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凝析油气藏是在一种介于油藏和纯气藏之间的特殊油气藏,具有资源量大、品质好、采收率高、炼化工艺简单等优点。凝析气藏在全球分布范围广,但因其独特的反凝析现象和相态特征,在制定开发方案时始终存在一系列的难题。本文总结凝析气藏形成条件,明确成藏过程中随着温压系统变化凝析气藏的相态变化规律以及分布模式。以全球大型的凝析气藏为例,分析了典型凝析气藏的分布规律、主要层系、储层类型、气体组分以及形成的主控因素。针对凝析气藏特殊的相态特征和温压条件,综合分析各类开发方式的适用条件以及优缺点。该研究为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地区凝析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刘汝敏  危宇宁  贺萍 《内江科技》2010,31(4):100-101
凝析气藏是一种特殊的气藏,本文总结了辽河盆地欢一双地区凝析气藏特征,希望可以起借鉴作用。辽河盆地欢一双地区凝析气藏非常发育,平面上呈带状分布。成熟度较高的巨厚的气源岩,是凝析气藏能够大量形成的主要原因。凝析油含量较高,露点压力与原始地层压力非常接近,反凝析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3.
朱召锋 《内江科技》2009,30(7):87-87
本文针对凝析气藏液锁造成的储层危害现象进行液锁机理研究,从而提出相应措施,减少液锁造成的凝析气井产能下降,最终采收率降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东 《内江科技》2013,34(1):142+149
宝中凝析气藏初期进行衰竭式试采,由于该气藏具有地层低孔低渗、地露压差小、凝析油含量高等特征,生产短时间内地层压力大幅度下降,地下反凝析现象严重,为了提高采收率和综合经济效益对该区块进行循环注气保压开采先导性试验,通过指标预测,分析该试验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赵斌  张晓蓉  张坤峰 《内江科技》2010,31(8):106-107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原油田凝析气藏开发特点与存在的问题,重点从注入方式的选择、注入气类型、注气量、注气后生产方式等方面对反凝析污染治理技术的方案进行了研究,并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肖缇  熊钰  孙安培 《内江科技》2013,(6):70-71,73
牙哈凝析气藏属常温、常压高含凝析油量凝析气藏,采用循环注气开发,开发中回注气量受西气东输影响而减少,出现地层压力下降快、气油比快速上升、底水推进加快、局部水淹严重的情况。本文针对其出水特征,采用了多种方法研究该气藏的水侵动态,为制订下一步的防水、控水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低渗致密气藏和凝析气藏的储量占相当大的比例,气井压裂前自然产能很低或基本无产能。水力加砂压裂是进行气田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储层具有低压、低孔、低渗的特点,且存在严重的水相圈闭损害和其它敏感性损害,采用针对常规砂岩储层的压裂改造方法不能达到满意的增产效果。开发好这类气藏对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致密气藏的地质与开发特征和技术现状的研究,较为深刻的认识了致密性气藏的特征,为以后在此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考虑凝析油含量等单一因素的凝析气藏分类不能客观、准确地表征凝析气藏的好坏。为了综合反映渗透率、孔隙度、储量丰度、储层深度、凝析油含量、边底水能量、开发方式等7个参数对凝析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应用模糊数学法对我国典型凝析气藏进行了分类评价。通过选取了我国18个凝析气藏的相关参数,在单因素评价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评判法得到其综合评价值B,进而将凝析气藏划分为四类:即B≥0.6,为一类凝析气藏;0.5≤B<0.6,为二类凝析气藏;0.4≤B<0.5,为三类凝析气藏;B<0.4,为四类凝析气藏。实践表明,该该分类评价方法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因此其评价结果可为我国凝析气藏开发效果评价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气藏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量大.低渗透气藏采收率是拟定气田开发规划和编制气田开发方案的重要指标。采收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低渗透气藏的开发方式和开发工艺。通过相关文献的调研分析,总结归纳了低渗透气藏采收率计算的不同方法,对不同计算方法的适应性做相关的评价,为低渗透气藏采收率的计算与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杨占红 《内江科技》2010,31(8):111-112
本文针对塔河油田东南部AT5井区奥陶系凝析气藏研究了构造、断裂系统,分析了储层岩性特征、储集空间及其组合类型,并根据测井响应特征及钻、录井显示、试采特征,将井区内碳酸盐岩层划分为I、Ⅱ两类储层。  相似文献   

