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树之叶,并无两片相同,但我们却不觉得突兀,反而觉得十分和美。究其原因,那就是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也应当是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和而不同”的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和均衡,达到总体上的和谐。“和而不同”既是自然规律,也是处世哲学,当它进入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就是一种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2.
徐初苗 《师道》2008,(2):26-28
一树之叶,并无两片相同,但我们却不觉得突兀,反而显得十分和美。究其原因,那就是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也应当是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世间万事万物正因“不同”而充满生机。“和而不同”的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和均衡,达到总体上的和谐。“和而不同”重在“不同”,“不同”之“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和而不同”既是自然法则,也是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3.
一树之叶,并无两片相同,但我们却不觉得突兀,反而显得十分和美。究其原因,那就是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也应当是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世间万物万事正因"不同"而充满生机。"和而不同"的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和均衡,达到总体上的和谐"。和而  相似文献   

4.
如今,儒家的“和而不同”、“齐家之道”给予了我们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成功,但是面对累累硕果和复兴之梦,我们更要赋予儒家思想以新的内涵———“乐善好施”的情怀,这也是能与世界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硕果的胸襟。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蕴藏着丰富的统战思想资源。和而不同,就是一种具有现代价值的统战方法。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和而不同”一直在指导着人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正确对待不同意见。作为统战方法,“和而不同”重在追求“和”,贵在能包容“不同”。  相似文献   

6.
一、“和而不同”的历史源流和理论基础 (一)“和而不同”的历史源流 在中国文化史上,“和而不同”的完整表述最早见于《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具体内涵指以下四个方面:①“中和之道”。孔子称之为中庸,程子的解释是:“不偏之渭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意为合情合理,不走极端;是稳步改良,避免躁进:是兼顾各方;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课程改革引发了我们对传统教学课堂的反思,我们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课堂,这就是理想中的“生态课堂”。生态的课堂就是人这样一个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人的个性发展为第一任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教育氛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要追求绿色,追求生命之美,张扬生命之力,努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回归大自然的本色。  相似文献   

8.
语言文字的多义性、阅读感悟的多样性、儿童认知的规律性、人类思维的创造性。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要做到适度模糊。基于这一教学理念,教师应当在词语积累上“不求甚解”,在文本感悟上“和而不同”,在思维想象上“学会留白”,在课堂评价中“难得糊涂”,还语文教学应有之美。  相似文献   

9.
“和而不同”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命题之一,千百年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其思想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实践表明,“和而不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仅用民族文化诠释了对立统一规律、系统论思想,而且还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提供了原则。因此,深入研究、挖掘和赋予“和而不同”以时代内涵,对于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和而不同”,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说君子在承认人的差异、不同的基础上寻求统一、理解,而小人则强求同一,抹杀人的个别性。孔子论述的是当时的社会和谐之道,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不同”,是指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和”,是指不同事物相辅相成、共生共长。“和而不同”的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和均衡,达到总体上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分离”在孩子们的概念里也许就是单纯的分开,显然。不是在批判大人们的自由和权利,然而让人觉得可悲的是,当这些孩子们在终于懂得大人世界里的“分离”后,他们却也……那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看看来自儿子的一封信。  相似文献   

12.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仔细想想,竟然觉得语文教学也如同做菜。教师就是厨师,教学内容自然就是食材,而食客就是学生了。好的语文课堂就是一桌色香味俱全,让人吃后满口留香的珍馐美味。那么身为主厨的我们怎样做好语文这桌菜呢?  相似文献   

13.
"和而不同"与中国比较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比较学理论问题的争论、探讨中,有的学视“和而不同”为中国比较学的基本化策略,也有的学对此提出质疑。本阐述“和而不同”在中华化中贯串始终,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应成为中国比较学的基本策略。不管近代以来我国坛批评话语尚有多少问题,它仍是我们今后承继的起点。同时,“和而不同”在方法论上亦有它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和而不同”思想与淮阴地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化,特别是江苏淮阴地域化是周恩来“和而不同”思想形成的重要化背景。“和而不同”思想既不单纯求“同”,也不单纯求“异”,而是努力寻求二的最佳结合。周恩来“和而不同”思想在对外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明本土化与大学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我们这个世界,秦朝人早已说是一“家”①,西方人近年来说是一“村”②,正在形成世界文明。文明底起源,就是当初各地土著创造的文化,这些本土文化,为数甚多。在中国,“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③,这八百诸侯,也就是八百个本土文化底代表,若加...  相似文献   

16.
孔子文化观的最大特色之一是主张多样性文化之间的和谐,即他所说的“和而不同”。此文化观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思想,也是一种历史实践。我们可以用历史来检验其成败得失。在当今的科技信息时代,“和而不同”理念对国际政治生活、经济发展及文明进步均能产生重大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主要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则是基础之基础。课堂繁学是语文过学的主阵地,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我们d学语文鼎师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下面是笔者在总结多年的教学和教研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警学效本的几点思考。一、走出“上课”就是“讲课”的误区.是犯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我们发现在有些学校,尤其是山区的一些幕层学校,有不少教师认为上课就是讲课,讲课讲得好就是教学教得好。其实,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误区。讲课…  相似文献   

18.
和而不同: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势在必行,但在其进程中不能很好地处理国际化与民族化之关系,认为国际化就是“西方化”或“某国化”。但教育的本质、时代发展的特征以及中国的国情决定了高等教育“西方化”或“某国化”,在理论上是行不通的,在实践上是办不到的,“和而不同”则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悟"空"     
道家老庄都曾借水的“柔”、“广”来说明其“大道”。老子曰:“江海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庄子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辩也者,有不见也”,是最为有效的清醒剂。儒家孔丘尝云:“君子和而不同”。释家菩提更是使人觉得:“菩提  相似文献   

20.
李华 《现代语文》2002,(4):157-158
古印度的《唱赞奥义诗》中说:“此万有之精英为地,地之精英为水。水之精英为草木,草木之精英为人。人之精英为语言。”由此可见语言不仅是物理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它的“精英”。但是即使语言如此神奇,我们也不能通过它来认识物理世界的全部,维特根斯坦就曾经说过:“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意思是人们所能认识到的物理世界就是我们的语言所能反映的物理世界。这里所说的物理世界就是客观世界。王希杰先生认为交际活动中存在四个世界,即语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其中前两者的关系人们一直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