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朗曼现代英语词典》(Longman Modern English Dictionary),所谓歧义句是指a sentence“having more than one meaning or interpretation”那么英语中为什么会出现一句多义的现象呢?英语中的歧义句又有那些特征呢?本文拟就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词性不同而引起的歧义。 英语中有三种构词法:复合(Compounding)、变换(Conversion)和派生(derivation)。所谓“变换”是指词性变换,即一个词有一种以上的词性。正因为一个词具有不同的词性,所以在句中可引起歧义。例如:  相似文献   

2.
所谓歧义句,就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句子。要辨识歧义句,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一、多义词造成歧义(1)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2)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1)句中的“看不上”既可以理解为“收看不上”,也可以理解为“瞧不起”。(2)句中的“摄”也有两种理解,一是孙燕亲自拍摄,二是她被拍摄。二、语音停顿造成歧义(3)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4)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  相似文献   

3.
错觉歧义是一种心理语言现象,是人们在对言语信息的解码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这种语言现象同句法歧义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一回事。前者表现为同一个言语符号链对某人来说可能产生歧义,而对另外的人来说可能没有歧义,原因在于理解这一言语符号链对人们的预感不同;句法歧义是语法现象,不论谁都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本文从错觉歧义的类型、产生错觉歧义的原因、以及怎样避免错觉歧义现象的发生等方面对错觉歧义作了考察,得出了错觉歧义的三种基本类型——不能卒读的错觉歧义句、语义不通的错觉歧义句、不符合原义的错觉歧义句,分析了产生错觉歧义的三种主要原因——前一语素对后一语素的影响、缺少已知信息的暗示、不实行分词连写,并介绍了避免错觉歧义产生的两种主要方法。为了进一步证明我们的论点,我们还对本文所选用的例句在一定的范围内作了认真的调查。  相似文献   

4.
一个句子在意义上有两种以上的理解便构成了歧义句。造成歧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字多音这句话说重了。句中“重”读“zhòng”和“chóng”皆可,不同的读音便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有话好好说     
天黑了,女儿还没有回家,母亲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丫头到什么地方去了?”她焦急地想。于是清场里的一幕又浮现在她的眼前──今天下午,读初中的女儿要买衣服,她答应了。母女俩到商场后,女儿看到漂亮的跑鞋,又缠着要买,可跑鞋要花130多元,她摇摇头说:“太贵了,暂时不买吧。”女儿一听,便撅起嘴巴跑了……现在,这么晚了还不见女儿回家,母亲急了,全家人都急了,大家急忙分头去找,不见踪影。接着又找了一天两天,惊动了学校和亲戚家,找遍了县城每个角落,仍然找不到,全家吃不安,睡不安。直到第三天,女儿才踏进家门,原…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区别歧义与多义、歧义与模糊及歧义与笼统的基础上,给歧义下了这样的定义:歧义是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听话人对一个小句或句子的语言意义或言语意义有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理解的言语现象。  相似文献   

7.
语法歧义的类型及歧义的排除河北青县师范学校杨世铁语法歧义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语法结构的层次不同而造成歧义。同一语法结构,如果存在两种层次划分方法,往往就会产生歧义。例如“两个孩子的母亲”,有两种层次划分方法:“两个/孩子的母亲”和“两...  相似文献   

8.
语言中存在复杂多变的歧义现象,这是引起误解的一大原因。人们正确地识别和理解歧义句对于交际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以英汉例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歧义句的类型及特点,探讨歧义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消除歧义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造成歧义的几种原因1.多音字引起歧义有些多音字往往引起歧义。例如:(1)她这个人好说话,所以大家都愿意和她来往。“好”有hao和hao两音两义,因而句子有两个意思。(2)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还”可读“hai”,指“仍旧”;也可读“huan”,是“归还”的意思。这样,此句在书面上就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歧义句分析     
平时,要求我们在说话,写作中,一定要语言规范,清晰,明白,也就是言简意赅。但往往有些句子,言简了,意未明。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这就是所谓的歧义句。所谓歧义句是指句子可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北京人多”就是一个歧义句,  相似文献   

