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钾细菌UV诱变处理,获得了两株正变株,其解钾能力分别为7.05mg/m1(K2O)和10.25mg/ml(K2O),较出发菌株提高1282.35%、1909.80%.并且通过酸碱、温度驯化,得到一株正抗性变异株,其解磷解钾能力分别是73.mg/ml(P2O5),4.41mg/ml(K2O),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35.97%,25.53%.  相似文献   

2.
土壤解磷微生物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国内外土壤解磷微生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解磷微生物研究可能的重点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3.
海口东湖降解磷细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口东湖磷细菌研究的结果表明:至少有芽孢杆菌属等13个属的不同菌株以其对磷化合物的分解能力推动着湖泊中磷的循环;在以芽孢杆菌属,假单孢菌属,微球菌属为优势的菌属中,假单孢菌属的解磷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钾细菌UV诱变处理,获得了两株正变株,其解钾能力分别为7.05mg/ml(K2O)和10.25mg/ml(K2O),较出发菌株提高1282.35%、1909.80%。并且通过酸碱、温度驯化,得到一株正抗性变异株,其解磷解钾能力分别是73.mg/ml(P2O5),4.41mg/ml(K2O),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35.97%,25.53%。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解磷生物有机肥、玉米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和玉米缓控释专用肥对皖北夏玉米隆平206和秦龙14产量的影响,探讨了解磷生物有机肥对夏玉米产量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施用解磷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夏玉米隆平206和秦龙14的产量,供试肥料处理玉米产量大小顺序为解磷生物有机肥玉米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玉米专用缓控释肥,解磷生物有机肥通过增加玉米穗数和穗粒数,改善玉米产量构成,提高玉米产量。皖北夏玉米肥料施用解磷生物有机肥和玉米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湘南学院学报》2022,(2):12-20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须的营养元素之一,也是植物生长的一个主要限制因子.土壤中的解磷细菌可将难溶性磷转化为可溶性磷,为植物提供丰富的磷.本文对土壤解磷细菌的种类与分布、解磷机制及其促生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解磷细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磷是自然生命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之一,而自然界中的磷循环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属不完全循环。解磷微生物的存在能够将不溶性磷转化为可溶性磷,本文将对解磷微生物的种类、主要来源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碳、氮、磷矿粉3组主要影响因子类别和质量浓度对解磷菌M-3-01(Serratia nematodiphila)菌株解磷效果的影响,再运用正交试验进行L9(34)优化,以探究M-3-01的解磷发酵配方工艺.结果表明:菌株M-3-01的高效解磷最终优化发酵配方中,葡萄糖、草酸铵、磷矿粉、无机盐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5 g/L、1.5g/L、2.5 g/L、1.92 g/L,接种量为2%,pH为6.0,150 r/min,37℃.解磷菌发酵配方经过优化后,优化组有效磷含量达88.64 mg/L,是CK有效磷含量的2.34倍,效果显著,为优化后的解磷菌发酵配方投入到微生物菌肥产业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不同条件光合细菌同化磷能力的初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光合细菌解磷的最优化条件。经试验发现最佳处理条件是在30℃、光照微好氧条件下,培养基以苹果酸为碳源,含磷量为0.35g,/L,pH 6.0,装液量80mL/250mL,接种量为10%,时,光合细菌生物量和解磷率都可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0.
发酵液有效磷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有效磷含量测定值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以便获取快捷准确地评价磷细菌的解磷能力的方法,进行有效地筛选。实验证明反应液最大吸收波长在720 nm左右;发酵体积、加入活性碳与否、反应液的pH值等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这样在筛选时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超声波处理20 min效果明显;在用50 mL容量瓶进行定容时,取样体积以2.5 mL为宜。对发酵液进行离心效果更好些,但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静置后取上清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离筛选出高效降解毒死蜱菌株,明确其生物学分类地位,并优化其降解条件.方法:采取平板划线和摇瓶复筛法从农药厂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高效降解毒死蜱菌株,并通过16S rR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对其进行鉴定;运用HPLC法检测降解菌株对毒死蜱的降解效果,研究其在不同培养基、接种量、温度及pH条件下的降解能力.结果:从农药厂土壤样品中筛选得到一株能够以毒死蜱为唯一碳源生长的高效降解菌株OP7,经16S rRNA基因序列聚类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进一步的降解条件优化结果显示,菌株OP7降解毒死蜱的最佳培养基是10%LB、最适接种量为3%(v/v)、最适温度为35℃、最适初始pH为9.0.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菌株OP7有望成为新的菌种资源并应用于环境中毒死蜱污染物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12.
除油菌的筛选及其处理采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活性污泥的驯化,筛选处理采油废水的高效菌株。筛选得到三个属共5株高效菌株,除油能力在25.06~52.09%之间,COD去除能力在32.39~87.44%之间。混合菌生长迅速,没有延滞期,石油类最终去除率为94.34%,COD最终去除率为92.34%。高效细菌对石油类的去除率并不随着石油类含量的增加而上升。混合菌在石油类浓度为26.84mg/L时具有最高去除率96.64%;在COD浓度为491mg/L时具有最高去除率97.50%。混合菌株对芳香烃的去除能力最强,达到88.91%。对菌株进行紫外线辐照处理,获得3株诱变菌株,诱变菌株的除油能力以及除COD能力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自然界分离筛选具有紫杉醇合成能力的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初步鉴定。方法:用常规的微生物分离方法分离真菌,通过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酵液中是否含有紫杉醇,通过ITS序列分析鉴定菌种。结果:分离获得一株具有紫杉醇合成能力的真菌(T20),ITS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与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真菌高度同源,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菌不能与目前已知的菌株聚为一类。结论:分离获得一株新的具有紫杉醇合成能力的真菌,为产紫杉醇真菌的资源开发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考二轮复习"一题多解"教学中的三个案例分析,用"一题多解"梳理整合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用"一题多解"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用"一题多解"优化解题过程,提高运算求解能力.探寻"一题多解"高效教学的价值与策略,并结合教学实践给出教学思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具有产壳聚糖酶能力的菌株,获得两株产壳聚糖酶菌株,对其中的一株非芽孢杆菌Yg菌株进行产酶试验并对其酶活性以及酶解最适条件进行测定.结果显示:Yg菌株所产壳聚糖酶具有较强的降解壳聚糖的能力,不同产酶时间所得酶液中,产酶36h所得酶液的酶活力最强;用产酶36h所得酶液降解3%壳聚糖,酶解最适pH值为5.5—6.0,最适温度为50—55℃,10%的酶量完全降解3%的壳聚糖所需时间为30h.  相似文献   

