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的“文”指的就是文采。一篇文章没有文采,读它就如嚼蜡。因此,我们要想使自己的文章脱颖而出,令人耳目一新,就得精心推敲语言,着意雕琢文采之花。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那么语言便是衣裳;如果能给主题披上一身亮丽的外衣,那么它就会让你的文章魅力倍增。一、运用修辞,追求韵律美。修辞,犹如语言百花园中的艳朵奇葩。妙用比喻,形象生动;铺陈排比,气势恢宏;大胆夸张,灵动飞扬;……如果能在文章中适当地插上几朵,或使文章富有韵律美,或使文章生动形象,让读者通过联想、想像,就能达到身临其境的美妙境界。…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用“文质兼美”来作为衡量一篇优秀作文的标准,其中“质美”指内容之美,“文美”则指语言之美,也就是富有文采,包括字词的锤炼、修辞的运用、句式的选择等等。古人云:“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这就更加强调了文采的重要性。那么,考场作文的语言怎样才能“出彩”呢?以下几招不妨一试:出招之一:多用修辞修辞是语言艺术的花朵,比喻拟人可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美感;排比对偶可使语言富有气势和节奏……在作文中有意识地多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美化语言,增加文采。例如,湖北省中考要求针对两段老师给学生的评语自选角度作文,一篇满…  相似文献   

3.
“有文采”即讲究作文语言的艺术性,做到意蕴深刻,形象生动。这不仅是作文发展等级的一个要求,而且是高考作文加分的一个要素。因此,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从古至今,语言苍白,呆板枯燥的文章是根本没有市场的,而那些文质兼美,选语精工的文章无不受到读者的青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努力使自己的作文文采斐然,鲜活亮丽,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语言有文采呢?如果从下列几方面加以练习,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巧用修辞“修辞是作文的魔水”,是加强文章表达效果最恰当的语言形式。其中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  相似文献   

4.
修辞能修饰文辞,使语言得到调整、修饰和美化,从而使语句生动形象,使观点鞭辟入里,使文章富有文采、气势恢宏。中学生如能巧用各种修辞方法,定能写出文采飞扬的好文章。如何“巧用”呢?我们试试下述作法:一、妙用比喻,文采飞扬比喻是一种很“古老”的修辞手法,但常用常新,常新常美。南朝时期的文论家刘勰说:“喻巧而理至。”恰当的比喻,不仅能把人物和景物摹状得栩栩如生,还能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使复杂的道理形象化。如2001年高考中的一位考生就是这样阐述“诚信”的:诚信不是盛开的腊梅,芳香四溢,不是山间的清泉…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得好:“三分人才.七分打扮。”可见外表美的重要性。文章也是一样。语言就是文学的外衣,文学家不重视语言.正如音乐家不重视音符,画家不重视色彩.而我们平时作文则往往苦于语言平淡无奇而使文章缺乏生动感人的魅力:那么.如何才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文采飞扬呢?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总结出几种方法,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6.
<正>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在保证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前提下,要讲究文采。如何做到有文采是写作必须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是使语言富有文采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善用修辞尤为重要。一、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一)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要使学生善用修辞,前提是学生对这些修辞手法比较熟悉。只有熟悉了,才谈得上运用。常见的修辞方  相似文献   

7.
古人讲:“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写文章应该讲究文采。如果语言干瘪,不生动,不形象,缺乏美感,就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文章的语言更生动呢?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选用含义具体而富有形象感的词语在丰富的词汇中,有相当一些词的含义是比较具体、形象的。运用这些词,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具体感受,使内容表达得更加鲜明、生动。如下面两句话: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使文章生动、有力、优美、感人的重要条件,俗话说:“人看衣裳马看鞍,文章要看好语言。”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生动感人的语言,既使它有鲜明的主题、精当的材料、严谨的结构,也都无法得到表现。正如高尔基的“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这句话所告诉我们的,掌握和运用语言、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是写好文章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功。但是中学生由于阅读不多,积累不丰,视野狭窄,感受不深,缺乏丰富、生动的语言,经常难以写出有“文采”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一组神奇的积木,能堆砌出我们心目中最美的天堂。古人讲:“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道出了语言有文采的价值,而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有文采”以及“感情真挚”等对中学生的作文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文中恰当地美化语言,特别是开头结尾,重点段中精彩的语言,会有力地升华主题和渲染情感,并会形成文章浓郁的个性风采。现归纳四种美化语言的方法,以供参考。强化修辞意识创造性地运用修辞是美化文章语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无论是比喻的生动形象,比拟的情深意浓,还是排比的气势磅礴,都会为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为情感抹…  相似文献   

