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网络在教学中的普及促生了网上交谈在英语课堂的应用。本文通过实验数据对网络交谈和小组面谈的激励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前者的激励作用较强,学生在网上交谈的分配和目标语的产出更为合理;学生也表示更喜欢网上交谈。因此,我们认为网上交谈可以作为英语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的一项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2.
以往教学激励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面对面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激励问题,随着网络教学的出现与发展,教学激励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而在这种变化中,人们往往割裂网络激励方式与传统激励方式的关系。在此,本文从肯定传统教学激励方式作用的基础上,针对网络教学的特点,从网络教学的理念和网络教学中所应用的技术出发,借助于网络社会行为理论对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学激励方式的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准确认识教学激励在新的网络教学环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浅谈激励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本文分析了激励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并介绍了几种有效的激励辅助手段,旨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顾虹 《现代教学》2010,(9):26-26
网络中的人物是平等的,大家都拥有话语权,平等的话语权促使学生尊重自我,释放自我。在对话的激励与碰撞中,学生容易释放出真实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激励作为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有着其特殊的作用,激励既要体现教育规律,摸清学生心理,更要注意创设激励氛围和把握激励方式。本文从四个方面谈激励在毕业班学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孙庆华 《衡水师专学报》1999,1(1):105-106,104
激励作为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有着其特殊的作用,激励既要体现教育规律,摸清学生心理,更要注意创设激励氛围和把握激励方式。本文从四个方面谈激励在毕业班学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激励能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进取心和责任感大大增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班主任更要重视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科学运用。通过激励,可以使学生处于兴奋的精神状态。科学测试表明:一个人平时表现的能力与水平和经过激励后可能表现出的能力与水平,二者之间大约存在50%的差距。激励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激励能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挖掘人的潜能,使学生为实现目标奋力拼搏,主要是遵循了人的自我完善、自我发 展的心理发展规律;其次,激励有强化和推动人的积极…  相似文献   

8.
网络教学评价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教学评价是网络教学研究中的瓶颈问题,制约着网络教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网络教学评价成了网络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同时,评价的形成性和指导性作用为网络教学的完善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发展方向。网络教学评价是提高网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网络教学具有导向、诊断、调控、激励等功能。本文对学生、教师、学习资源质量及支撑服务系统这几部分的评价做了分析,并指出了目前网络教学评价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晓丹 《教师》2008,(6):79-81
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能真正使学生学得有趣、高效,获得成功和自信,使教师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此,激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良好的发挥激励机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激发其的努力学习体育知识的潜力,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激励不等于奖励,激励不仅要有具体有针对性,而且应建立在客观的评估之上,避免不切实际、不合情理的激励。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受教育者得以生动活泼地自主发展,那就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信,激励他们积极参与道德生活实践,引导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还应发挥学生团、队、学生会和班集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主观能动性。据此,我校提出了“激励参与”德育模式。一、基本思路“激励参与”德育模式在实施中的基本思路是,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三个转变,其基本特征是强化对学生自我教育的激励和创造学生参与德育实践的空间。(一)变单向灌输为激励疏导传统德育采取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使用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鸿 《茂名学院学报》2006,16(2):51-53,63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日益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对294名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的调查表明:大学生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是信息查询、电子邮箱、多媒体娱乐等,主要的上网动机是获取信息、娱乐和学习;有2%的大学生有严重的网络成瘾症状,31.3%的大学生有轻微成瘾症状;网络使用与网络成瘾有显著相关,上网时间过长及较多使用网上聊天I、CQ、网络游戏和多媒体娱乐的人更容易出现网络成瘾症状。  相似文献   

12.
网络人际交往及其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运用问卷法探讨网络人际交往及其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通过对409名大、中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1)QQ聊天、电子邮件和在线互动游戏,是青少年网络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2)女性较男性更多地将网络人际交往作为现实生活人际交往的延续;(3)在线互动游戏、网上聊天等对青少年网络成癌有一定的预测作用;(4)不断与陌生人交流以及通过这种交流结识网友,是网络成瘾倾向者人际交往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degrees of collabo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that were supported in cyber face-to-face interaction. The concept of “cyber face-to-face” is used here to encapsulate the kind of environment in which a combination of real-time oral/aural, visual, and text-based interaction happens simultaneously via the various features in an advanced Synchronous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SLMS). The study discusses the results of an evaluation of the five features, namely, the interactive whiteboard, the text chat, the group cyber face-to-face classrooms, the audio, and the video, in an SLMS called 3C. Thirty-three students from an online Chinese/English interpreting course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Survey data indicate that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an be effectively facilitated in a cyber face-to-face environment, although the degrees of collaboration vary among the five features evaluated. Recommendations for maximizing th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potentials of a cyber face-to-face environment are also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比在线与离线两种交流模式,观察在网络信息交流模式下实验者对语言产出和交互反馈式信息的关注程度,探究学习者反馈信息的类型和该模式下哪种反馈信息更容易被关注,从而发现学习者的关注在网络聊天模式下对语言学习会有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网络为支撑的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课与传统的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者、组织者;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本文以阅读与写作课教学中的实践为例,说明怎样在教学各个环节中,使用影视文件、屏幕演示、聊天室、BBS、E-mail等不同的多媒体或网络技术和手段,充分发挥多网络资源在大学英语阅读和写作课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给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教师对多媒体及网络的利用要适度、恰当。英语学习者要充分利用网络英语学习资源。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有利于学习者和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相似文献   

17.
Currently available web page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 focus more on reading and writing, with inadequate attention to other aspects of online learning such as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engagement of Malaysia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dyslexia and students without dyslexia on various synchronous and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interaction technologies in an onlin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Multiple case within subject qualitative study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engagement of students using a semi structured interview guideline. 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1) text chat is unsuitable for learning discussion for all learners, (2) forum affords self-paced and organized formal discussion for most learners and (3) video conferencing is suitable for interactive face-to-face, verbal discussion for most learners.  相似文献   

18.
不少研究者对网络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进行了探讨,但是却很少有研究关注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的表现。本研究基于学习者的表现情况,对英语教学中Blackboard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及其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这个虚拟的教学平台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及教学材料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但在我们的学生群体中该平台所提供具有真正交流意义的讨论版的功能却未能得到较好的利用。本文认为在学生交流意识较强的情况下,网络交流在英语教学中较真实的面对面交流要稍为逊色。另外本文还对学生具体表现的原因作了探讨和分析,旨在为更好地利用该教学平台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Helpmate is an Internet based software application that helps teachers, students, executives, managers and teams achieve their strategic goals. Utilising an easy to learn and use, multi panel, web browser based, user interface, users can communicate in real time via a chat room, engage in a video/audio/whiteboard session, communicate in a multi-lingual fashion through real-time translation, see tutor controlled demonstrations on their local PC, view historical data and interact with other students to form a self organising, self help group. It is the only tool of its kind which has the potential to serve senior executives who need to establish that an organization's critical collaborative goals and initiatives translate into successful, multinational, multilingual team projects which produce superior results in internet time.The purpose of this effort is to conduct research directed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an electronic environment to support a lecturer who wishes to conduct a series of lectures online to a group of undergraduate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feedback and lessons learnt from this endeavou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