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秀花 《大观周刊》2011,(41):123-123
1、指导感情诵读。培养语感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地感知和迅速领悟.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朱作仁教授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充分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评论价值”?潇雨同志提出:“‘评论价值’就是指新闻中是否蕴含了值得阐发的、对读者有教育意义(广义的而不是狭义的)的、重要或新鲜的思想观点。蕴含  相似文献   

3.
也谈“评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评论价值”?潇雨同志提出:“‘评论价值’就是指新闻中是否蕴含了值得阐发的、对读者有教育意义(广义的而不是狭义的)的、重要或新鲜的思想观点。蕴含了这种思想观点的就叫有‘评论价值’,没有蕴含这种思想观点的就叫没有‘评论价值’。”(《“评论价值”刍议》,见《新闻战线》1984年  相似文献   

4.
管建文 《当代传播》2007,(2):111-111
新媒体需要高素质的“新记者”和“新编辑”,而“什么样的媒体人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把关人’以及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新媒体人”的问题值得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飞 《大观周刊》2012,(38):220-220
人的素质包括先天的和后天的两种.后天的素质也称素养。“让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人的精神面貌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这些内在品质,这才是人生命美的长青树。比如.有的人尽管穿着高级的名牌衣服,但他的内在涵养不高.整体效果也显示不出美的效果:有的人礼仪语言的表达很动听.即使他着装很俭朴,但给人的感觉依然是美的。  相似文献   

6.
《出版参考》2008,(8):32
创意是天生的吗?是否有办法靠后天练习达到?台湾广告创意人李欣频在新书“非写不可,不写会死》(方智文化)一书中开宗明义道:“创意原本应该是天生的,只是我们长期被教育、规则、别人的眼光……制约成胆小,不敢多想、不敢梦想的人;换句话说,只要把感官打开,眼前世界每一分每一秒的发生,都是你可以当下采集的创意灵感。”她认为创意没有科班不科班的问题,也不是进广告圈才是有创意的人,怎么进广告圈?什么人适合广告圈?都是因人而异的。  相似文献   

7.
“人有五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好作品至少要对其中一种或几种产生感染力”——这是西方一本新闻写作教科书上的话,说得颇有道理。通常,我们也都知道,写作应当具体、生动,但真到动笔时,却不容易奏效。原因之一,就在于忘记了这样一个简单而又重要的事实:我们的读者具有5种而不是一种感官,要想给他们留下较深的印象,就  相似文献   

8.
人类从野蛮到文明,靠文化进步。从生物的人到社会的人,靠文化教化。人们千差万别的个性、气质、情操、风格,靠文化培养。人们的欢乐与痛苦、高兴与悲伤、幸福与不幸以及崇高与卑俗、伟大与渺小诸如此类的情感,靠文化赋予。人们或赴汤蹈火,纵九死而犹不悔;或卿相尊位,千金重利而丝毫不为之所动;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靠文化确立。文化,文化,人们全部生活的意义及存在价值,都离不开文化。我们正在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历史留给了我们国家和民族一  相似文献   

9.
<正>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对人的诸如道德品质、智力、身体状况、礼仪社交、劳动观念等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我们都知道“天才的婴儿落地,第一声啼哭不是诗句”,同样需要后天的教育和培养。每个人的成长必须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便是父母。从孩子哇哇落地起,父母就要在各方面充当孩子的启蒙老师。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教育他们,才能使他们能健康地成长?南京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由俞润生和陈建斌编著的《家庭教育成败百例析》,将为广大家长教育孩子提供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0.
地方新闻记者或者播音员主持人的素质绝不是天生的,一个成功的记者或者播音员主持人所必备的素质大都是后天获得的.笔者认为,除了悟性可能有遗传因素外,其他的素质都是需要通过后天的培养与训练才能得到.这种培养与训练有很多方法和渠道,在实际工作的实践中,训练是最好的方法,应该怎样进行具体的培养和训练呢?我认为有六个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闻周刊:有人认为“自杀”是个人的事情,是个人的权利,你是否认同? 孙东东:我并不认为“自杀”是一种权利。人的本能是求生而不是求死,人是在追求健康和美好生活的,而不是相反。“自杀”是违背人的本性的,不符合人类的发展需要,不符合我们对事物的追求。人的寿命是  相似文献   

