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虚与实是一切文学艺术广为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虚,多指空灵超脱或引人生发联想、补充的笔墨,其形式主要有三:一种是虚幻、虚拟的表现,如写人物的想象、梦境和幻觉等;一种是侧面的记叙和描写,如场景烘托、人物对比、他人评价、客观影响等;一种是议论抒情,即作者对人和事物直接发表看法和吐露情怀。实,则指真实具体地描绘的文字,也就是对人或事物进行直接的、  相似文献   

2.
记叙文是中学生写作中常见的体裁。一篇好的记叙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能否灵活处理虚写与实写的关系 ,做到虚实相生。所谓虚写是指使用间接手法 ,通过描绘环境 ,渲染气氛 ,或刻画其他人物的言行 ,以便更加鲜明地描摹中心人物的精神风貌及性格特点 ;而实写则是直接通过人物自身的外貌、言语、行为等来揭示其心理特征。巧妙处理虚实关系 ,使其虚实相生 ,水乳交融 ,可使记叙文的写作如同插上翅膀飞向成功。具体做法是 :一、从虚入手 ,以虚带实为了把主要人物刻画得更加鲜明突出 ,从虚入手 ,以虚带实 ,以虚托实是常用方法。刘鹗的《明湖居听书…  相似文献   

3.
<正>叶圣陶爷爷说:“描写人物,假若只就人的共通之点来写,则只能保存人的类型,不能表现出某一个人。要表现出某一个人,须抓住他给予我们的特殊印象。”这“特殊印象”,指的是人物外表和内心方面的特点。那么怎样才能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出来呢?一、理解特点。人物特点,主要是指一个人的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性格,如文静、活泼、内向、外向、孤僻等;二是爱好,如看书、写毛笔字、看电视、打篮球、看比赛、郊游等;三是特长,如歌唱得动听、舞跳得优美、画画得好、口算能力强、某种球打得好等;  相似文献   

4.
习语就其广义而言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等。汉英两种语言都有极为丰富的习语。数词在汉语习语中占有相当的份量。本文拟就一些常见的带数词的汉英习语作一比较。习语中的数词有些具有实质意义,如“一箭双雕”中的数量词“一”都是实指其数,是实义,有些则是虚指,如“五光十色”中的“五”和“十”是虚义,  相似文献   

5.
习语就其广义而言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等。汉英两种语言都有极为丰富的习语。数词在汉语习语中占有相当的份量。本文拟就一些常见的带数词的汉英习语作一比较。习语中的数词有些具有实质意义,如“一箭双雕”中的数量词“一”“双”都是实指其数,是实义。有些则是虚指,如“五光十色”中的“五”和“十”是虚义,并不指五种光和十种颜色,“五”和“十”只表示多的概念。而有些原义就  相似文献   

6.
一、观其大略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标题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说明文的标题往往直接点明说明对象或说明中心,如《景泰蓝的制作》、《神奇的极光》等。议论文的标题无非三种,一种是直接点明中心观点,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种是间接点明中心观点,如《别了,司徒雷登》;一种是确定论述对象或范围,如《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孔孟》等…  相似文献   

7.
描写人物的文章是指通过记叙人的活动来反映人物特点的文章。写人的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篇文章里写几个人;一类是一篇文章集中写一个人。但总是要通过人物做的事情来反映人物的特点。人物的特点大致有五个方面:一是品质方面的特点,如热爱集体、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等;二是技能方面的特点,如高超的武艺、精湛的手艺等等;三是情绪方面的特点,如痛苦、高兴等等;四是性格方面的特点,如热情、天真、活泼等;五是外貌方面的特点,如高、矮、胖、瘦等。小学生在对人物进行描写时,应抓住这些方面的特点来写,并对人物的言谈举止、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8.
记叙文是中学生写作中常见的体裁。一篇好的记叙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能否灵活处理虚写与实写的关系,做到虚实相生。所谓虚写是指使用间接手法,通过描绘环境,渲染气氛,或刻画其他人物的言行,以便更加鲜明地描摹中心人物的精神风貌及性格特点;而实写则是直接通过人物自身的外貌、言语、行为等来揭示其心理特征。巧妙处理虚实关系,使其虚实相生,水乳交融,可使记叙文写作如同插上翅膀飞向成功。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正>虚实结合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诗歌理论的虚与实,通常包括四种内涵:一、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二、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三、实指具体描绘,虚指抽象的议论;四、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总之,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  相似文献   

