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谢顾问:常听一些编辑在评论我的稿子时说:“你的稿子写的都是好人好事,很难见报。”我不明白:为什么“好人好事”稿难以见报?(沈阳)海松海松同志:一般说来,写好人好事的稿子是难以见报的,特别是为全国全军性的大报投稿。这是为什么呢?据编辑们讲,凡写好人好事的稿件,往往有以下弱点:一是新闻事实不突出不显著。新闻媒介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应当是显著的能引起读者关注的新闻事实,尤其是全国性的报刊、电台、电视台,要求新闻事实更重大更显赫更过硬一些。倘若是司空见惯的好人好事如扶老携幼、拾金(小量的)不昧、助人为乐等…  相似文献   

2.
新闻互动是对传统新闻传播过程的丰富和发展,是新形势下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方式。它不同于以往“我播报你接受”.板着面孔说教灌输的形式,囿于“传播者(记者)→信息→媒体(编者)→受众(这里仅指报纸读者)”的单向传播路径。而着眼于记者、编者、读者间构成回环链路.以期达到良好的宣传报道效果。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闻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有声报纸』——报纸多媒体化的新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月13日,地处“全国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合肥的《合肥晚报》与中科大讯飞公司联手,在全国第一次以“有声报纸”的概念,让读者以语音的形式来接收报纸的新闻。从这一天开始,“有声报纸”客户端被放在合肥报业网(www.hf365.com)首页显著位置。读者只要下载这个客户端,鼠标点中的新闻将会自动通过电脑的麦克风播放。网民还可选择男声、女声和背景音乐。《合肥晚报》“有声报纸”的宣传口号是:“最便捷的听报服务,最丰富的信息资源,最轻松的娱乐方式.最新鲜的新闻内容”。  相似文献   

4.
贝骁 《军事记者》2007,(6):30-31
刊发于《解放军报》2007年1月3日《现场短新闻》专栏的《元旦,我们在边防踏雪巡逻》一稿,因其选取节假日某边防连官兵踏雪巡逻的真实感人故事,彰显了广大边防一线官兵不畏艰险,保卫国家安全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博大情怀,受到社领导和部队基层官兵的一致好评。近年来,军报和全军各军兵种报纸,刊登了许多原汁原味反映官兵生活和精神风貌的“原生态新闻”,大大增强了报纸的贴近性和可读性。“原生态新闻”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一个重要新闻品种;编辑“原生态新闻”,业已成为编辑探讨的一个话题。如何编发“原生态新闻”,从而使我们的报纸宣传更加生动感人?相信这篇编辑体会,会对我们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诸多传统媒体中.报纸、电台的传播方式是单一的.报纸通过文字,电台通过声音,他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而对于电视新闻来说,以屏幕画面为主.声音、语言为辅,声画并茂,通过这些立体的传播方式.不仅仅是把信息传递给读者,更能将观众带进到新闻事件的现场,展现新闻现场环境、气氛并通过与当事人的谈话.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美国 美国发行量审计局(ABC)宣布,2005年4月~9月美国报纸发行量下降2.6%。这是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降幅。在这6个月中,美国发行量审计局发现,789家报纸的发行量出现下滑。其中,周报发行量下降3.1%。据(《纽约时报》报道,越来越多的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上网浏览新闻(包括报纸网站)或阅读免费发放的出版物。1984年美国报纸发行量达到最大值。当时1688家报纸的订阅人数为6330万。根据2005年9月的统计资料,1457家报纸的总发行量降至4530万(仅一半报纸向发行量审计局提供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7.
黄智明 《新闻窗》2010,(4):79-80
在现代新闻写作中,导语是引导读者阅读新闻的一扇门。导语写得精彩,就能吸引读者眼球,增强报纸竞争力,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如何写好导语,以吸引读者眼球呢?笔者认为.需从增强导语的可读性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办报的历史是随着中国现代工业的产生而开始的,到目前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中国企业报作为报纸的一个类型或一个分支,它不仅具有新闻性,还具有区别于其它报纸的特殊性,企业报集中表现为三个基本特征: (1)报纸是由经济组织即企业主办的; (2)报纸的主要内容是同企业经济活动有关的内部新闻; (3)报纸的读者对象主要是本企业的职工群众。 中国企业报以全面服务企业为宗旨,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己任,以经济报道为重点。企业的需要是企业办报的第一推动力,这就决定了中国企业报必须全面服务企业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  相似文献   

