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民族体中27名少年男子蹼泳运动员的部分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进行选材,并经过系统训练研究分析蹼泳运动成绩与身体形态指标的内在联系与其相关因素,建议从事蹼泳运动业余训练选材时要注重体重指标和腰围、胸围、大腿围大的少年男子运动员。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广西柳州市业余蹼泳队在夏季训练中加入力量训练的实效性,本文通过文献法、数理分析法以及实验法对广西柳州市业余蹼泳队在夏季训练中加入力量训练的实效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员在一个周期内经过科学的、水陆结合的力量训练后,运动成绩的提升幅度要比夏季训练中不加入力量训练的运动成绩提升幅度大,建议教练员在安排夏季训练计划时,重视运用陆上专项力量训练和水下专项力量训练的训练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和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蹼泳运动的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水平,我们收集了1987年5月广州举行的全运会蹼泳预赛100米蹼泳的部分男优秀运动员的成绩和部分省的男队员在1987年内的100米蹼泳的测验成绩以及他们的主要身体形态指标,进行分析,提出结论供教练员参考。一、研究对象第六届全运会蹼泳预赛的部分优秀运动员邱亚蒂、袁越、付祖斌等和一般水平的省代表队选手。  相似文献   

4.
从运动心理学方面对我国优秀青年蹼泳运动员心理运动能力进行研究,通过与我国优秀蹼泳运动员心理运动能力的比较,发现青年运动员与成年运动员在心理运动能力方面无显性差异,认为青年运动员心理运动能力的高水平发展与较早接受专项运动训练密切相关,运动员赛前心境状况较差且不稳定,女运动员表现更为突出,建议在青年蹼泳运动员选材时,要注意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5.
前言目前,国内不少省市体育科研人员对蹼泳运动研究已收到很好的效果。然而,对蹼泳运动的综合研究还未见有报导。直接影响蹼泳运动成绩优劣程度的是运动器材——蹼板,因而,通过综合研究,最终研制出具有先进性、可靠、稳定、适用等优点的蹼板,无疑能大幅度地提高运动成绩。为此湖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根据湖北省蹼泳队要求,经过调研,拟定了《蹼及蹼泳运动的力学研究》的总体方案,进行蹼泳生物力学分析,研制新蹼板。研究与个体运动员相匹配的蹼板栽剪方法;利用风洞、水槽进行流体动力特性的研究;以及应用测试。经过一年时间,现已完成研究任务。新蹼板经湖北省蹼泳队运动员训练及比赛试用,反映效果较好,运动成绩普遍得到提高。对蹼泳运动的综合研究,在国内是首次进行。它将有力地推动我国蹼泳的发展,为开创新局面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我国蹼泳事业的蓬勃发展,运动水平不断提高,世界纪录及金牌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如何保持这种领先地位,争取在世界蹼坛上立于不败之地,抓好对青少年蹼泳运动员的选材训练已成为关键,本文根据青少年蹼泳运动员的特点及自己多年来的训练实践,总结归纳了青少年蹼泳训练的八个要点,旨在促进我区蹼泳事业的发展及对训练选拔青少年运动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第3届全国体育大会蹼泳比赛女子50m、100m蹼泳前8名运动员比赛技术数据进行分析,对现状与理论最佳值的比较,了解当今世界女子蹼泳项目优秀运动员速度、蹼频、蹼幅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竞技蹼泳的速度,关键取决于蹼频与蹼幅两个因素,蹼频和蹼幅可有效评价蹼泳技术能力,并能应用到各种训练中,从而提高蹼泳成绩。  相似文献   

8.
以备战2007年世界蹼泳锦标赛的四名优秀蹼泳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赛前六周测试四名参赛的蹼泳女运动员的Hb、RBC、WBC、CK、BU以及T值,对比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之间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两名在2007年世界蹼泳锦标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在赛前训练中跟踪监测的生化指标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蹼泳运动正在国内外蓬勃发展,如何提高蹼泳的速度是国内外蹼泳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与蹼泳速度相关的因素很多,但是,技术结构的合理化是主要因素之一,对蹼泳技术进行定量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又因为蹼泳技术是做上下,前后二维空间运动,属于周期性的规律运动,研究一个单一动作对于整个蹼泳运动成绩提高是有指导意义,所以,对蹼泳技术进行定量分析既是有必要的,又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以备战2007年世界蹼泳锦标赛的四名优秀蹼泳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赛前六周测试四名参赛的蹼泳女运动员的Hb、RBC、WBC、CK、BUN以及T值,探讨赛前集训对我国优秀蹼泳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初步确定蹼泳运动训练的部分敏感生化指标。研究发现,RBC、Hb与CK可以作为蹼泳运动训练机能测试比较敏感的指标,建议结合训练监控进行长期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对蹼溶运动员所要达到的目标成绩进行预测中,怎样安排比赛中各分段的游速,目前国内外还未见过报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分析了第六届全运会蹼泳预赛各项前16名运动员的成绩,试图找出带规律性的问题。通过计算机计算结果表明,不管运动员有成绩或名次差异如何,所有运动员在各自项目中总成绩的分段成绩的百分率是基本相同的。例如:在女子800米蹼泳比赛中,第2名运动员  相似文献   

