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了尽快熟悉学生,在开学第一天,我安排了学生进行自我介绍,轮到南行最后一桌的一个小女孩时,她站起来,飞快地用眼睛扫了我一眼,却什么也不说。我以为她紧张,所以耐心地等待、并鼓励她开口说话,可是她看起来还是没有要说话的意思。这时,我猛地冒出一个想法:"天啊!我班不会有一个聋哑孩子吧!"于是,我试探地再一次问到:"你叫什么名字好吗?""郑慧萍。"她头也不抬地答了我一句。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几十名孩子似乎都屏住了呼  相似文献   

2.
最近听了某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课堂上学生除了按老师的要求读了几遍课文外,就是在那儿听老师讲。那位老师一会儿在黑板上画简笔画,一会儿播放电脑课件,一会儿放录音。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一切毫无兴趣,有不少学生都做起了小动作,有的自己摆弄铅笔玩,有的交头接耳地说话,有的虽然眼睛看着老师,但是明显可以看出他们心不在焉。讲课老师的全部精力显然都集中在教学内容上,没工夫顾及学生。一节课,大部分学生几乎什么都没做,成了和课堂无关的看客。听另外一位老师讲课,情况却大不一样。当指名一位同学读书时,老师问“:""同学读书时,我…  相似文献   

3.
听一位老师上《会说话的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课时,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里.我发现她就只分析了课文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主要讲路上的灯.大约140个字。既没有难写的字词,也没有难以理解的句子,讲来讲去就是红灯停、绿灯行。讲了以后便一遍又一遍地读。课堂单调乏味,要不是有我这个外人在。学生肯定坐不住了.  相似文献   

4.
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我们班换了一位新的班主任老师.她肤色白皙,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我一眼就喜欢上了她.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直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纸条,和老师传递情谊.……  相似文献   

5.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纸箱,它里面有很多好玩好看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知道?(学生,有的站起来,脖子抻得长长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有的干脆跑到前面,想看个究竟。)师:我请一位同学过来看一看里面到底有什么?(走上来一位很清秀的小女孩儿,老师让这位女生坐下,又在她的眼睛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林海》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是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典型教材。一、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也可促进说话和读写能力的提高。教学本课可通过下面的环节培养学生听的能力。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林海》这篇课文词句优美,描写的景色秀丽动人。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充分听的机会。听课文朗读录音是常见的一种方式。我在教这篇课文时,用悠扬动听的乐曲配以朗读,吸引学生欣赏课文化美的语言,领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配乐朗读输送给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纸条里的秘密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我们班换了一位新的班主任老师。她肤色白皙(xī),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我一眼就喜欢上了她。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直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纸条传递情谊。  相似文献   

8.
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下说话的神态各不相同。《草船借箭》一文的开头部分写了诸葛亮、周瑜两人互相之间的对话。由于课文是古文改写的,基本上采用的是“诸葛亮说”、“周瑜说”这样的形式,没有说话时人物的神态描写,而且都是把说话提示放在前面。备课时,我想到如果能指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改写,既可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形象,又可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一箭双雕。于是,教完课文后,我在学生中进行了这次改写训练。改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补充人物说话时的神态;第二,改变对话形式,即说话提示语或在前,或在后,或在中间,也可不出现。下面是一位学生对第二自然段的修改:  相似文献   

9.
储呈云 《山东教育》2005,(23):67-68
我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在美国有一位小学女教师毕姆,她为了让自己教的学生也做到关心社会,关爱他人,便想出一个别出心裁的教育方法,她让每一个学生都当一天残疾人,有的用布把眼睛蒙住当瞎子;有的拄着拐杖当瘸子;有的当哑巴,一天不开口说话;还有的把耳朵堵上当聋子等等。结果这些孩子根本想不到残疾人的生活是那么痛苦,他们立志长大后要为残疾人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10.
[案例]前几天听一位教师讲《剪枝的学问》一课 ,学生初读课文后 ,教师检查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再读课文 ,让学生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尔后 ,他分别请5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课文共5个自然段) ,在学生读到相应的自然段时 ,教师把“满怀好奇”一词板书在黑板上 ,并告诉学生这是文章中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又提醒学生下文还有一些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在听其他同学读课文时注意把它们找出来。课文读完 ,学生也分别找到了其他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教师也一一把它们板书在黑…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听一位教师教学《剪枝的学问》,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检查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再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而后,他分别请了5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课文共5个自然段),在学生读到相应的自然段时,教师把“满怀好奇”一词板书在黑板上,并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听了一节语文课《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展开想象说话。课文结尾是这样的:"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教师的问题是:老太太来到丈夫和儿子坟前,会说什么?乡  相似文献   