10.
讲究文采是我国文学的优良传统。刘勰说:“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雕缛”就是修辞和文采。孔子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缺少文采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不会流传久远。可见讲究文采的重要性。那怎样才算是有文采呢?《考试说明》中对“有文采”的要求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写作时,怎样才能做到有文采呢?  相似文献   

11.
李雅蓉 《新读写》2023,(Z1):108-117
<正>【复习指导】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如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古人也云:“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可见语言在文章中的魅力。有文采的文章,读起来令人如沐春风,温暖愉悦;如饮甘醇,唇齿留香。怎样才能打通考场作文语言润色关呢?可锤炼精当传神的词语,采用巧妙贴切的修辞,善用细腻生动的描写,引用含蓄凝练的名句,运用整齐匀称的句式等,达到让人一见钟情、二见倾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具有缜密的结构,丰富的内容,更要有斐然的文采。抛开结构与内容,如何使文章富有文采呢?修辞可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恰当的修辞会使语言文采斐然。因此本文想要讲的是初中生如何利用修辞来增加文章的文采,将作文提升一个档次。  相似文献   

13.
夏朝晖 《学语文》2011,(5):63-65
引言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明确提出“发展等级”.其中就包括了对“文采”的要求。具体的表述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然而,很长一段时问以来.作文辅导、作文讲评的文章、书刊,包括教材,多数只在审题立意、题材结构等方面作辅导,却很少涉及“文采”,即使涉及,  相似文献   

14.
语文高考《考试大纲》中 ,对作文发展等级中的要求就有一条是“有文采”。这里的“文采” ,指的是文艺方面的才华。在高考作文评分中 ,“文采”已成为评判得分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因为语言是比较稳定的因素 ,它最能显示出考生实际的写作水平。文章是否有文采 ,是高考阅卷人比较容易把握和评判的 ,是显而易见的。要想在高考中取得高分 ,必须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 ,把“有文采”作为训练的重点。一般说来 ,要做到“有文采” ,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对修辞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采对于文章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阅读文采飞扬的文章,如徜徉姹紫嫣红的花圃;又如置身幽兰深谷之中。作为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探得通幽的曲径呢?一、指导学生恰当运用修辞,方能使文章华丽修辞最易使语言生动、形象鲜明,表意丰沛,从而使文章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得好:“三分人才,七分打扮。”可见外表美的重要性。文章也是一样。语言就是文学的外衣,文学家不重视语言,正如音乐家不重视音符,画家不重视色彩,而我们平时作文则往往苦于语言平淡无奇而使文章缺乏生动感人的魅力。那么,如何才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文采飞扬呢?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总结出几种方法,与大家共勉。一、巧引诗句作点缀。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传诵至今的名言佳句,它们都是语言浓缩的精华,极富表现力。在我们的作文中巧妙地将其运用在恰当的语境中,能起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点缀作用,使文章语言平中见奇,增添几分文采。如…  相似文献   

17.
林雪晖 《课外阅读》2010,(11):197-197
写文章,要求“语言准确,形象生动”。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语言枯涩、词汇贫乏,读来让人感觉味同嚼蜡,更谈不上有感染力。怎样才能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表达,让文章的语言光彩夺目,摇曳多姿呢?  相似文献   

18.
“有文采”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一层的语言标准:在作文中,如果写景状物,绘形绘色;写人叙事,生动传神;议事言理,生动风趣;在语言上广采博学.遣词造句力求神韵,广用修辞,文笔飞扬多姿,那么通篇就会文采洋溢,处处精彩:  相似文献   

19.
龙金辉 《辅导员》2010,(19):21-22
精彩的语言常常意犹未尽,让人觉得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不忍释卷。这就是修辞的魅力。修辞的方法有很多,如引用名言佳句、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拟人、气势磅礴的排比等都能使文章富有文采,感染读者。另外,设问能引人深思,反问使表意强烈,活用俗语、歇后语还可以使文章轻松幽默。下面我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课文为例,  相似文献   

20.
曹保顺 《同学少年》2011,(11):10-11
语言犹如作文的外衣。流畅生动的表达,能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反之,缺乏文采的表达,内容再好,也会让人感觉读来无味。要提升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更具文采,就要在修辞运用上多下工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