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中华民族历来具有“立志勤学”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期,有志之士就从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开始探索立志的重要性。“志”,即志向、奋斗目标。孔子认为学生道德应“立志”,“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荀子认为,只有志立,而后勤学,才能有所成就。孟子认为,只有志立,才能养“浩然之气”,进而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汉以后历代学者、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立志。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明确指出:“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唐宋以来,立志勤学的经验,越来越丰富。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相似文献   

2.
志于道     
骞叔 《中国德育》2006,1(5):75-75
“志于道”是孔子对于人生提出的一个要求,见于《论语?述而》。中国传统思想重视立志,认为立志是做人的第一步。孔子自述他一生修养的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第一步“志于学”说的就是立志。后来的学者关于立志也有许多精辟的话。如:“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  相似文献   

3.
孔子从事教师工作,大约四十多年,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以《诗》、《书》、《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中写道:“曲阜是孔夫子的故乡,他老人家在这里办过多年的学校,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这件事是很出名的。”可见孔子是中国古代很成功的一位教师。为什么孔子能有这样突出的成绩?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的分析,便可以知道孔子具有作为教师的优秀品质,也就是他能有这样突出成绩的原因所在。第一,进步的政治思想。“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所以教师自身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他的“仁”为核心的。他的学生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爱人”(《论语·颜渊篇》),孔子还讲  相似文献   

4.
把教师看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对教师工作性质的一种隐喻,这种隐喻关涉的不是教师与学生在课程中“如何求知”的技术层面,而是“如何为人”的精神层面。它不仅暗示着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灵魂,而且学生也必须学着像教师一样变得“崇高”,反映了现代性对人的精神期待企图通过教师的影响来渗透到课程的每一个领域。然而,在当代,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同样可能面临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甚至自身精神家园的迷失。一、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及其规训方式考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隐喻的出现,意味着对“教师是如何被塑造成灵魂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5.
1.立志乐道 古代教育家认为,进行道德教育首先解决的是人生观问题,普遍重视立志乐道的教育,要求学生确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明确前进的方向,坚定前进的信心。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做到“乐道”,具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情感。汉代杨雄认为,没有远大的志向,容易半途而废。朱熹认为,为学之法的第一条就是“居敬持志”。陆桴亭说“学者欲学圣贤,须是立志第一。志是入道先锋。先锋勇,后军方有进步;志气锐,学问乃有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首先发问,子路冒冒失失“,率尔而对”“,夫子哂之”,笑而不语。孔子通过“哂”,即表现了对子路的严格要求,含蓄地批评子路把事情看得过于简单和口气过大的毛病,又不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曾皙正在弹琴“,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欲说还止,孔子见其有点犹豫,便用“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来打消曾皙的顾虑。于是曾皙畅谈了自己的抱负“: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听了非常高兴,并发出“吾与点也”赞语。这虽是一次日常的谈话,但孔子却在他与学生之间营…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非常重视德育教育,而言志教育是他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孔子言志教育的主导思想是什么呢?在《论语》中并未明确指出,致使各家众说纷纭,现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在《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了解到他的弟子因别人不任用自己而牢骚满腹,表现出浮躁情绪,于是便针对他们的思想问题进行立志教育。文章开篇就启发  相似文献   

8.
“差生”常被人歧视,甚至被一些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尤其是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的“差生”,从班级管理来说,总欲除之而后快,但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这么做,马卡连柯也曾说:“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一位他曾与之打交道的具体孩子的爱,尽管这孩子的品质已经非常败坏,尽管他可能给老师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事情,教师要以自己美好的感情去教育他”。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应是教师最基本的条件.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将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教育事业,他所提出的“诲人不倦”、“有教无类”、“为人师表”等师德思想至今对教师的师德建设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肖天乐 《河南教育》2011,(12):24-25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中国.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或许正因为此。很多人也非常认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观点。但是.教师到底是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的灵魂可不可以被教师加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关乎人的独立、人的尊严。关乎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把教师看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对教师工作性质的一种隐喻,这种隐喻关涉的不是教师与学生在课程中“如何求知”的技术层面,而是“如何为人”的精神层面。它不仅暗示着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灵魂,而且学生也必须学着像教师一样变得“崇高”,反映了现代性对人的精神期待企图通过教师的影响来渗透到课程的每一个领域。然而,在当代,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同样可能面临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甚至自身精神家园的迷失。  相似文献   