13.
女儿一进入初中,我说话她开始听不进去了。我很生气,一向听话的孩子,怎么突然变得油盐不进了?你说得再多,她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根本不起作用。我急于想恢复做父亲的威信,有时跟她说话,说着说着就起高腔。她虽然不敢跟我吵,可心里不服气,最初是用沉默表示抗议,后来变成瞪眼,我吼她的时候,她瞪我,把愤怒全写进了眼里。有时她不愿听,就用劲摔门表示不满。她越听不进,我越气,有几次气得我暴跳如雷。哪怕再凶再狠,始终起不到我所企望的效果。女儿上高中二年级的时候,一天中午对我说,和她要好的一位同学过生日,晚上去她…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中,如何抓住关键词句精心设问,让学生在讨论中读懂课文,发展思维呢?前不久听三位老师教《会摇尾巴的狼》都抓了“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一句,但设问不同,教学效果也不一样。教例一:师:谁知道狼与狗的眼睛有什么不同?生:我想是—样的,因为它们都是动物。师:如果一样,那为什么狼要把眼睛半闭上说自己是狗呢?生:噢,我知道了。狗是半闭着眼睛说话的,狼为了伪装自己,所  相似文献   

15.
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了这个小女孩———周汝帆。别的孩子在开心地玩着,她却坐在位置上,眼睛看着窗外,好像一切和她无关。我们全班为一件事而开心,高兴,乐得开怀大笑时,她却从不肯露出她的笑容。只是瞪着眼睛看着大家,好像我们这些人是怪物一样。对她,我觉得很奇怪。我曾试着去接近她,可每次我和她说话,她总是用简短的话回答完之后,就低下头去了。上课时,不管我用多么鼓励、期待的目光看她,她却总是不肯站起来。在班里,她就好像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同学们也好像已习惯了。可我,总觉得她看起来是那么孤独,虽然她是…  相似文献   

16.
小敏是班上很不起眼的一位学生,学习差,个子小,不说话,出出进进还总是低着头,初带这个班的一个月内我几乎忽视了她的存在。一天中午,我略提前了一会儿到校,站在讲台等待着陆陆续续走进教  相似文献   

17.
温情监视     
每天早晨7:30,铃声一响,音乐一放,老师们就陆陆续续地来到小操场开始早操。日复一日,习以为常。一天放学回家,女儿一本正经地跟我说:“妈妈,你太蹩脚了,做操也太难看,还是老师呢!”听了女儿的话,我心里咯噔一下。小操场就在女儿教室的前面,我没想到身后有一双小眼睛在监视着。每次我做操时的漫不经心引起了女儿的不满,她终于向我提出了抗议。细一想,作为一名教师,你的身后又何止一双眼睛,而是有几十双,乃至几百双眼看着你。为人师表者该经常扪心自问:“我做得怎样?”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老师的板书怎么样?给学生的批…  相似文献   

18.
一个女孩毫无道理地被老板炒了鱿鱼。中午,她坐在单位喷泉旁的一条长椅上黯然神伤,她感到她的生活失去了颜色,变得暗淡无光。这时她发现不远处一个小男孩站在她的身后咯咯地笑,而且他一直不愿走开。她就好奇地问小男孩,你为什么要站在这里?你笑什么呢?“这条长椅的椅背是早晨刚刚漆过的,我想看看你站起来时背是什么样子。”小男孩说话时一脸得意的神情。女孩一怔,猛地想到:昔日那些刻薄的同事不正和这小家伙一样躲在我的身后想窥探我的失败和落魄吗?我决不能让他们的用心得逞,我决不能丢掉我的志气和尊严。女孩想了想,指着前面…  相似文献   

19.
范艳青 《教师》2010,(21):65-65
前些日子听一位实习老师讲课,她站在讲台上要么如泥塑一般丝毫不动,要么就两臂伸直,双手按在讲桌上。讲课时眼睛盯着窗外或看着讲义,不敢正视学生。结果整堂课学生死气沉沉,兴趣全无,课堂效果甚差。  相似文献   

20.
那一年,我参加了学校的补习班。很幸运,我被安排在靠窗的位置,随时都能享受风姑娘带来的惬意。更让我开心的是,窗边有几串开得正茂盛的紫藤萝,那种清新的香味随风扑鼻,令人深深陶醉。在我前面,坐着一个总爱让牙齿晒太阳的短发女孩,听说她家里有一位体弱多病的奶奶和不爱说话的姑姑:至于她父士土,则未曾听她提起过。她从未在人前流露悲伤.因为她的坚强,所以我很想结识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