9.
85年6月21日,我同何平同志合作采写了华罗庚教授骨灰安放仪式的消息。这篇消息很特别,特别在是以第二人称的形式写的。由于仪式是以“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各界”的名义举行的,加上华罗庚教授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很高,所以消息发出后被全国各级各地各种报纸、电台广泛采用,当然各报采用的版面也是很显著的,也就是说,这篇以第二人称形式采写的消息,占据了全国各地、各级报纸的显著版面,它从内容到形式,都引起了广泛关注。消息不算长,原文附后。我与何平为什么一改用第三人称写新闻的形式,采用了第二人称呢?说老实话,那是因为…  相似文献   

10.
简讯是新闻的轻骑兵。由于它结构简单,内容单一,往往可以迅速采写,及时刊登,从而起到长新闻所起不到的作用。在媒体的功能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唯有报刊上的简讯仍可同影视广播一比时效。因此,作为初学写作的函授学员,能首先把简讯写好十分重要。下面就学员来稿中的简讯评述其短长。一、注重事件的显著性(例)本刊讯 函授学员 黄新考报道:3月30日上午,总政文化站湛江分站吴劲站长带着总政和军区首长的关怀,为驻桂“塔山英雄团“送来了价值10多万元的彩电、音响和健身器等文体器材。丰富了官兵业余文化生活,陶治了官兵的情操。该团官兵表示,要把上级首长的关怀变成科技大练兵的动力,建一流团队,创一流佳绩,不辱使命。(点评)除了没有标题(按说,简讯也要有一个标题才好)之外,五个W几乎都有,结构较完整,也是个新闻事件。然而,事情太小了。一个文化分站的站长为一个团送文体器材,这在团里或师里属于大事,而从全军来看,却是件小事。事情小,新闻价值就往往低,就在全军的报刊上缺乏竞争力,就容易被编辑刷掉。因此,这条简讯作为一个初学者的练习,未尝不可,可要向全军全国性的媒体投稿,就要再挖掘一下事件的特殊背景和指导意义,否则,是难以刊登在全军全国性的报刊上的。...  相似文献   

11.
一、“专家言论热”中的“信用危机” 目前,报纸版面、电视频道、电台频率、网站频道的专家言论漫天飞,唰处可见,或引用专家的只言片语.或专家直接撰写刭章、参与节目制作。从引用数量上来看,大致具有这样的倾向:都市类报纸(频道/频率)、专业类报纸(频道/频率)引用专家言论的数量普遍高于党报(新闻综合频道/频率);硬新闻引用专家言论的数量普遍高于软新闻;深度报道引用专家言论的数量普遍高于动态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与文学作品的区别报纸、杂志刊登的新闻报道,是众多读者为对象的文章。一般来讲,小说、诗歌之类的文学作品,也是以众多读者为对象的。但是,它们与新闻报道是有区别的。主要区别在于文学作品是创作,而新闻是报道事实与阐述思想。在这方面,它们有本质的不同。最近,文学作品的读者越来越多,适应这种需求,它的表达方法也开始接近于新闻报道了,这一点不可忽视。从这种意义上讲,更能说明新闻报道是当代具有代表性的的文章。写新闻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呢?  相似文献   

