国政府决定授予国家科学奖章。当时的冯·卡门已有82岁,当他喘吁吁地登上领奖台的最后一级台阶时,踉跄了下,差一点摔倒在地上。给他颁奖的肯尼迪总统跑过去扶住了他。冯·卡门对肯尼迪总统说:“谢  相似文献   

13.
1962年10月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惟一一次直接的核对抗.危机发生后,在国内政治因素不允许默认这些导弹存在的情况下,同时考虑到军事打击方案可能导致美苏爆发核冲突的危险前景,肯尼迪总统主持制定和实施了一项具有弹性的"隔离"政策.肯尼迪总统的决策无疑是建立在理性分析基础上的,但是,从"危机管理"的角度来看,这种理性只是"有限理性",而非"完全理性"."隔离"政策的产生和执行表明,美国国内政治因素和官僚组织结构影响了肯尼迪总统理性调控危机的努力,使肯尼迪总统的决策理性成为"有限理性",也对肯尼迪总统不自觉地管理危机的努力产生巨大影响.但是,"危机管理"理论也认为,这种"有限理性"在危机期间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正是肯尼迪总统在制定、实施"隔离"政策中体现的这种"有限理性"大体上限制了危机的发展,并最终促使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出了父子两代总统的布什家族,因其政治上的成功,已经与林肯家族、肯尼迪家族齐名。  相似文献   

15.
肯尼迪政府应对第二次柏林危机的主导政策是与苏联进行谈判。肯尼迪总统在这一政策的形成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而且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保证这一政策得到切实执行。肯尼迪政府对柏林危机的政策,受到肯尼迪总统个人对冷战、欧洲局势、德国问题和柏林问题的独特认识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政治演说是演说者根据国内外政治情况,阐明自己政治立场和观点的讲话。美国总统的政治演讲词历来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奥巴马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总统,在美国特殊的历史时期上任,其胜选演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奥巴马胜选演说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奥巴马胜选演说词的修辞特征,从而揭示不同的修辞手段在演说词中的语言表达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奥巴马2012年连任美国总统的演讲词,本文旨在从语用学的视角分析指示语的使用情况和语用功能,让广大学者更好的了解到著名的政治演讲人是如何体现他的政治力量和他的礼貌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不后悔     
1960年美国总统大选,电视第一次转播了总统候选人的辩论,肯尼迪与尼克松在镜头前的表现最终决定了大选的结果。当时负责转播工作的休伊特建议尼克松化妆,但尼克松因为听到肯尼迪不需要化妆,遂拒绝了这个建议。可是他没想  相似文献   

19.
编辑语:这次我们要介绍的采访的主持人是拥有"美国电视新闻第一夫人"之美称的芭芭拉·沃特斯(BarbaraWalters),而主角就是众美国总统和第一夫人们。芭芭拉作为资深主持人已纵横传媒界40余年,她作风泼辣,提出的问题往往一针见血,十分尖锐,但各总统就避重就轻,而总统夫人总是极力支持(或曰"维护")她的丈夫。其实美国总统的风流事情数不胜数,克林顿和莱温斯基事件也只能算是其中一段小插曲。比如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花心的总统,他最著名的情人包括玛丽莲·梦露、安吉·迪金森和杰妮·曼斯菲尔德等等。到了第36任总统林登·约翰逊,他就公开说:"我的女人比肯尼迪还多"。而在他死后,当有人要求约翰逊夫人就其丈夫生前的风流韵事发表评论时,她回答:"是这样,林登爱人类,而人类的一半是女人。" (文:蓝蓝)  相似文献   

20.
纪秀 《科技文萃》2004,(9):134-137
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众目睽睽之下遇刺身亡.40年过去了,肯尼迪的遇刺事件真相仍然扑朔迷离,众多不同的说法引发争议和关注:有人认为凶手杀总统是为出名,有人认为是欧洲某黑社会组织干的,也有人认为,肯尼迪遇刺与某个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相当流行的一种说法是肯尼迪死于政治斗争……但是,至今没有一种版本真正令人信服.于是,有人另辟蹊径,试图利用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来拨开案件的迷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