12.
水上牵引训练的短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上牵引训练是提高运动员成绩的一个重要训练手段。对国家蹼泳集训队部分队员进行了两个阶段的短期牵引训练后 ,三次国际比赛的成绩初步检验了其训练的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本队四名少年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进行生理指标和运动成绩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小强度、大运动量是少年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进行高原训练所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这原则是少年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成功的客观标准,对于少年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通过高原训练提高生理机能及运动水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全面发展跳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提高运动员跳高成绩的基础,科学选择训练手段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只有抓住这两个环节才能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运动成绩,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身体素质训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实验证明忽视任何一种素质训练,都会使运动员身体素质之间发展不平衡,影响运动技术的掌握。尤其是力量素质的训练,对跳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水面蹼泳小幅度高频率技术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运动训练竞赛实践的基础上,从力学的角度分析了水面蹼泳小幅度、高频率鞭水技术的合理性,并从运动员选材、训练以及比赛器材等方面提出了如何发挥水面蹼泳小幅度、高频率的鞭水技术优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技术训练是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提高专顶运动成绩最主要的因素。只有熟练地掌握先进合理的专项运动技术,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身体能力,在比赛中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身体素质好、技术差,也不能创造优异成绩。因此,在训练中只有不断改进和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提高运用技术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潜力,创造优异成绩。技术训练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8点星形偏移平衡测试来评价核心训练对优秀蹼泳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的作用。以国家蹼泳队24名优秀蹼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核心训练组和传统训练组。对两组进行为期8周,每周4次,每次50min的运动训练,核心训练组进行以S-E-T悬吊训练为主,瑞士球和其他垫上训练为辅的核心训练,传统训练组进行"V"字起等传统的蹼泳腰腹训练。在8周的实验前后进行SEBT测试,检验受试者动态平衡稳定能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蹼泳腰腹训练,8周的核心训练更能显著提高优秀蹼泳运动员的前庭觉、躯体感觉、视觉、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肌肉力量、抗外部干扰、行动的敏捷等之间的协调能力,从而提高了机体的平衡稳定能力,具有传统力量训练不可比拟的优势。动态的星形偏移平衡测试能较全面地反映机体对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下肢力量、身体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8.
我国篮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动员的流畅心理状态是当今运动心理学中的前沿课题,他对于运动员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有着积极的意义。流畅心理状态指的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完全投入到他所参与的活动和任务中去,关注自己的技术动作的完成。能够作出平时训练中不能作出的动作,而不去关注自己的比赛成绩,取得难以想象的好成绩的心理过程。本研究采用澳大利亚学者Jackson的《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量表》对我国168名篮球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篮球运动员在不同训练年限、不同级别、不同性别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并尝试提出了我国篮球运动员产生流畅心理状态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9.
蹼泳运动是脚掌穿戴脚蹼以腰腿发力带动髋膝踝关节作海豚式鞭状运动来获取动力为显著特点而区别于游泳项目,它具有速度快、负荷大等特点。有关蹼泳运动员踝关节损伤资料较少,研究分析蹼泳运动员踝关节损伤情况,探讨其损伤特点和规律,有助于青少年运动员的健康发展和科学训练。在2010年全国  相似文献   

20.
三级跳远是一个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技术比较复杂,身体素质与技术高度统一的项目。要求运动员必须进行多年的系统训练,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加强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技术训练以及心理训练。然而,目前在我们的青少年三级跳远训练中,没有考虑到长远的训练安排,往往急功近利,不重视训练的系统性。在运动员的初期训练中采用大量的专项训练手段,这样在短期内虽然运动员的成绩提高较快,但出现了较多的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