13.
所谓“理性新闻”就是新闻事实所提供的信息,要使人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后,能受到某种(或某些)教育、启迪,明白一点(或一些)道理,让人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获,在思想上打上较深的格印,收到“雨过地皮湿”而不是“雨过地皮子”的宣传效果。怎样才能多写出一些“理性新闻”呢?一、立意侧重明理。就是要在确定稿件意境时,要侧重于让受众明白茶一(些)道理。平铺直叙.就事写事,清汤寡水,味同嚼蜡,就会陷于“一般化”,在预选中就淘汰;寓理于事,事中有理,编者相中,读者(听众、观众)喝彩,即为佳作…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记者的第一位工作?这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自十六世纪在地中海沿岸出现世界上第一个职业记者以来,人们一般认为;记者就是写新闻报道的。久而久之,新闻界从事记者职业的同仁也似乎接受了这一观点。报纸记者说,我是写新闻报道的;电台记者说我是写广播稿的;电视台记者说,我是拍片子的。就连这些新闻机构的编辑,也大都持类似观点,只是把一个“写”字换成了“编”字。照此看来,“编写”新闻稿是记者的第一位工作便是理所当然的了。当然,“写新闻”、“编稿子”对记者(编辑)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新闻工作的常识告诉…  相似文献   

15.
新闻故事是近几年新闻园中的一朵奇葩,全国许多报纸都纷纷开辟了故事专栏,很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其实,新闻故事无非是融真实的新闻内容和文艺的表现手法于一身,它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使读者在轻松愉快中增长了知识,受到了教育。因此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新闻形式。近两年来,我在省地报刊、电台发表新闻故事134篇,对于写好新闻故事初步摸索了一点门路,谈出来以求教于方家。写好新闻故事归纳起  相似文献   

16.
常有这样的事情,当别人写的报道上了报纸、电台、电视台头条乃至一年一度的好稿评比揭晓金榜题名时,不少新闻同行悔恨莫及:我们这里也有过同样的新闻素材啊,怎么就没有逮住呢?分析之所以身在宝山不识宝,让好新闻从眼皮底下跑掉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有些同行看新闻的眼...  相似文献   

17.
写新闻要注重选角度,新闻角度是新闻稿件见诸报纸的“敲门砖”。再好的新闻事实没有付诸于报纸、电台,等于零。因此说,新闻角度是新闻事实的生命。新闻角度的选择面很宽,这里主要谈谈新闻“表现角度”。任何一个记者、通讯员.他的采访本都像一个大材  相似文献   

18.
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是广大的报人在越来越认识到报纸的商品性以后认真实践的一个口号。 然而贴近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吸引,是吸引读者来接受你这张报纸。于是笔者认为,贴近,是报纸主动凑上去;吸引,是轻轻将读者“引诱”过来。这里的吸引,就是一种贴近,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贴近。这是吸引和贴近的辩证法。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报就在贴近和吸引两个方面下了功夫。 贴就贴到读者的心上 从贴近读者上讲,我们认为主要要抓好这几点: 1、信息性。报纸是信息的载体。载体上必须有读者需要的信息。 在这里我们注意了两个观念的改变;一是新闻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解放军报》新闻摄影宣传曾经创造过辉煌:军报刊发的抗洪救灾新闻照片曾被《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大报和香港报纸大篇幅转载;军报发表的众多优秀新闻照片曾经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或者在国家级摄影比赛和展览中获得大奖;军报的许多新闻摄影佳作曾经被全军官兵传为佳话,被基层部队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军报曾参加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被评为“报纸要闻版运用好新闻照片”一等奖;军报推出的新闻摄影新人很多成为全国新闻摄影界的新星……荣誉已成为历史。荣誉只代表过去。在荣誉和成绩面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报业竞争日趋激烈,新一轮的扩版或增刊开始了.各报都在为争取读者想方设法找寻新闻线索,甚至不知不觉地开始参与新闻的制造,以致“新闻策划”这个企业公关的名词已被广泛使用于新闻报道.而且不少参与制造的事实属于“主旋律”,例如营救被拐J[童、扶贫济学等等。一些过去偶尔采用的报道方式.现在经常为记者们广泛采用,例如体验式报道、精确新闻(调查新闻)等。这些问题是否符合新闻职业规范,目前正在讨论.暂时不谈。这里我谈三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希望新一轮扩版的报纸注意。一、谨防精彩而虚假的软新闻。扩版主要以社会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