12.
吴锦 《文教资料》2006,(33):1-2
《论语·先进》篇有一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或简称《侍坐》。这是《论语》标题的惯例,以首句或首句中的语词为题。这段文字也有以“论志”为题的。这是根据内容命题。但细想一下,“论志”实在不能作这一章的独一无二的标题。因为《论语·公冶长》就有孔子与颜渊、子路的“论志”。这次子路还反问孔子,“愿闻子之志”,孔子的回答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另外,《韩诗外传》中还记载了两次孔子与弟子论志之事。一是孔子与子路、子贡、颜渊游景山,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言者何期愿,丘将启汝”。于是各言其志…  相似文献   

13.
交谈与交心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非常善于与学生交谈。一次闲坐,他对弟子们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有人想了解你们,那么会怎么样昵?)循循善诱的引导弟子们畅谈自己的理想抱负,于是子路急切地说出自己的治国安邦之策,随后冉有、公西华也坦率地说出了自己的愿望,只有曾点有点迟疑,孔子开导他:“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打消了曾点的顾虑,  相似文献   

14.
编辑手记     
《中国教师》2005,(12):1
自从有了教师,就有了对教师角色的追问。千百年来,人们不停地追问:教师到底是什么?教师角色有哪些丰富的内涵?在这个不懈的追问过程中,人们不仅熟悉了孔子与苏格拉底这两位人类最了不起的教师,而且形成了关于教师的种种美好认识,诸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辛勤的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办学的大教育家,传说他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子路则不但名列七十贤人之中,而且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子路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人,姓仲名由,子路是其字。他性格豪爽,质朴而粗俗,却又好勇斗狠,只比孔子小九岁,在拜孔子为师以前,不但对孔子一点也不尊重,甚至还“陵暴孔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哪里将他放在眼里。孔子却看出子路有很大的可塑性,一心要将他引上正路,因此不但不生气,而且每次见到他,都能以礼相待。渐渐地,子路被感动了,开始主动接近孔子。一天,孔子问子路:“你喜好什么?”子路几乎不假思索地说…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说教师要有触及学生灵魂的智慧?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中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的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后,剩下的就是教育。”是的,因为真正的教育是构筑或者说是塑造学生的灵魂,所以,是忘不掉的。同样,笔者认为所谓“受教育”实质上是学生在经过学校一切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活动之后,所衍生出来的或者说是生成的存留于学生灵魂的态度、能力、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并非学生所受的教育本身,所以,也是忘不掉的。正因为如…  相似文献   

17.
大教育家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神圣职责,也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说明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能否培养出好学生的重要前提,关系学生甚至国家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很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孔子说 :“求也退 ,故进之 ;由也兼人 ,故退之。”即冉有平时胆小怕事 ,因此鼓励他要积极去干 ;而子路过于胆大鲁莽 ,因此要他慎重些。宋代大儒朱熹把孔子这一教学经验概括为 :“夫子施教 ,各因其材。”何谓“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因材”,即对学生的了解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 ,灵活地给予不同的教育 ,使之各取所需。一、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对症下药孔子的教育理论、方法是成功的 ,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源泉。他主张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对不同智力与发展水平的学生授…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光荣而艰巨。那么,如何才能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爱”。  相似文献   

20.
《新作文》2006,(12)
老师——流行最广泛的敬称有人问:“师”前面为什么要加个“老”呢?据说有两种释义:一是说明老师是历史最悠久的职业,无与伦比;二是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因为“老”的词义解释中有一项便是“敬辞”。先生——历史最悠久的尊称“先生”一词在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它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人类灵魂工程师———最富哲理的称谓“人类灵魂工程师”一词原是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作家的称谓,后来被教育家加里宁引用到教育界,他说:“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为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