11.
谈汉语运用中的歧义现象(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运用中的歧义现象在各级语言单位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本文只就单句(或短语)中的歧义现象做些分析整理,试图探讨这些歧义句(或短语)在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组合中,既可表述这样的意思,同时又可作另一种理解,既可以这样分析,也可以做另一种图解——不同的理解、解释还都有道理,都符合汉语规律——的原因,认识消除歧义的途径和方法。为此,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汉语运用中存在的岐义现象。先看例句:  相似文献   

12.
轻重音在英汉歧义现象中的辨义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义现象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词重音和句重音这种超音位特征是引起语音歧义的一个重要因素。英语和汉语的轻重音特征在歧义词语和歧义句中所起的作用同中有异。词重音中汉语的轻音承担着与英语的重音大致相同的辩义功能,能区分同形,同类词的词性和词义;句重音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辩义功能大致相似,都能改变句义和话语结构,但汉语作为一种声调语言,其轻声在语句中的辩义功能是英语的轻音所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13.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语言现象。歧义句是指同一表层结构对应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深层含义。对歧义句的研究已经日益成为语句理解的重要研究领域,因为探讨歧义句有助于了解人类语言加工系统的一般机制。首先,对歧义句的理论模型与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其次,对歧义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汉语歧义句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篇文章《要会向孩子“推销”自己》:有位做母亲的老是抱怨:说自己的女儿不能体贴父母,理解父母。父母每天白天工作很紧,晚上回家后还得操持家务,特别是对女儿照顾无微不至。可女儿呢,好像是得了“感情淡漠症”,对父母的这份爱心并不“领情”,不管父母多么忙和累,她都跟无事人似地看她的电视或玩她的游戏机,甚至连句关心问候的话都没有。因此,这位母亲时常一生气就爱骂女儿:“你不知道我有多累。”  相似文献   

15.
歧义句的类型甚多而歧义的消除方法也因此而有别,这里介绍六种较为常见的消除方法,以供参考。一、更换词语法歧义句常常因某个词语的多义而造成歧义。为使这类句子句意明确,将句中不确定的词语更换掉即可。例如,“我想起来了”中的“想“就有两种理解,因此,可将产生歧义的“想”,或换为“回忆”,或换为“打算”,  相似文献   

16.
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Kess和Hoppe在其专著《Ambiguity in Psycholinguistics》一书中甚至提出“语言无处不歧义”的观点。他说,“Upon careful consideration,one cannot but be amazed at the ubiquity of ambiguity in language.”在语言中的客观存在是不容忽视的。Kempson指出:“词和句子都可能含有一个以上的意义。”而英国Leech则将歧义定义为“一个语言项目具有一个以上的认知意义”。因此大部分语言工作者都普遍相信,当结构上遵循语法规则、语义上符合逻辑常理的语句,其深层可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释义,则会出现歧义(ambiguity)。在语言运用中,我们也会发现在大于句子的语段和语篇中存在歧义现象。因此,本文认为,不妨把歧义理解为“一个语言项目(包括词、句等)或一个语篇(一首诗,一段叙事,一则广告)具有两个或多于两个含义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7.
病句现象很复杂,病句类型很多,改正难度也很大。“表意不明”是《考纲》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之一,而造成表意不明的重要原因是产生歧义,即一个句子或短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讲法。了解造成歧义的原因有利于辨认歧义短语或歧义句。造成歧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8.
笔者教高中语文多年,总是心存一怕:不少试卷的答案常出乎你的意料之外,与你的看法偏相左,常使你瞠目结舌,汗颜无地,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首先谈谈病句问题。这可是个叫人抓耳挠腮、十分棘手的问题。为节省篇幅,笔者只举一例以概其余:例句: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上句常出现于许多模拟试卷中,都把它纳入“表意不明,有歧义”的病句之中。一般认为歧义有二:一、“他有一个女儿”,可以理解为———他只有一个女儿,没有第二个;也可以理解为———他不止一个女儿,但只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二、“在医院工作”的是谁?可以说是“他”,也可以说…  相似文献   

19.
病句现象很复杂,病句类型很多,改正难度也很大。“表意不明”是《考纲》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之一,而造成表意不明的重要原因是产生歧义,即一个句子或短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讲法。了解造成歧义的原因有利于辨认歧义短语或歧义句。造成歧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0.
张宝 《考试周刊》2009,(46):24-25
歧义是指一种语言形式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歧义现象作为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主要有三种类型:句法歧义、语义歧义和语用歧义一本文借例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