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句话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参与数学的学习,人人都在数学上得到发展。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得到不同发展,让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呢?下面,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人人学不同的教学,人人学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呢?首先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一朵花蕊吐露芬芳.其次是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平台,让每一位学生开启智慧.最后还需要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怎样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如何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呢?我认为可  相似文献   

4.
<正>幸福课堂能让学生在数学殿堂里自由汲取、任意徜徉,尽享学习的乐趣,这也是我理想中的课堂。《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的课堂如何演绎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谈谈体会。一、情境创设——个性化成长的温床罗杰斯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有利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让新课程环境下的数学课堂生机盎然,亮出个性的光彩,教师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调整教学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潜能状态,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选择"条件。因为"学会选择"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面对全体学生,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学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课堂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悟出了几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学习。一、富有个性的"学"有这样一幅漫画:没有进校时,学生的脑袋有的是三角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中,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模式,都要首先引入教学内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引入得自然、恰当,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达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和"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如何对待考试,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因为考试就如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应试教育"根深蒂固,长盛不衰,也能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因此加强对考试的研究,关键在于对考试进行改革.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认为:学生的发展不是同步的,不是一刀切,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新课标提出这样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如何使数学考试与新课程同行呢?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发展;不周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索,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1.
<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组织教学,怎样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怎样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中,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模式,都要首先引入教学内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引入得自然、恰当,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达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和"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组织教学,怎样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怎样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  相似文献   

14.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如何根据教材特点,使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教育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因此,作者从课堂教学入手,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如何体现?教学设计是否考虑了全体学生,教学过程是否照顾了全体学生,教学方式是否区分了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是否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其中,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具体落实到数学课堂中就应体现这样的基本理念:即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发展目标。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  相似文献   

17.
<正>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小学数学过渡到初中数学,学习内容、思维方式都是个转折。许多小学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初中后,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学困生所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数学成绩分化现象的产生呢?我结合  相似文献   

18.
<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番禺区教育局在此基础上借全国教育改革的契机提出了"研学后教"的教学理念。"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如何让他们既能满足"玩"的欲望,又能在趣味盎然的"玩"中学到数学,学好数学呢?——利用各种学生熟悉的教学资源,创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就是打开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大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课程倡导人人要学不同的数学,人人学必需的数学,每个人都应得到相应的发展。小学数学如何构建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从体验生活、自我评价、自主探索、个性发展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体验生活——联系实际传统的教育学生处于被动学习、机械记忆、大量重复训练的状态,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失去难能可贵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情绪、兴趣、思维各方面的差异,创造性地激发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倡导学牛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课改的理念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把课堂还给学生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