12.
“双语”教学要从娃娃抓起!大学教师出身的努尔·白克力颇有文人治政的温文气质;但立誓对分裂势力采取“先发制敌”的高压政策,则更多显示出铁腕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何谓素质?在我们的老祖宗那里,是指白色的质地。直到近代有了生理学,才理解为生理上的素质和心理上的素质。进而指代人的素养。这才是我们要讨论的意思——如今国人的素养究竞差在哪里?  相似文献   

14.
依据词典的释义,“素质”一词指的是人或事物具备的特点和性质,而“能力”指的是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由此可见,素质和能力基本是一种后天的生成,可以通过研修、深造使之得到提高与完善。图书编辑是一门职业,也是一种事业,能否干好这一行,既要看大环境大背景,也要看小环境小背景,起码的素质与能力是应该具备的。尤其在出版业进入市场经济后,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把握市场规律,赢得市场,关系着我们能否安身立命的大事,一点也不能马虎。  相似文献   

15.
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陈迟在一次会上,对萍乡的新闻工作者说:“同兄弟报纸相比,恐怕本报登的‘更正’最多。我们是以敢登‘更正’为荣的!”乍一听,颇惊讶;细一想,又觉得不无道理。过去,我看到报上登“更正”总皱眉头。接触新闻工作以后,方知出报工作复杂,要求又急又快,差错实在难免。怎样对待差错?出了差错该不该登“更正”?还是一般差错带过;只对大的差错才登“更正”?各报社的作法不尽相同。而解放日报则是尽量做到有错必纠。这样做是否影响报纸的威望?否。有错必纠,以敢登“更正”为荣,实际上是以胸中有读者为荣。  相似文献   

16.
“一朝天子一朝臣”,个中含义人所共知。而近年来,却也出现了“一朝编辑一朝作者”的现象,这颇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深思。   所谓“一朝编辑一朝作者”,是指媒体中的一种不正之风,即有少数编辑在选用作者的稿件时,不是以稿件的质量作取舍标准,而是以是否为自己的熟人或“关系户”作为用稿准则,这便出现了“换了个编辑即换了一批作者”的怪现象,故被人们称之为“一朝编辑一朝作者”。   “一朝编辑一朝作者”,这“作者”队伍的构成,往往为三种人员:一是编辑的亲朋故友;其次为与编辑有功利牵扯的“关系户”。如我在甲报刊当…  相似文献   

17.
只要宣传主管部门一强调“把关”,一些媒体很容易想到的就是“紧螺丝”,这实际上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把关”是否就意味着捆住大家的手脚?是否就意味着扼制了大家的创新追求?是否就意味着无所作为?这些认识问题不解决,就会对“把关”产生消极甚至抵触情绪;即使“把关”,也会是盲目的而不是自觉的、被动的而不是能动的。最终,使我们的新闻宣传效果打了折扣。  相似文献   

18.
我们最近在不同类型部队、不同层次人员中作了一次比较广泛的读调查,发现部队对报纸总体评价是好的。但是我们也听到一些比较尖锐的、普遍的意见。其中有一种意见颇发人深思——“选读的不是首选的。必读的不是爱读的,读过的不是有用的”。解释这种意见就是:在有多种报纸可挑着看时,部队报纸不是被首选的;基层单位只订军内报纸。每天安排半小时“必读”军内报纸,但并不是官兵最爱读的;而读了军内报纸。从上面获得有用的东西并不多。这就提出了一个军队报纸或军事新闻的有效阅读率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戎彦 《记者摇篮》2004,(1):56-56
尊重,本来是媒介职责与使命题中应有之意,是职责与使命的基石。在我们对重提职责与使命继而冠之以“论媒介人的素质”之名成文不屑时,我们是否意识到了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呢?  相似文献   

20.
政经资讯     
话语“改革是让人‘换饭碗’,而不是让人‘丢饭碗’,改革是人才流动,而不是人才流失。”——中共海南省委副书记罗保铭“我们常讲‘权力就是责任,工作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不能只当作口号喊。”——中共重庆市委书记汪洋“若不解决房地产市场中的官商勾结,所有的宏观调控都收效甚微。”——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认为养猪就是没有文化的人做的事情等等,都是传统的、陈腐的观念。”——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呼吁媒体引导社会转变就业观念“大家都一块毕业的,在学校你还不如我呢,怎么你就上去了我没上去,这不就心理不平衡了吗?心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