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爱语文,爱我的事业。●在自己最爱的岗位上,实事求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是人生的幸福。对教师而言,教学与科研是统一的;对教研员而言,教研与教学鱼水不能分。语文之树常青,语文教师的教学生命也应该常青。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能量来自宁静,静心则专,静居则安,静思则通,静默则熟,教师要安下心来才能做事情。●爱学生如爱子女。●我们不能只做教育改革的呐喊者,更应该做践行者。●教育是解放学生的心灵,而不是学习汇聚于书本里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情感”去热爱,用“学生的兴趣”去探寻……●创造性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基础是人性。教师要有个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与个性当然不等于创造性,但没有人性与个性,就绝对没有创造性。●语文教育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所谓“阅读”,就是任心灵自由地飞翔;所谓“写作”,就是让心泉自然地流淌。●精神的鸟儿只有在辽阔的蓝天才能无拘无束地展翅飞翔。语文教育要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容忍学生的“异端”,让他们的思想冲破牢笼;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让他们勇于质疑、追问和探索;提倡学生“心口如一”,让他们能够在讲演中在作文中酣畅淋漓地倾泄思想感情的潮水;鼓励学生创造,让他们能够在沐浴世界上所有精神文明之光的同时,又能拥有超越前人的激情、胆略与能力!●人文精神的培养不需要“培养”,但绝对需要阳光、气候、土壤。这个“阳光、气候、土壤”,就是一种民主教学的氛围。对于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师而言,他在每一堂课上,都能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  相似文献   

4.
●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那就投入地爱一回。●时刻提醒自己:教学实绩是根,文章和书是叶和花。无根的花叶再怎么美丽,只能炫耀一时。●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黑板应该是师生探求真理的试验田,讲台应该是师生间互相交流的平台,校园应该是萌生思想、弘扬个性、充满创造的精神乐园。●语文教师不能不读书,要一辈子与书为友。现代型的语文教师,还要与网络“结缘”。但千万要提高辨识力,区别谁是“娼妇”,谁是“情人”,谁是真正的“伴侣”。●语文就是语文,不等于思品,不等于伦理,不等于美育,不等于逻辑。换个角度说,语文的性质不能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简单相加。  相似文献   

5.
"语文应该是灵动的"。出于对语文的酷爱,笔者选择了做语文教师。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心灵的享受,对于老师是情感的宣泄,对于学生是灵魂的陶冶。我爱语文,就应当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我爱语文,就应当让我的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我爱语文,就应当让我的学生享受到心灵碰撞的喜悦。我在用心思索着,尝试着,记录着……  相似文献   

6.
“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刘凤肖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是人生发展中最关键的时期,作为教师如何引导他们迈好青春第一步,教会他们求知、办事、健体,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要时刻用“爱”去关心、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7.
1992年陆萍毕业于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曾在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担任语文教师与大队辅导员。1993年,调入徐汇区爱菊艺术小学,担任专职英语教师至今。陆萍敬业爱生,对事业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对学生付出了全部的关怀。她以爱的情感作为教与学之间的润滑剂,使知识和心灵在师生双边和谐的氛围中沟通。  相似文献   

8.
魏星素描     
●按照言语生成的规律教语文。●语文向四面八方打开,向学生心灵打开。●课堂的最高境界是融通、自由和美。●追求敞亮的语文人生。没看过魏星跳过舞,却看到他用文字舞出思想;没发现魏星玩过牌,却看到他的作品摆成一条龙;没与魏星喝醉过,却看到他醉在语文之中。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灯火,是我事业中永远不会熄灭的光芒。●教育是火炬,是用我心灵的爱去点亮另一个心灵的辉煌。●教育是欣赏,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喜悦。●教育是感悟,是我生活中最精彩最华美的乐章。●教育是奉献,是我生命中一支永不消逝的歌。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教师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深有体会,只有用爱,唤醒学生的情感,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一、热爱学生%教学生爱教育实践表明,爱是学生的一种基本需要。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1.
点滴祝辞     
●语文事业需要您,步入语文教学殿堂的学生更需要您,做您一样的语文教学耕耘者尤其需要您。———学生:张杰●当我们瞩目语文教学的未来时,一个苦苦求索的身影,一副循循善诱的容颜,一颗纯正洒脱的心灵,便历历在目,点点在心。———学生:张杰●如果语文教学是一首...  相似文献   

12.
有了对学生的真爱,教师才会焕发出极大的创造力,把全部智慧和心血无私地献给成长中的学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敞开心扉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做到相互理解、信任、沟通,才能最终在彼此的心灵之间搭建起一座爱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一位好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个性品质,乐观,开朗,有自信,既能善待学生的过错,宽容学生的无知,理解学生的心情,又能发现学生的问题,纠正学生的缺点,端正学生的态度,从而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我认为真正的语文教师不会违背生命成长最基本的规律;真正的语文教师不会让自己的学生感到自卑;真正的语文教师必是师爱无限,满腔热情,呵护学生心灵的教师:真正的语文教师必是专业过硬,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师.一句话: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相似文献   

14.
蜜蜂想得到花蕊里的蜜糖,就必须消耗自己短暂有限的生命。一个教师要想得到孩子们的爱,就必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师生心灵沟通的首要条件就是给孩子以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一旦当孩子感悟到老师真诚地爱他时,就会激起他幼小心灵深处的火花,把老师视为最可信赖的人,毫无保留地将心灵的大门向老师敞开。如果说教育是触及心灵的交流,那要  相似文献   

15.
吴晓嫣 《教师》2012,(16):10-10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那么作为一名幼儿老师,如何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去爱每一位幼儿,尤其是调皮捣蛋的孩子呢?笔者认为,一是以平等的爱,走进孩子的心灵;二是以赏识的爱,抚平受伤的心灵;三是以无私的爱,温暖孩子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校学生对语文、数学、外语格外重视,而对政治课却缺乏热情。作为政治课教师,如何增强政治教育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内驱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一、教师以情和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情是打开心灵的钥匙,爱是促使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以情和爱为基础来创设学生学习政治课的良好氛围,会使看似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变得富有人情味,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因为教师的微笑、点头等饱含情意和关爱,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是调节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会使学生对教师倍感亲切。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有了这些情和爱作…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丰富内心世界,启迪学生心灵和智慧的钥匙.用爱滋养学生的心灵,教师需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良好的心态审视学生,积极的态度评价学生,以成功激励学生".  相似文献   

18.
王裕萍 《快乐阅读》2012,(4):114-115
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已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去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一名合格教师,要先播下花的种子,再浇水锄草,特别要将那些长歪的小苗一棵棵扶正,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建设和丰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付出劳动、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教师情感和心灵的投入。事实上,教师文学修养的建立应构筑在更高的思想基础上,那就是教师对儿童高尚、真挚、热切的爱,对儿童教育的理想、信念、专业精神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丰富内心世界,启迪学生心灵和智慧的钥匙。用爱滋养学生的心灵,教师需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良好的心态审视学生,积极的态度评价学生,以成功激励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