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进科技工作者、"三育人"先进个人、"211工程"建设突出贡献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国际玻璃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建筑用玻璃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特种玻璃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稀土学会玻璃与陶瓷分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青年科技》2004,(12):18-18
2003年9月30日,董锋作为甘肃省推荐的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授予"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天津地区395名留学归国人员的问卷调查,研究了留学归国人员的国内嵌入程度(在回国前与国内或来自于国内的组织和个人的互动联结程度)与其回国之后知识分享意愿和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留学归国人员的国内嵌入程度会显著地影响其知识分享的意愿,进而影响其知识分享行为。但留学归国人员工作团队内是否有其他留学归国人员会产生调节效果:团队中有其他留学归国人员时,留学归国人员国内嵌入与知识分享行为之间通过知识分享意愿的间接关系会较团队中没有其他留学归国人员时的关系弱一些。此外,积极的团队氛围会弱化留学归国人员知识分享意愿与知识分享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19,(2):47-51
首先构建留学回国顺差、外商投资与科技存量的联动模型,分析三者间的互动关系;其次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并选取1997~2016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三者间动态关系及时变特征。研究发现:科技存量与外资流入对留学回国顺差具有显著影响;留学回国顺差受科技存量的抑制影响,长期均衡弹性为负,但相对影响强度不大,持续时间不长;外资流入对留学回国顺差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刺激作用,且贡献强度较大,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留学回国虹吸强度具有明显的时滞效应,且这与科技存量及外资流入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科学中国人》2012,(23):46
来自留学服务中心的统计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81.84万人,有72.02%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2011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33.97万人,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18.62万人,与上年相比出国留学人数和  相似文献   

6.
留学回国人员作为高等学校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显得愈来愈重要。他们通过在国外的学习一般具有较开阔的眼界,了解和掌握本专业最新水平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工作能力,回国后大多数能在学科建设中起到带头作用,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在缩短我国与国际先进科技水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就成为培养和造就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的一条重要捷径。地处西北的西安医科大学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要想提高竞争力,吸引留学人员回校工作,靠按部就班的方式显然根本行不通。近年来学校在充分开发利用留学人  相似文献   

7.
科技工作者职业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当前科技工作者职业发展的研究状况,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对当前相关资料进行输理,结果发现国外学者对科技工作者的研究主要是依据职业发展理论,从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制度资本等角度进行。而国内学者的研究焦点集中在科技工作者的道德修养与责任、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压力、科技工作者职业流动。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中国科技工作者职业价值观的构成、重要性排序和不同类型科技工作者职业价值观的区别。在构成方面,依据因子分析将中国科技工作者职业价值观概括为五个方面:科研学术和社会责任、科技发展、科技社会作用、科研工作环境、科研精神与信心。在重要性排序方面,发现中国科技工作者最看重科研学术和社会责任,以及科技的社会作用两个方面。从区别来看,中国农业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与科学研究人员的职业价值观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王军 《专家工作通讯》2006,(3):I0004-I0004
为表彰外国专家和留学回国人员在青岛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增进与外国专家及留学回国人员相互间的了解和友谊,青岛市人事局、青岛市外国专家局、青岛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青岛市留学人员协会共同主办了2006年青岛市外国专家和留学人员联欢会。  相似文献   

10.
女性科技工作者作为科技界的"半边天",其状况一直备受关注。通过对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与男性相比,女性科技工作者对"两个一百年"建设目标信心更足;申请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和部分科研产出有所提高;生活幸福感提升。同时,女性科技工作者职业发展的阻碍不容忽视:与男性相比,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科研产出和科研项目承担数量较少,可支配科研时间不足,在工作中不受重视的比例更多,能力提升的机会更少。因此,应营造公平的职业发展环境,以促进科技界的性别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