10.
思乡怀人诗的虚实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和“实”本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中对中国的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舞蹈等艺术形式中的虚和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而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即如古人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在中国的…  相似文献   

11.
正同学们,人物的行动包括动作和行为两个方面。动作,是指人物的一举一动,如抓、拉、扯、跑、踏、看、听、闻、说等;行为,是指人物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为一个过程,如赛跑的过程、钓鱼的过程、做游戏的过程等。行动是人物的性格、情感、品质、思想的具体表现。看一个人,不光要听他是怎么说的,还要看他是怎么做的。因此,行动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把人  相似文献   

12.
就一道作文题或话题而言,大致可以分实题和虚题两大类。实题是指根据客观实在的事物所命的题目,如2010年湖南长沙市的给他人一朵花、广东湛江市的别丢了你的钥匙、浙江金华市的灯、上海市的黑板上的记忆等;虚题则是指宽泛抽象、比  相似文献   

13.
教授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运用“以事系人,以人察史”的历史人物教学,是引导学生走进历史,并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这种历史人物教学,指的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典型的历史人物及其精彩史料,串领起教学重点,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因具有趣味性、易懂性而颇受中学生的青睐。一、历史人物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中,有精忠报国的爱国者,如岳飞、文天祥;有富于正义的不屈之士,如魏征、司马迁;有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家,如秦始皇、汉武帝;有发明创造为人类造福的科学家,如毕升、李时珍;有独…  相似文献   

14.
“虚实”,泛指思想、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辩证法。如宋代范希文《对床夜话》“: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这里说的是情思与具体事物的关系,实际上指的是构思。另外“,虚实”还用来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写作时,正面地、直接地写是实写,侧面地、烘托性地写是虚写。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2008,(13):70-70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和时代特征的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泊、森林原野等。环境描写可以起到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当我们在讲叙一个故事的时候,其中的人物总是身处某一环境之中的,若在某些情节中出现独特的环境描写,对故事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有些同学却在环境描写方面欠缺积极主动的意识。请看下面这个例子。母亲的爱,像一条河。她恬静,偶尔会泛着浅浅的涟漪;她清澈,可以看得见河底的颗颗卵石;她轻柔,如春风缓缓送我前行。请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6.
<正>称谓语是一种基于社会关系的语言体系,是与社会诸多因素休戚相关的。每一种称谓,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物间其内涵和外延是大不相同的。如"妻子"一词,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在今天只指妻子。"土豪"作为一个称谓语,在史书资料中多次被提及。经过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土豪"的词义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三)虚中寓实,为人物形象显影氛围是一种虚的东西,但它虚中寓实,表现“实”的某些特质。一些作品常常化实为虚,通过渲染氛围来表现人物。乡土作家汪曾祺在谈创作体验时说过:“不直接写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有时只是一点气氛。但我以为气氛即人物。一篇小说要在字里行间都浸透了人物。”(《汪曾祺小说选·序》)“气氛即人物”确为至言,简洁地说出了氛围表现人物的作用。《三国演义》第五回中写关羽温酒斩华雄,没有直接去写如何  相似文献   

18.
(4)要注意描写环境环境描写指的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的描写,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同学们接触和运用较多的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如春夏秋冬、山川草木、风雨雷雪等。进行环境描写,绝不能漫无目的,必须围绕两点:一是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性格;二是渲染气氛,更加生动、鲜明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请阅读:  相似文献   

19.
本题为全命题作文。题中的“歌”既可以实指,指一首自己印象深刻的歌;也可以是虚指,如坚强之歌、友谊之歌、自信之歌、拼搏之歌、改革之歌等。“同行”指的是,在这首歌的影响下的成长过程,也可以写出改革开放中家乡或自己熟悉的某一地方的飞速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20.
<正>在交际话语中,"V+了+NP1+NP2"句式中的NP如1果是人称代词的话,可以有实指和虚指两种情况,如:"睡了他三天三夜",这里的"他"就是虚指的,本文研究的句式是在NP是实指的情况下进行的1,为了方便,在此处的NP一律用1"他"来代替,且NP与1NP具有领属2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