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少白(1869~1934年),原名闻韶,广东江门外海人,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之一,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对革命贡献甚大,被尊为中华民国“国叔”,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受孙中山委托,陈少白创办了兴中会的第一份机关报《中国日报》,这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在他40年的革命生涯中,曾经八下南洋,在海外度过了近20年。报刊活动,是他在海外从事革命活动的内容之一,据统计,他在海外创办和主持其工作的报刊就有十余种: 1899年12月在香港创刊的《中国日报》,是孙中山从日本横滨购办设备,拨付经费创办起来的。《中国日报》是兴中会——同盟会的喉舌,被称之为“中国革命报之鼻祖”。 1905年10月在日本东京创刊的《民报》(月刊),为同盟会机关报,先后由廖仲恺、朱执信和章炳麟等人主持。孙中山先生为该报创刊号写了《发刊词》,并发表他《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词》。孙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旬报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兴中会创办的最早报刊之一。一八九九年冬创刊于香港。由兴中会的著名活动家陈少白主编,杨少欧、黄鲁逸实际负责。刊物的内容:二十六期以前有《国事》、《邦交》、《纪乱》、《存疑》、《电音》、《上谕》等栏;二十七期起改为《北省大事记》、《南省大事记》、《清国官文》、《各国时事》,《电音》、《上谕》仍旧。每期卷末附有《鼓吹录》,专以诗歌、杂文讽刺时政。中国旬报和香港中国日报是同时创刊的,而以后者为主。冯自由在谈到中国日报时曾有这样的记载:“香港中国日报为革命党机关报之元祖,自己亥(光绪二十五  相似文献   

4.
一、革命报刊的发展二十世纪初,我国政治思想战线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经过"戊戌政变",又经过八国联军进北京和自立军起义被镇压,大家眼见国亡无日,痛感到改良的路走不通,便逐渐有一些人丢掉幻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新闻事业的发展也起了明显的变化,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开始逐渐出现了.早在一八九五年,孙中山就已经在檀香山和香港组织兴中会,开始革命活动.由于不懂得思想宣传的重要意义,他把力量集中在组织少数人发动小规模的军事起义上,而一连几年并没有办报刊宣传革命,直到一八九九年才派陈少白到香港筹备办报.一九○○年一月,兴中会机关报《中国日报》在香港出版,并附出《中国旬报》,是既作为革命宣传的机关,又"兼为党务军务之进行机关"的.开始的一个时期,报纸的思想质量并不高,但它作为革命派报刊的开端而载入史册.这个报着重报道了革命派的活动,在宣传民主革命的思想上以后逐渐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在此期间,国人也掀起了第二次办报高潮(第一次是在戊戌变法时期),即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高潮。它是从孙中山先生1900年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开始的,此后,革命党人在海内外创办了大量的革命报刊。近代武汉是国内的一个经济文化中心,受革命思潮影响较早,从而成为了辛亥时期与上海、岭南并立的国内三个宣传中心。而当时武汉最有声望的报纸首推《大江报》。(一)《大江报》的前奏1905年武汉地区最早具有革命倾向的报纸《楚报》在汉口英租界创刊。1905年冬,《楚报》因揭露清政府出卖主权…  相似文献   

6.
我国报刊上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新闻照片呢?这是新闻摄影工作者和一般编辑工作者都感到兴趣的问题。以我所知,最先刊登新闻照片的是中国人在日本创办的一些报刊。1902年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横滨创办的《新民丛报》,是其中的第一家。1902年在香港出版的《中国日报》和1903年以后在东京创刊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如《湖北学生界》《浙江潮》《江苏》等,也都刊有新闻照片。  相似文献   

7.
“中国同盟会”原名“中国革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由原有的“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所组成。1905年9月18日,同盟会在日本东京举行成立大会。大会一致推选孙中山先生为总理,并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为了扩大革命的影响,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在东京创办了自己的机关报《民报》,共出版了二十六号,《天讨》增刊一册和号外一张。它是辛亥革命以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机关报。孙中山先生对于这个时期的  相似文献   

8.
民报始末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一九○五年孙中山先生在日本领导兴中会、光复会和华兴会联合组成了中国同盟会,它的成立大大地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民报无疑地是起了极为重要的宣传鼓动作用的,它是对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指导性的刊物。在民报仅仅发行一年之后,即一九○六年十二月,在日本东京约万名我国留学生中,几有半数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可见民报所波及的范围之广和影响之深远。中国同盟会于一九○五年八月二十日在东京成立。开始预定出版《二十世纪之  相似文献   

9.
近代意义上的“革命”一词,是孙中山先生最早倡用的。1895年10月,兴中会在广州运送军械。准备起义,不慎走漏风声,陆皓东等70余人被清军逮捕。不久,孙中山、陈少白、郑弼臣(士良)3人被迫东渡日本。11月初经过神户时,3人买了一份日本报纸,看见上面登有一则新闻《支那革命党首领孙逸仙抵日》。孙中山阅  相似文献   