16.
现通过一道运动学的问题,加深同学们对运动学基本公式和相关推论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一题多解发散同学们的思维,提高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例题 已知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1 m/s和7 m/s,通过A、B两点所用的时间为4s.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里氏木霉ACCC30449分泌的纤维素酶酶解条件比较,初步发现该菌株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最适作用pH值为5,利用菌株产纤维素酶分解处理不同比例搭配的玉米秸杆和稻草,结果表明玉米秸杆:稻草= 3:1的时候,纤维素的分解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从近年高考真题来看,解三角形的考查在全国Ⅰ卷通常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在第17题,从考查内容上来看,以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主,通常与三角恒等变换和不等式交汇来考查,从考查的思想方法上来看,主要考查化归与转化、函数与方程和数形结合的思想,从考查的能力上来看,主要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旨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本文通过预测2020高考解三角形的核心考点,以期帮助同学们更高效地备考.  相似文献   

19.
从某焦化厂排水沟采集到污泥,通过以苯酚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逐步驯化,筛选出苯酚高效降解菌株.利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枪测、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初步鉴定.结果筛选获得1株高效降解苯酚的球形芽孢杆菌HNND-3.HNND-3能够以苯酚为惟一碳源,耐酚能力高达2 200 mg/L,在30℃和pH 7.0条件下,42 h内...  相似文献   

20.
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安徽省涡阳一中高效春(233600)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指出:通过中学化学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