11.
吕晶  张娟  王梦楠 《内江科技》2012,(7):134+140
通过对凝析水产出机理的研究,分析雅克拉白垩系凝析气藏各生产井饱和凝析水含量与生产水气比的关系,证实了目前雅克拉白垩系生产的井已存在除凝析水以外的水量入侵。通过对水来源分析、束缚水影响、反凝析影响等方面对目前气藏含水特征进一步研究,为下步开发调整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2.
油气井中压力梯度的擞值非常接近于测点处井内流体的密度值,从而可以粗略判断井筒内不同深度流体的相态;凝析气井的压力梯度从井底到井口是两头大、中间小;对于只有井深和井斜角的测斜教据表,电子压力计测点的垂直深度要从下至上逐段累加(减)计算;本文还论述了气--油界面或油--水界面的两种求法,以及井口油压、套压不相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张佳寅  孙雷 《内江科技》2011,32(7):18+44-18,44
本文考虑井筒中流体相分离和井筒-沿井深近井筒介质(海面以上空气段、海水段、地层段)间传热影响的气井、凝析气井井筒传热模型研究,结合质量连续性方程与动量平衡方程对井筒压力分布进行了研究,根据稳态理论、气-液-液三相相平衡闪蒸计算和数值积分方法,给出模型具体求解方法。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得到温度和压力随关井时间的井筒分布,并将井口关井压力科学地折算到井底,为油藏的动态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气藏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解法十分繁琐,主要原因是控制方程具有强烈的非线性。利用气藏压力分布半解析解表达式,结合物质平衡原理,计算了定产量生产时不同启动压力梯度下的采出程度和供给半径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采出程度和供给半径近似成指数关系,启动压力梯度阻碍了地层能量传播和流体运移,消耗了部分地层能量,启动压力梯度越大,供给半径越小。供给半径的计算可以为气藏井网部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兴古潜山油藏依靠天然能量开发,存在地层压力下降快、产量递减快以及采收率低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比不同开发方式,确定了注气开发为该油藏的最优开发方式,综合考虑不同注入气体的性质以及气源能实际条件的限制,选取烃类气体作为注气开发的注入介质,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注气开发方式下的注采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了最优的注气参数。  相似文献   

16.
气藏流体物性分析数据是评价气藏(田)流体性质、计算储气层储量、开发方案设计和管理气井、预测气田动态、地面设计采气工艺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本文通过对川东北地区普光构造天然气高压物性实验分析,开展了川东北地区普光气藏流体物性数据变化规律研究,进行了偏差系数、体积系数、压缩系数、热膨胀系数、粘度、密度数据变化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约有50%~60%的油气井试井结果不服从二项式规律,1992年,Hopotaeb提出三项式产能方程这一概念,经论证,三项式具有更强的实用性。本文结合物质平衡与三项式产能方程,求解凝析气井流压,与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流压曲线进行拟合,采用改进的Gauss-Newton优化算法,计算封闭性凝析气藏单井动态控制储量。由于本文提出的方法考虑井底压力的变化,并且三项式产能方程比二项式更准确,因此计算结果更加能反映凝析气井的动态储量。  相似文献   

18.
胜利油气区浅层气藏多含边底水,属弱弹性水驱。由于储量规模小,投产初期产能低,产量递减快,气井出水情况较为普遍。浅层气井的大部分产量是在积液和气水同采阶段后采出的,因此,有针对性地采取治水措施是提高产水气藏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信息》2006,(16):14-24
黄原胶类破乳剂的合成及其破乳特性;高压凝析气藏试井技术研究——以塔里木盆地牙哈凝析气田为例;油气回收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洁净煤技术的评价方法研究——以煤炭气化技术的分析与评价为例;中应变率下动静组合加载岩石的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20.
针对低渗透油藏河148块在弹性能量开采过程中出现地层能量下降快、产量递减大、弹性采收率低的问题,本文从恢复油层压力、提高采收率的角度出发,对河148断块实施水驱开发的可行性及注水开发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认为河148块可沿地应力方向先采用反九点法后转八五点法的注水开发方式进行注水开发,从而提高该区块整体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