10.
《苏报》是近代中国社会影响很大的政论性报纸,因为它激发了“苏报案”巨大风潮,是满清王朝第一次以政府地位与人民打官司的报纸出版物,特别是它棱角峥然的社论造成很大的社会反响。《苏报》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6月26日在上海创刊,这正是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以后波诡云谲的岁月,康有为的公车上书,孙中山的广州起义,梁启超的反清卖国等大事都发生于此时。维新派为使改革的思想深入人心,多方面开创宣传阵地,诉诸舆论,各地纷纷创办报纸杂志,如《中外公报》、《强学报》、《时务报》等脱颖而出在时代前列,报刊的活跃也在此时陡然转上高峰。但是《苏报》创立之时并  相似文献   

11.
1984年4月,在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七十五周年校庆会上,《中国日报》副总编冯锡良同志被授予新闻贡献勋章.在校长和院长共同签署的奖状上指出,主要是为了表彰冯锡良三十多年来献身于他的国家的新闻事业.在创办自1949年以来中国第一张英文报纸中作出的贡献,以及致力于通过报纸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创办的第一张全国性的英文报《中国日报》,本月起正式出版。解放初期,为了向当时滞留在上海的一些外侨和其他外国人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在上海创办了英文报纸《上海新闻》。不久,外国人陆续离去,这张英文报也就停刊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日益发展,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外国人员和  相似文献   

13.
1905年(续) 4月25日张赛等在上海创办中国图书有限公司。其宗旨是“巩固我国教育权,驱策文明之进步,杜绝外人之凯靓,消洱后来之祸患”。内设编译、印刷、发行与收支四部。 ▲本月,《最新中等西洋历史教科书》(四册)由上海南洋官书局出版。 ▲本月,《云南杂志》在日本东京创刊。该刊是在孙中山的直接关怀下创办的,初为月刊,后改为双月刊,是清末以省区命名的革命刊物中历史较长的一种,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反对法、英帝国主义侵略云南为主要宗旨,在清末反帝和民主革命运动中有一定影响。 ▲本月,《雁来红丛报》在苏州创刊。每月四期。该刊…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建立民国 国共合作1894年11月 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办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并组织武装起义,最终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  相似文献   

15.
傅樵村是成都最早的报人,孙少荆在《成都报界回想录》中称他是“成都报界的一个‘开山祖师’”。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他开始在宋育仁创办的成都第一家报纸《蜀学报》“司采访工作”。以后独立办报,陆续创办《算学报》《启蒙通俗报》《通俗日报》《通俗画报》,先后共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叶,美国已形成两党制的政治体制,资产阶级两大政党已无根本性的差异,因而资产阶级报纸的党派性也失去了其意义。从此开始了美国新闻学家所说的独立报业时期,报纸逐渐脱离党派控制,转化为商业性报纸,即所谓不隶属于任何党派的独立报纸。 美国报纸脱离政党过程早在19世纪30年代已开始。1833年创办的纽约《太阳报》宣布:“独立是我们的格言。”1835年创办的《纽约先驱报》宣布:“我们将不支持任何政党,不做任何集团的机关报。”  相似文献   

17.
静恩英 《青年记者》2016,(2):106-107
民初创办于香港的《大光报》在抗战第二年迁至广东韶关出版,在随后的几年内,先后创办了粤东、粤南、连县等几个分社.《大光报》积极宣传团结抗日,为推动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目前国内关于《大光报》的创办时间和创办过程尚存争议.笔者通过对现有史料的梳理,初步分析认为,《大光报》是在孙中山指导下创办的,创办时间为1912年而非1913年.早期《大光报》除了报道时事新闻,主要宣传孙中山革命思想和基督教精神.  相似文献   

18.
1894年11月 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起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会员多为华侨资产阶级,也有部分工人、会党和知识分子.在秘密入会誓词中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诞生和较正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9.
解放以后的四十年之间,我参加过两张报纸的创办,一张是《光明日报》,另一张是《中国日报》。在这40年的报人生涯中,我尝到了意想不到的滋味。 1949年4月,我刚从上海经香港来到北京。党中央已经决定,要由中国民主同盟来创办一张报纸,起名为《光明日报》。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对这张报纸都寄以热望。毛泽东主席为它写了“团结起来,光明  相似文献   

20.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武昌首义后,胡石庵受革命党人詹大悲、何海鸣之托,于10月15日在汉口创办了《大汉报》.在创刊号上,胡石庵首次披露了武昌首义的真实情况,驳斥了清政府对武昌首义的诬蔑,澄清了一些报纸对武昌首义的歪曲报道.在这天的报纸上,他还以孙中山的名义发表了《告四万万同胞书》,以中华民国政府的名义发表了声讨清政府的檄文,报纸出版后,武昌民众争相购阅,各省也纷纷来函征订.人们称《大汉报》是中华民国的第一张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